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台前:“产业+”新模式,唤醒脱贫“小怪兽”

来源: 2016-05-23 05:08:28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是上世纪70年代台前县城的真实写照。

▶位于河南省东北部的台前县地处黄河中下游,豫鲁两省交界处,由于三分之一的人口和耕地在黄河滩区,三分之二在滞洪区,至今仍没脱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台前县委县政府根据县域特色提出了“产业基地转变成扶贫基地,再形成扶贫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形成利益连接机制”的脱贫模式,要让全县3.6万贫困人口在不知不觉中钱袋鼓起来。

□东方今报见习记者王全印/文记者李新华/图

【生态】

梁庙村的生态农业产业链“贫困户”在家门口当挤奶员

台前县是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羽绒之乡”。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这里有一座凤凰山,山上有一座凤凰台,凤凰曾在台上筑巢栖息。凤凰是吉祥鸟,她能给人们带来安康和幸福。后来,人们就把凤凰台前的这个村叫做台前村,台前县因而得名。

就像这个美丽的关于凤凰的传说,这里3.6万贫困人口正在努力摘掉贫困的“帽子”。

5月18日早上,天空刚刚泛出鱼肚白。打渔陈镇梁庙村2组村民王俊高睁开惺忪的睡眼,洗了洗脸,打开家门,骑上电动车直奔村里的奶牛养殖场开始自己的工作。

走到奶牛场后,王俊高先将奶牛从牛棚里赶到挤奶生产车间,然后换上挤奶工作装,将已消毒的盛牛奶的玻璃瓶安装到机械挤奶器上,随后立即对奶牛乳头进行清洗、消毒。

以上的这些程序对王俊高而言,虽已驾轻就熟,但是他仍然很仔细、很认真地忙碌着。

“我是奶牛场的挤奶员,工作时间相对特殊,每天的两个5点是我的上班时间,两个9点是我的下班时间。”62岁的王俊高说,奶牛一天挤奶两次,早上5点和下午5点各一次,场里320头成年奶牛完成一次挤奶要4个小时,他们3名挤奶工分工明确,大家干工作都很卖力,也很顺手。

一天工作8小时,在村里就能挣2000元,下班不仅能干自己的农活,还能兼顾照看妻子,这份工作很好。王俊高微笑着告诉记者,省环保厅派驻打渔陈镇梁庙村第一书记孟庆伟自去年8月份驻村以来,经深入调查,采取精准帮扶,协调帮扶他来到奶牛场做挤奶员,家里的经济来源稳定了下来,脱贫致富也有了信心和希望。

种养结合延长现代农业产业链

提及种养结合,不仅有可圈可点之处,还成为扶贫致富、发展农村经济借鉴最多的模式。诚然,打渔陈镇梁庙村也不例外。

“奶牛养殖场产生的牛粪若处理不当,会影响附近居住环境。”孟庆伟说,他们梁庙村委会经实地参观、调研,投资15万元建设了一座现代蔬菜种植大棚,将奶牛场产生的粪便充分利用到蔬菜大棚种植上,不仅较好地处理了奶牛场粪便,保护了生态环境和村民居住环境,还能将蔬菜大棚租赁给村民,激励村民致富脱贫,同时,还将现代农业产业链延伸了。

“奶牛场产生的粪便是蔬菜大棚最好的肥料,肥力持久还能保护环境。”梁庙村2组村民王加胜说,他没有种大棚蔬菜的经验,为保证他承包的蔬菜大棚能盈利,他到台前县孙口镇刘桥村参观管理种植模式,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现已了解了大棚蔬菜管理种植流程,并初步与刘桥村部分种植户达成联合种植意见,他种的蔬菜可以通过刘桥村的销售渠道卖出去。

大棚蔬菜不仅要种得好,还要有销售渠道,才能赚到钱。王加胜说,现在大棚框架已搭好,土地已经施肥深翻,再搭上塑料膜很快就可以实施种植蔬菜幼苗,蔬菜大棚一年能收获三茬蔬菜,相比种植小麦、玉米,亩产经济效益很客观,他找到了固定销售渠道,相信能挣钱。

