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被情感加持的“漠河舞厅”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11-08 22:01:56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赵丹 受访者供图
零下15℃的天气,李默却感到火一般的热情。55岁的他难以置信,自己在漠河开了三年多的舞厅突然火了,采访电话一个接一个,还有人从外地专程赶到这个东北边陲小镇,看看藏在地下室的简陋舞厅。

这一切缘于音乐人柳爽创作的歌曲《漠河舞厅》。不仅因为“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杀人又放火”这样抓人的词,更多的是它独特的创作背景让人产生强烈共情——北境小城里有位叫张德全的老人用独舞悼念在特大火灾中逝去的妻子。
老人至今没有被找到,无法进一步考证的情感故事背后,苦难却是真实存在的。李默也是三十多年前那场火灾的亲历者,他说其实身边听到很多“张德全”的故事,也希望更多的人有机会来看看现在的漠河。

小镇舞厅突然走红
冬季的漠河干冷干冷的,加上疫情防控,李默悄悄关闭了自己开在地下室的漠河舞厅。
在位于东北黑龙江省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的漠河,李默卖过服装、开过台球厅,因为自己也爱跳舞,所以于2019年初在镇上一处地下室开了这间舞厅。“镇上老年人文化生活太少。”李默就寻思着把舞厅定位于老人休闲娱乐的场所,5块钱一张门票。
疫情前,舞厅营业时间是早上6点到晚上9点30分。李默每天准时打开大门,开启霓虹灯和音乐。老人们三三两两过来,跟着音乐跳交谊舞。李默观察到,来这里的老人多半是夫妻,大都穿着普通衣服,但是会带上一双舞蹈鞋。有时跳的高兴了,还会扭起秧歌。
中途,李默改放舞曲,老人们会跟着蹦迪,在闪烁的旋转灯球下,寻找年轻时的氛围。他很少和老人们交谈,也不打探隐私,但是看到老人们如此开心就觉得值了。

大约一个月前,李默用手机刷到了《漠河舞厅》这首歌,最初也没有过多联想,直到他看到音乐人林爽发在公众号那张老人独舞的动图,确定是在他的舞厅,以及,通过网上的相关信息了解到关于这首歌背后的故事。“我是挺感动的,老人对爱情忠诚不渝。”
李默仔细回想,自己确实曾在舞厅里见到一位独舞的老人,那是舞厅开业当年。“老人大概60岁左右。一般来这里跳舞的人都是成双成对的跳交谊舞,只有他跳独舞。但是我跟他不熟悉,这两年也没有再见过他。”
令李默没有想到的是,他开始接到一个又一个采访电话,想通过他寻找那位老人,当地文旅部门予以重点关注,也有人专门“从广东、山东等地”赶来,亲眼看一看舞厅。
这几天,经常来舞厅跳舞的老人也知道了这件事,他们也为舞厅受到关注感到高兴,会问李默何时开门,给大家也放一放这首歌。
李默称,如果没有这首歌,舞厅就是小镇上非常普通的一个地方,甚至因为总是赔钱可能经营不下去,但是这件事坚定了他把舞厅开下去的决心。
会讲故事的歌曲
发布于去年的《漠河舞厅》这首歌缘何受到关注,和它独特的创作背景让人产生强烈共情有关。创作者柳爽的说法是, 歌曲背后是一位老人用独舞怀念在大兴安岭“五·六特大火灾事故”中遇难身亡的妻子的故事。

2020年3月17日,柳爽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再见了晚星》一文。文中,他以故事原型人物张德全(化名)老人的视角,给老人在33年前火灾丧生的妻子“康氏”,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描述了一个故事,“康氏”在举国震惊的1987年大兴安岭“五·六”大火大火中丧生,往后30余年,张德全老人没有再婚。柳爽写道,康氏生前爱跳舞,两人恋爱时常常溜进弥漫着谷物粉末的仓房,在狭小的空地上练舞,“一圈一圈的鞋痕在尘土中像涟漪一般慢慢摊开”的画面,是老人这辈子最灿烂的回忆。
公众号里,柳爽发布了一个老人在舞厅跳舞的动图,并附注:“视频拍摄时,我正在他的旁边跟随他舞蹈,老人告诉我,他的妻子生前很爱跳舞,他们常常在旧仓库里点起灯一起学习舞蹈。偶然得知了这个故事的梗概,在征得本人同意后,返京创作了《漠河舞厅》一曲,并冒昧地使用第一人称写下这篇《再见了晚星》。谨以此歌献给所有因为不幸而逝去的生命。”

一时间,边陲小镇地下舞厅、怀念亡妻的独舞老人……极具画面感的场景打动无数网友,尤其是了解了创作背景再听歌曲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漠河舞厅》在各大社交平台被模仿传唱,背后爱情故事的虚实引发讨论,网上到处有人流传歌词:“我从没有见过极光出现的村落,也没有见过有人在深夜放烟火,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杀人又放火,你什么都没有说,野风惊扰我。”还有网友感慨,这个故事可以拍成电影。
2021年10月27日,柳爽通过发文《通缉在逃“晚星”》再次回应称,他没有留老人的联系方式,“张德全”是化名,在简单攀谈不到五分钟的内容梗概里,他只获知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在经得老人同意后创作词曲。

“文章中是基于这不到五分钟攀谈的事实背景,进行了很多自我填充和文学想象。”柳爽在回应中还提及了作品突然走红给他本人带来的种种“不适”,并呼吁大家不要去打扰这位老人。
无法忘却的记忆
时至今日,仍然有人想通过李默去寻找那位老人,但是杳无音信。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副馆长马景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火灾的遇难者资料中没有康姓女子,可能故事里用的是化姓。至于那位“70多岁、穿着朴素的独舞老人”,他最后一次出现是在疫情之前。

无法进一步考证的情感故事背后,苦难却是真实存在的。
《漠河舞厅》歌曲爆红后,黑龙江省漠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在其官方认证的短视频平台账号上接连发布关于《漠河舞厅》的相关视频,如,“漠河舞厅背后的1987年5·6大火真实记录”、“漠河舞厅现在的样子”、“除了漠河舞厅,在这片冰雪圣境里,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去挥霍。”
视频均采用歌曲《漠河舞厅》配乐,并配上了舞厅画面、漠河市影像、火灾历史资料等内容。
1987年5月,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多人遇难。
李默本人也是那场特大火灾的亲历者。 
1987年3月份,李默和自己的姑姑、哥哥、姐姐、姐夫等亲人,从吉林来到漠河。当年他20岁左右,先跟着姐夫等人在施工队工作。
火灾发生次日,李默和姐夫、施工队的人一起去灭火。“我姐夫失联了五六天,当时参与灭火的去的十多个工人都回来了,只有他联系不上,我们到处找他,甚至在死人堆里去扒,好在后来他自己回来了。”
李默称,包括他在内,在漠河生活的人都无法忘却这场火灾。虽然歌中的张德全老人没有被找到,但是身边有很多“张德全”的故事。未来,他会继续为了老人们把舞厅经营下去,也欢迎更多的人有机会来看一看现在的漠河。(应受访人要求,文中李默为化名。)
 
责任编辑:兰明群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