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从民间走进院校“阵地” 非遗传承开启职业教育之路

来源: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2-07-15 08:10:51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走进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保护考古学院中,走廊两侧陈列着多个展柜,里面摆放着历届学生修复的民间老物件儿:瓷瓶、瓷碗、瓷盘……每个展示品看起来都十分精巧,想象不到它们曾是破碎的残品。

    陶瓷文物修复实训室内,古陶瓷修复技艺区级非遗传承人杨柳正在修复一件残缺的古陶瓷,喷笔不时发出“呲呲”响声,来者无一不被眼前的一人一物所吸引。

    □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 郭文静/文 大象新闻记者 李亚林/图

    老物件上“做文章”,复原古陶瓷“岁月记忆”

    原始时代,人类就把泥巴晾干后用火烧成坚硬的盛器,用于盛水、存放食物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随着社会发展,陶瓷成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

    在大学时期,杨柳学习的是美术专业,毕业后却没有从事美术教育职业,而是走上了创业之路。“创业中,我接触到传统文化,心生向往。”杨柳说,他一直以来便对陶瓷感兴趣,家中收藏多件陶瓷艺术品,于是便加入洛阳市民间收藏家协会,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起了民间老物件儿修复。

    古陶瓷修复技艺繁杂,从破碎的残品到“完美如初”往往要经历检查、定损、确定方案、建立档案、清洗、拼对、粘接、补缺、仿色、仿釉、做旧等步骤,修复老物件儿少则一星期,多则一两年,极其考验手艺人。

    在杨柳手中,无论是陶瓷、玉器、青铜器,还是一些叫不上名号的“杂项”,一经他手便可“化残为美”,圆了主人心中的念想。在杨柳记忆中,曾有人拿着破碎的陶瓷碎片来找他修复,这些碎片一看都有些年头。陶瓷主人称,这老物件儿也是家中流传下来的,印象最深的是家中奶奶拄着拐杖与陶瓷合影的画面,奶奶去世后便想把这个老物件儿修复一下,也是对家中老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像这样的情况,杨柳经常遇到。

    从民间走进院校,不变的是“守艺初心”

    作为古陶瓷修复民间手艺人,2018年杨柳凭一手修复技艺申请了洛阳市涧西区古陶瓷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成为非遗传承人。

    如今,国家重视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在30所职业技术院校中开设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2018年杨柳被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保护考古学院外聘为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老师,他也从民间走进了院校,将自己的古陶瓷修复技艺教授给年青一代,为国家文物修复事业培养专业人才。

    在陶瓷文物修复实训室中,负压吸尘设备、超声波清洗机、干燥箱、喷笔、压缩空气泵等专业修复设备陈列在每个座位前。“以前手艺人的修复器具都是自己打造的,如今有了专业设备,修复过程也更高效。”杨柳介绍道,他总结几代人工作经验,创立“五维调色法”解决文物保护修复行业调色难题。此外,他还撰写学术论文,促进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学科建设。

    在杨柳的坚守与耕耘下,他所教授的学生在全国文物修复职业竞赛中获得三等奖,部分学生学成毕业后步入了文物修复行业。“传承非遗要为现实所用,未来我还会坚守在古陶瓷修复领域,不断为学科建设贡献自己力量,培养优秀学子为国家文物修复工作服务。”杨柳说。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