村委会将蔬菜大棚年租金降到最低租给了他,将来他不仅要通过蔬菜大棚挣到钱,还要带领更多人挣钱。王加胜说,只要第一茬蔬菜能挣到钱,他将立即扩建蔬菜大棚,吸纳村里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让更多的村民富起来,尤其是贫困户。

【模式】

“产业+”引导贫困户内生动力拿地入股合作社,能挣工资能分红

北美海棠、苗木花卉……之前,这些词语梁庙村村民根本不知道,也不会说,当前,却成了村民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2015年9月份,梁庙村委会通过到外地参观北美海棠苗木园、考察市场,决定将北美海棠引进到梁庙村种植,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随后,流转村民土地260亩,并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村民以土地入股兴农互助合作社,使梁庙村部分村民的土地“活”了起来。

67岁的梁吉玉(下称老梁),便是土地流转直接受益者。老梁每年得1000元土地流转费,在海棠园干零活,每个月还能挣500~600元,年终按土地面积入股多少分红。

在梁庙村与老梁同样受益的村民不在少数。平时干活少则六七人,多则20多人,村民不仅能照看小孩、老人,还能在家门口挣钱。

“我们找到项目后,以贫困户名义申请产业帮扶资金,发展产业让全村人受益,就是为了让村民增收脱贫。”打渔陈镇梁庙村党支部书记梁敏说,260亩海棠苗木园就是通过产业帮扶资金贷款投资140多万元,入股村民不承担任何风险,只享受分红,他们考虑海棠苗木园产生经济效益周期长,提前让村民达到预期收益,每年按照预计利润给村民分红总收益的60%~70%,待海棠苗木销售后再进行最终分红,海棠苗木园土地流转、打零工等方式基本涵盖了全村的贫困,2年内脱贫没问题。

海棠苗木产业只是梁庙村一个项目而已,梁庙村紧临县城区位优势,村委会依据县委县政府规划纲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梁敏告诉记者,孟庆伟书记站得高看得远,给梁庙准确定位,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目标。通过县扶贫办、农商行、贫困户和村委会捆绑式进行贷款融资,以旅游作为品牌,发展垂钓园、采摘园、小吃一条街等乡村游基地,引发村民多元化经济发展,让村民不仅脱贫,还要致富,更要奔小康。

“产业+”模式成村民脱贫的定心丸

和梁庙村一样,清水河乡清东村也有自己的产业。

“把胶木板加热,根据模具铸造电源开关配件,然后绕铜线电阻,焊接铜线、固定螺丝、贴标签……经过22道工序,一个汽车电源就生产好了。”清东村村民乔明利说,他的汽车电源开关制造厂一共生产8种不同型号的电源开关,从4.5元到22元不等,一个最多能赚1元,最少的赚0.5元,虽然利润比较薄,但是他们做批发量大,每年也有60万~70万元的流水账。

起初,他不懂这项技术,也不懂行规,后来专门从浙江瑞安请来师傅指导着做,根本挣不到钱。乔明利说,这两年,他除了向之前的师傅学到技术外,有技术难题还可以向郑州轻工业学院派清东村的第一书记范广军请教,范书记解决不了的,还可以邀请省里、学院里的专家、教授现场指导,他不仅学会了之前电源开关的制造工序,在范书记邀请的专家的指导下,将电源开关进行升级,这样在市场上才有更大的竞争力,相信市场占有率也更高。

乔明利做汽车电源开关前是砖窑泥瓦工,一个月挣几百元根本不够家用,曾一度被列入贫困户。如今,乔明利成了小企业家,聘请村里人来厂里打工,毕竟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乔明利时常这样讲。

“产业+贫困户”形成利益连接模式,引导贫困户内生动力,村民参与其中,好比吃了定心丸,对脱贫致富很有信心。台前县扶贫办主任陆继福说,产业可以分为很多种,发展农业产业,如种养结合;发展加工业,如农副产品产业、汽车配件产业、石油化工产业等;光伏扶贫产业等,通过产业引导村民致富脱贫。

