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河南确诊病例全国第三!目前治愈最多+出院最多,怎么做到的?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0-03-02 17:26:32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董彩红/文图

  从2月27日开始,河南连续4天0000,无新增确诊病例;2月29日,河南已从全国疫情地区的红色区域(100~499),降到黄色区域(10~99人)。很多网友留言,河南累计确诊人数排在全国第三,但治愈非常快。“河南是怎么做到的?”“做对了什么?”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记者也进行了探访。

【河南目前出院最多,治愈最多,怎么做到的?】

河南确诊病例全国第三,目前治愈最多

  2020年3月1日0-24时,河南省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新增出院病例20例。

  截至3月1日24时,河南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272例,现有确诊病例67人,重症病例7例,现有危重病例2例,累计死亡病例22例,累计出院病例1205例。

  从全国数据看,河南是仅次于湖北和广东,累计确诊病例最多的省,但目前是出院最多,治愈最多的省。

  根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的发布:截至3月1日24时,广东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50例,累计出院1034例,累计死亡7例。

  浙江仅次于河南,全国累计确诊病例第四。据浙江省卫健委通报,截至3月1日24时,浙江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205例,现有重症病例10例(其中危重4例),累计死亡1例,累计出院1050例。

河南如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2月29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二十场新闻发布会,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若石通报了全省围绕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的救治最新情况。

强化省级重点救治,56名患者退出危重症

  首先是强化省级重点救治。

  张若石介绍,实施省医疗单位对口帮扶市县措施,14所省直医院支援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不胜不还;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转诊至郑大一附院和省人民医院进行集中救治,截至2月28日,协调转诊重症危重症69例;累计管理82名危重症患者,其中56名患者退出危重症,好转率68%。

集中优势兵力,加强区域协作

  县域的医疗水平相对比省市低一些,这些地方的患者如何救治?

  张若石介绍,提高县域救治能力方面,通过开展县域医疗资源共享,集中优势兵力,加强区域协作,阻击新冠肺炎疫情。比如周口市郸城县,坚持“四个集中”原则,成立各医疗集团相关专业医疗救治工作组,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合力救治患者。截止2月27日,郸城县134万人有6例新冠肺炎病例。目前,已痊愈出院5例,连续14天无新增病例。

远程在线会诊,覆盖全省147家定点医院

  同时,还多方优化治疗手段。

  张若石介绍,发挥我省远程在线会诊指导系统的作用,覆盖全省147家定点医院,畅通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由省级专家组每日对全省确诊病例实施远程巡诊,指导定点医院开展救治工作。积极开展血浆治疗,截止28日17时,累计完成27位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工作,共采集血浆10400ml,已用于21名患者。

1272例确诊病例中,应用中医药1256例

  落实中西医协同机制,实行中西医双管床,中医药深入介入诊疗过程,截至2020年2月28日24时,中医诊疗指导重症率100%;1272例确诊病例中,应用中医药1256例,中药参与比例达98.74%,1161例治愈出院病例中,中医药参与1153例,参与率99.31%。

 

  除了河南全省严谨缜密的救治措施,患者都有哪些特点,有哪些救治经验?记者也采访了两位一直在隔离病房一线的权威专家。

  郑州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感染大科主任赵清霞;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重症隔离病区主任杨跃杰。

  据了解,截止到3月1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愈出院患者总数累计达66人,也是目前郑州市治愈患者最多的医院。

  这其中,最大的年龄84岁,最小的4岁。3月1日出院7名患者,有1例为重症患者,也是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目前收治的最后一例重症确诊患者。

专访一 84岁和4岁的患者我印象深刻

郑州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感染大科主任赵清霞

  赵清霞,女,1966年6月出生,198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88年至今一直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余年。赵清霞是河南省第十次、郑州市第十次、郑州市第十一次党代表。她说:“作为感染科医生,走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义不容辞!” 医院作为省级、市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赵清霞同志作为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及郑州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有着30多年党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临时,赵清霞主动提出到隔离病区一线,穿上防护服,走近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记者:收治的患者有哪些特点?

赵清霞: 医院收治的这些患者,很多都是家庭聚集性感染。有一家8口、有一家4口的,有一家3口的。最初的患者是从武汉回来的,后来,感染了家里人。还有几个从外地坐同一个航班回来的。

  有一位患者,一家四口在广西治疗,自己在郑州治疗。

  庆幸的是,经过科学救治,很多都治愈出院了。其中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4岁患者也已治愈出院。


记者:短短时间治愈这么多患者,有什么妙方?

赵清霞: 就是本着简单、简化用药的规范治疗原则,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等外;就是中西医结合,注重中药的运用,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治疗。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实施心理干预等措施,建立24小时交流沟通渠道,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躁情绪,建立患者的康复信心。


记者:84岁和4岁患者的病情如何?

