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读《牡丹亭》有感

来源: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2-08-19 05:04:01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读《牡丹亭》最大的感触就是,牡丹亭不只是牡丹亭。在粗知其故事梗概时,我就对书中的世界十分向往。读完合卷之后更觉情感喷薄欲出,一发不可收。

    《牡丹亭》何以为“至情”之作?我给出的答案是,它是用至情之语写就的至情之人的故事。

    《牡丹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显然是书中“至情”之人的代表。她作为从小成长在封建大家庭中的大家闺秀,其情感和行为都受到了极不合理的约束。似乎她的人生从一开始就被打成了一个模子,她只能按着模子的样子成长为一个贤良淑德的封建淑女。但是生而为人,她的心中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且看,同样是读《关雎》,陈最良读出了“后妃之德”,这也是深受封建礼教影响的那一代人希望丽娘读到的。但是丽娘偏偏不愿那么想,本就是讲男女相悦,为何要扯到如此不着边际的礼教上去?这小小的一件事,实际上为是丽娘心中的情感爆发提供了契机。随后,在《肃苑》一出中,从来没有到过后花园的丽娘走出了闺阁,她的情感就再也没有办法潜藏在心底。她感慨春色之美,又由伤春之易逝转为伤容颜之易老。在感慨的同时,杜丽娘更有很强烈地渴望留住最美好的自己的愿望。在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正在慢慢流逝之后,她画像、题诗,纪念青春,也纪念梦中可以自由恋爱的自己。这样的心理又跟各个时空的女性产生了奇妙的共鸣。哪个姑娘能不害怕红颜老去?又有哪个姑娘能忘却给自己干涸的心灵带来一场甘霖的感情呢?应该说,杜丽娘的情、杜丽娘的愁都不仅仅属于她一个人,而是属于古今所有女性。就是这样的一个满怀情感的、花一样少女,竟因心中始终放不下这段遍寻不得的情郁郁而终,怎能不让人感慨?在为情而死后,她又突破了阴阳之界限为情而生,正如汤显祖在题词中所说,“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者,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在“灭人欲”的时代揣着一颗满怀情感的心,大胆地反叛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这就是杜丽娘“至情”的最好体现。虽然这种“至情”带有年轻人冲动的成分,但这份冲动和青春的情感力量也是她打动古今无数女子之处,更是《牡丹亭》影响深远的原因之一。

    而男主人公柳梦梅,他的“至情”更多地包裹着一层“痴”的外衣。他偶然梦到梅树下的美人,就改名为“梦梅”,可见他的用情之深。而在他拾得丽娘的画像后,一片痴心扑了上去,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呼唤,呼唤的不仅是画中美人,更是自己情感的直露。不住地呼唤可能并不存在的美人,这一细节把柳生的痴和柳生的情深刻画得淋漓尽致。此外,当他被杜宝误会吊打,后听到自己中状元的消息时,他十分欣喜,第一时间就想到让人将喜讯告诉丽娘,虽然他因岳丈的误会而受了皮肉之苦,但是这并不能影响他爱丽娘的心。柳生重情如此,可见其“至情”本性,这也是对丽娘“至情”的最好回应。

    这样至情至性的人物形象,自然要由至情的语言展现出来。作为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牡丹亭》的语言也是雅俗相间的。《牡丹亭》的语句中有很多富有抒情色彩,其中,较雅的有广为传颂的名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是杜丽娘在游园时发出的感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借景抒情的传统。杜丽娘初次走入自然的世界,看到美好的景色,她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正值青春年华的自己,此中或许有些审美移情的因素。花无百日红,美丽的容颜也无法永驻,由于这点共性的存在,杜丽娘的情感由“伤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伤己”。短短四句表达的意蕴却是相当复杂,至情至美,实在难得。而比较浅俗直白的,则有丽娘梦中柳梦梅大胆直接的告白:“小姐,咱爱杀你哩!”此句虽然直白得有些俗气,但在封建礼教和理学盛行的背景下,如此直白的示爱显然是不被允许的。此句颇有石破天惊的反叛意味,虽然直白,但也是情之所至的喷涌。

    牡丹亭不只是牡丹亭,它是古往今来万千少女共同的爱情祈愿,引得无数读者为之倾倒甚至情至浓时玉殒香消。当我陷入爱情时,我就是杜丽娘。当心中满怀情感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杜丽娘。至情之人读至情之书发至情之叹,本文大抵如此。

    作者:河南大学文学院 张一涵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