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见证 | 一组老照片告诉你红旗渠是怎样建成的

来源: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2-10-29 16:07:31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10月28日上午

习近平总书记

来到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展馆

依次参观了“千年旱魔,世代抗争”

“红旗引领,创造奇迹”

“英雄人民,太行丰碑”

“山河巨变,实现梦想”

“继往开来,精神永恒”等展览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洞强调: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永远震撼人心

红旗渠精神永在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习近平

10月28日上午,习近平在安阳林州市红旗渠青年洞考察。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红旗渠修建

从1960年2月正式开工

到1974年8月全部竣工

10万英雄儿女在党的领导下

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

逢山凿洞 遇沟架桥

顶酷暑 战严寒

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在万仞壁立 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

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时隔半个世纪

我们通过一组老照片

再现当年建设场景

体会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红旗渠精神

▲千军万马上太行。(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在太行山上的奋战中,数以千计的人们用独轮车把修渠用的水泥、石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地。(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走在群众前面。(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劈开太行千重山。(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红旗渠是炮崩出来的,也是独轮车推出来的。(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红旗渠修渠过程中,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解放军出现,驻地解放军是他们的好帮手。(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姐妹同力。(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在这座长数百米的夺丰渡槽施工工地上,找不到一件铁质工具,因为这一方方石块都是民工们用木吊杆拉上桥顶的。(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红旗渠上150多座渡槽就是这样架设起来的。(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料石场上凿成的一块块方石,在这里对号入座。(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1960年2月,当总干渠修到狼牙山“小鬼脸”时,一边高山挡道,一边悬崖峭壁,除了开山凿洞,别无他法。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当即决定,组织一支青年突击队来征服这一天险。300多名青年,经过17个月的英勇奋战,终于凿通了这个岩石隧洞。(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太行山上处处摆战场,人人逞英豪。(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修渠民工以蓝天为被,大地为床,露营在山野,吃住在山洞。(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凌空除险。(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英雄悬崖忙开凿。(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红旗渠总干渠可以说是用炮崩出来的。逢山劈山,遇岭凿洞,全靠炮崩,而放炮又全靠人工点燃,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常虎根凭着他的勇敢机智,带领炮手在悬崖开凿、装药放炮数以万次,被人们誉为“爬山虎”、“神炮手”。(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郭秋英、韩用娣是红旗渠铁姑娘的带头人。(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修建长800多米的曙光洞时,因为洞身要经过村庄,不能放炮,全靠一锤一钎的开凿。王师存连续数月没走出山洞,洞内塌方、缺氧、断水、断电,他毫不畏惧。在他的带领下,曙光洞开凿工程如期完工,保证了三干渠按时通水。(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开凿曙光洞。在红旗渠指挥部,任职最长的指挥长就是马有金,他长年累月奔走在工地上,脸被太阳晒得黑乎乎的,所以被大家誉为“黑老马”。工地上哪里有险情,哪里有困难,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修渠民工身上有多少土,流多少汗,他身上就有多少土,就有多少汗。他和民工没有什么两样。(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1965年,红旗渠总干渠胜利建成。漳河水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入林县,实现了林县人民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4月5日在分水岭举行了隆重的通水典礼。(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千年的愿望实现了,漳河水流入了林县,红旗渠通水,林县人民实现了几千年来祖祖辈辈的夙愿。(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漳河水流入林县大地。(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红旗渠建成了,一干渠鸟瞰。过去“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沟,如今是“渠道绕山头,清水遍地流;旱涝都不怕,年年保丰收”。(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红旗渠水绕太行山,穿过层层山,绕过道道岭,弯弯曲曲蜿蜒数百里,为古老的太行山增添了一条美丽的风景线。(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左下角为漳河水,右为红旗渠,形成了漳河水上太行的壮观景象。(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参观者在红旗渠纪念馆拍摄展出的红旗渠通水庆典照片(2019年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蜿蜒穿行于太行山间的红旗渠总干渠(2019年7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红旗渠总干渠从一座村庄旁绕过(2019年7月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红旗渠纪念馆(2019年7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岁月可以风化坚硬的太行山石

唯有精神不会随风而去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永远震撼人心

红旗渠精神永在

(本文图片除新华社图片外,来源:林州宣传部 红旗渠官网)

责任编辑:兰明群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