赵清霞:

84岁的患者我印象很深刻。收治时,片子显示病情挺重的,双肺有很多地方病变。为什么没有进一步进展呢?除了科学规范治疗。老先生心态比较好,知道保养自己、好好休息。跟医生配合的特别好。我们医护人员也不停地给病人信心,给大家鼓励。这些都很重要。84岁的老人因及时干预没有发展为重症,他是2月24日出院的。

  有两位4岁多的小患者,还有一位7岁的。孩子们症状都较轻一些,有一位有点咳嗽,没有出现发烧的情况,给他做了雾化、吃了小中药,没有用抗生素和激素。一到两天,症状就缓解了。

记者:有哪些可以总结的治疗经验?

赵清霞: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年初一,医院迅速在感染科成立了4个隔离病区,不同科室抽调的医护人员迅速到位。随后,呼吸科等病房楼又增加7个隔离病区。

  为了使救治工作有序开展,并最大程度保护医护人员不被感染。当时按照国家救治方案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接诊、诊断治疗流程,可以使工作忙而不乱。

  我们当时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怎么第一时间把重症患者辨别出来,第一时间救治。


记者:可能发展成重症的患者有哪些特点?

赵清霞:有两位老人,一位就是刚才提到的84岁患者,还有一位73岁的。他们都有基础病。84岁的患者有冠心病。

  刚开始,我们认为老年人更危险一些。最后发现,有些三四十岁的年轻患者,病情也很重。他们来院的时候都有高烧,达到39度,41度的都有。可以说,高烧是一个病情重的特点。同时,肺部感染,双肺的病变比较重。


记者:年轻患者为什么会发展为重症,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赵清霞:这个我们也观察了。年轻患者没有基础病。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病前没有休息好,体力有些透支。本来人疲惫的时候,免疫力下降,就容易生病。

  其中一位40多岁的男患者,看片子很重,双肺病变比较多,来了后胸闷,马上让他吸氧。

  这个病人什么情况呢?他在患病前,出去旅游了,深圳、泰国转了一大圈,一周多都没好好休息。


记者:您觉得治愈患者有哪些特点?

赵清霞:这个病没有什么特殊的治疗,到现在并没有真正有效的药物,都是综合治疗。

  我们留意到,这些治愈患者,心态都很好。同时,跟医生护士配合特别好。男性患者情绪相对好一些,有几位女性患者,情绪焦虑,反而不利于病情恢复。


记者:具体什么情况?

赵清霞:四五十岁的女性,有一个更年期。如果焦虑的话,对病情有一定影响。

  我们有一位女性患者,40来岁,住院20多天了,核酸检测还是阳性。这位患者的儿子、女儿也早出院了。她每天都很焦虑,失眠,医生护士一直鼓励她,安慰她。

  还有一位女性患者,不敢出院。但是看她片子的恢复情况,都已经很好了,就不敢出院。

  我们就耐心地说服,毕竟病房里的环境不比家里或者隔离点的条件,病情好了,回家休养更好一些。

  医生护士除了给他们做心理辅导,更多是鼓励和说一些好消息,同时也会引导患者根据体力在室内做一些活动。


记者:除了患者治疗,医护人员的保护问题,大家也很关注。你们是如何做到零感染的?

赵清霞:医院对感控非常重视,制度也很严格。

  我们从大年初一成立隔离病区后,就逐个隔离病区巡视、指导、规范消毒隔离、诊断治疗及护理程序,使全院的整个新冠疫情临床处置工作紧张有序。

  我们的病区是三区划分,分为生活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

  生活区包括职工通道、休息室等。

  从大年初一成立隔离病区后,我们就把生活区的休息室改造成上下铺宿舍。我和同事们从进隔离病区那一刻,就工作、生活都在这里,没有再出去。


记者:觉得辛苦吗?

赵清霞:说实在话,我们在这里一边办公一边休息,还挺方便的。已经习惯这样一个工作节奏了。

  医院很支持、也很照顾我们。后勤保障做的很好,餐厅也很给力,除了正餐,下午还配备了水果、酸奶等。

  医院还在生活区沿着楼建了一个活动区,可以打乒乓球。大家平时忙去得少。我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有时会在活动区开会。


记者:跟家人怎么见面?

赵清霞:这个期间,也没办法见面。婆婆今年94岁了,爱人的哥哥在照顾;我的妈妈在鹤壁老家;儿子1月21日就回上海上班走了。爱人跟我是一个医院的,在核医学科上班。我们俩虽然一个医院,但也没办法见面。

  医院里管理特别严,在隔离病区楼外有警戒线。有保安值班。

  偶尔爱人要给我送个东西,就放到警戒线旁的桌子上,等他离开后,我再去拿东西。


专访二 重症病人终于归零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重症隔离病区主任杨跃杰。

  杨跃杰,男,1967年出生,河南郑州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7月入党,主任医师。历任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内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等职,现任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隔离病区重症医学科主任。也是河南省委组织部表彰的首批30名党员之一。

  杨跃杰,从1月25日进入新冠隔离病区,历时一个多月。期间,主要从事“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2月25日,杨跃杰病区所有重症患者都脱离了生命危险。对于这一个多月的经历,杨跃杰主任有哪些感受?