陆继福说,全县9个乡镇,每个乡镇根据地域优势都有自己的产业特色,形成产业特色后,还要把产业基地转变为扶贫基地,并促使产业扶贫基地和贫困户及人口形成利益连接机制,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不仅仅为了脱贫而脱贫,更重要的是发展经济,提升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扶智】

让更多的村民通过文化脱贫助学金和贷款,学生与家长负担双减

其实,除了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外,扶贫先扶智,定期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才能让更多的村民通过文化知识脱贫致富。

2015年7月的一天,家住台前县清水河乡清东村的乔德会如愿以偿地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的乔德会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3700元/年的学费、800元/年的住宿费和每个月700元左右的生活费,大学毕业至少要10万元,10万元对于这个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而言简直是天文数字。面对年迈多病的父母双亲,家庭经济困难的乔德会是很清楚的,放弃这次机会,便意味着要走另一条人生道路,进入象牙塔继续深造,可不知道如何才能弄到钱。

“看着孩子整天闷闷不乐,作为孩子的父亲没能力让孩子顺利上学心里也很难受。”乔德会的父亲乔明波说,家境不好找亲戚朋友借钱也难,若不让孩子上学岂不白费了孩子这几年的努力。

知道上大学能贷款,可又不知道如何办理。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那段时间,乔明波最担心孩子问他该咋办。乔明波说,8月底,他到村委会开具家庭贫困证明,准备让孩子带着去学校申请救助。当时,恰逢郑州轻工业学院派驻村第一书记范广军到来,得知他遭遇的困难后,范书记向他讲解了如何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听了范书记的讲解后,如释重担的他跑步回家告诉儿子,儿子听了比平时得奖状还高兴。

通过范广军的帮助,儿子不仅顺利入学,还能获得每年3000元的助学金。乔明波说,助学贷款每年能贷8000元,家里基本不用给孩子钱,寒暑假孩子在郑州打工还能挣点钱作为生活费。

范广军还协调安排他妻子在村里打扫卫生,每个月还能挣500元,家里生活费够了。乔明波微笑着说,家里的3亩地每年还能节余点粮食换成钱,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教授博士齐上阵,“问诊把脉”清东村

根据自身优势,范广军还时常依托学校优势,邀请一些专家、教授到清东村,为清东村的大小企业做技术指导,促使企业技术不断升级,拥有更多市场占有率。同时,还邀请农村经济、农村规划等方面教授、博士现场调研、分析未来规划发展。

清水河乡清东村位于台前县西南部,南与山东省郓城县隔河相望,北临黄河大堤,全乡西长10公里,南北宽4公里,呈西南东北带状分布,是全县唯一的纯黄河滩区乡,多为沙质土壤,部分飞沙薄地,地势南高北低。

要想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就要因地制宜。为此,范广军邀请了学院农村研究方面的教授博士,亲临清东村实地检测、查看。

5月20日,清东村里来了四五名教授、博士,他们一边走一边记录着,每走到一处,首先对农田土质进行取样,对附近水流进行现场检测,还固定气候湿度、温度等检测设备,以便精准检测清东村未来适合发展什么产业。

“脱贫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通过脱贫政策发展村集体经济,使村民经济收入持续增长。”范广军说,邀请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就是为了准确地定位,让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下去。

范广军说,经专家数据对比,反复论证,初步决定,他们清东村将以养殖业为主,兼顾发展现代农业蔬菜大棚种植,同时,再引进肉牛养殖深加工产业,从而调动村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断转移劳动力就业,逐步让村民感受到村里的变化,村民思想的改变,让村民在不知不觉中钱袋鼓起来。

梁庙村奶牛养殖场既提高了村里经济发展,也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村里的体育设施也多了起来

坐落在清东村的一座内衣加工厂

梁庙村奶牛养殖场规模很大

扶贫先扶智,教育“一个也不能少”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