记者:您病区收治确诊的重症、危重症患者,在治疗上有哪些感受和经验?

杨跃杰:我所在的病区只收治确诊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数量不多,因此有一定的片面性。

  氧疗上我们的原则是续惯性应用,鼻导管-面罩-高流量-有创插管-ECMO,免除了无创应用,因为高流量解决不了氧合,无创往往也没效果,所以直接有创。需要说的是,有些患者不配合氧疗。趁医务人员不注意,去掉氧疗,造成治疗被动。

  有一例重症患者不配合氧疗。我花费近半个小时时间同其沟通:国家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去救治你,医务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救治你,要配合,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大家考虑,为家庭考虑,要有敬畏之心,要有感恩之心;相信国家,相信医务人员,相信科学;氧疗、服药输液一定听从安排,不要任性。

  经过交流之后,病人配合治疗,最终从重症转为轻症。


记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况如何?

杨跃杰:抗病毒药物,从我观察的数例患者,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疗效一般,一例重症患者抗病毒25天鼻咽拭子、血、痰仍核酸阳性,后改为磷酸氯喹,5天后血、咽、鼻拭子、痰全部转阴,不敢说它抗病毒效果最好,但证明有效。

  理论上来说,干扰素早期应该有效,随着病毒血症的进一步进展,大部分病毒聚集在肺部,其效果可能变差。相信安全有效药物以后会陆续被发现。患者病毒核酸出院后复阳,说明目前方案不尽完善,需不需要间歇疗法,值得去研究。

  抗生素应用,早期应用是预防性细菌感染,可以说不需要“高级别”抗生素,随着住院时间延长或有创侵入操作,感染指标显现,确切了感染部位,就需要精准应用抗生素。我们所管理一位重症患者,肺部感染明确,抗生素应用级别较高,病情稍稳定后降级了,次日,患者出现体温、氧合不好,再次加上,症状好转。因此“降阶梯”节点要把握好;虽然是个案,但也说明一些问题。抗真菌应用只有两三例,一例有确切证据,另两例只是预防性用药。


记者:重症患者用激素治疗的情况如何?

杨跃杰:糖皮质激素应用。大家都认同其双刃剑作用。所管患者在2周左右加重。我们经验,有转向危重症倾向者,早、小、短应用可能收益大,一旦出现“白肺”再应用略显迟了。“白肺”的出现可能与细胞因子风暴有关系,我们开展了细胞因子检测,鉴于数量较少,没有可以总结的,持续观察。体液免疫抗体检测进行了个位数患者检测,由于个体差异,数据偏差大。丙种球蛋白所有患者都应用了,由于没有客观指标,所以没有总结。


记者:很多人认为,ECMO(俗称叶克膜、人工肺)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很关键?应用情况如何?

杨跃杰:呼吸机、ECMO参数的调节,模式的选择非常重要,但体会最大,患者收益最大的,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俯卧位,每天大于12小时,确实氧合改善明显。俯卧位需要医生护士多人参与,这时候医护体力消耗最大,被感染风险最高,要严格防护。

  中医中药应用。我们患者整个疗程都在应用,由于本人对中医不熟悉,没有总结。


记者:除了以上治疗方式,您认为对患者康复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杨跃杰:睡眠,睡眠还是睡眠,体会较深。四例重症患者转为轻症,他们的睡眠时间,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显得非同小可。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的睡眠时间引起病情波动,多次告诉我们不容忽视。

  每天除了病情交班,我都重点问一下患者晚上睡眠几个小时,多次提示,只要患者头天晚上睡眠少于6个小时,患者不同程度出现呼吸次数增加,氧合不好维持,起初并不很在意,往往考虑其他因素,但随着次数的增加,留意观察,患者睡眠大于6-8小时,氧合容易维持,病情相对稳定,反之则差。

  可能是巧合,但多次情况这样,不得不提示睡眠时间多少与病情稳定与恢复有关系,例数太少可能没有普遍意义。基于上述情况,我们都想法让患者充足睡眠,有时药物干预帮助其睡眠。

  我们收治的首例患者,在转为轻症前几天内,白天也睡几个小时,加快了恢复进程。对于轻症、普通型患者,我没有机会接触他们。

  总之,患者的康复,需要方方面面,任何细节都很重要,没有哪一个方法是万能的,国家提出,科学救治、精准施策是真理,一个疾病的防治,靠各个部门协同合作。我们医护人员只是整个事件的一个环节,降低死亡率、提升治愈率,靠的是国家总体布局,靠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

责任编辑:兰明群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