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百家饭”里见初心

来源:大象新闻 2022-08-17 16:13:59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大象新闻记者 崔学庆 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 梁姗姗 实习生 李诗阳

8月16日,“‘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全国网络媒体采访活动来到新乡市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采访,“过去,领着三个侄儿侄女靠吃乡亲们的‘百家饭’长大,我心存感恩;现在,又吃上了乡亲们的‘百家饭’,我使命在肩。”全国人大代表、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裴春亮感慨地说。  

多年来,裴春亮以“乡亲不富誓不休”的使命担当,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把一个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为全国文明村,还以“1+N”帮扶模式,让11个村11800口人实现易地脱贫,带动太行山区5万多群众致富奔小康,用实际行动诠释“对老百姓好就是对党忠诚”的政治信念,践行了“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一个村富了也不算富,把周边村都带富才算真正富”的家国情怀,树起一座乡村振兴路上的时代丰碑。

感恩反哺,满腔热情“挖穷根”

地处太行山丘陵地带的裴寨村,土薄石厚、干旱少雨,曾是一个省级贫困村,裴春亮早年曾带着三个年幼的侄儿侄女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他凭着一股能吃苦、不服输的劲头,裴春亮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率先致富,成了当地的农民企业家。

2005年,裴寨村换届选举,乡亲们把希望寄托在这位年轻后生身上,“三顾茅庐”请裴春亮回村,全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面对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和乡亲们渴盼的眼神,裴春亮暗下决心:“绝不能让乡亲们的信任打水漂。”

“老百姓一生中最大的事就是盖房子、娶媳妇。能住上新楼房,是多少代人的梦想啊!”他决定先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做起,他义无反顾,自掏腰包3000万元,无偿为全村村民建造新居,让乡亲们住进了功能齐全、整洁美观的裴寨新村。

裴春亮坦言,原先只想盖个新村,反哺报恩乡亲们就大功告成。但随着自己光荣入党,后来又挑起村支书的担子,裴寨村发展的“生物链”不断延伸,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使命感愈加坚定。

裴寨村所在的张村乡是新乡全境最缺水的乡镇之一,村民们吃房檐水、地窖水,可以不锁房门,一定要锁水窖。最要命的是水,没有水,怎有粮,怎有钱,怎有日子的滋润,怎有真正的幸福?裴春亮成了挖水不止的“愚公”,用了整整10个年头,晒掉了几层皮,右腿至今还留着十几厘米的伤疤。

“在山里头找水,就是跟石头较劲,打的是井,拼的是钱。”裴春亮带领乡亲们钻了530米,用坏8根钻杆,终于打出一眼活水井,吃上了干净水;建起引水提灌蓄水工程,把几十公里外辉县南干渠的水引到卧羊山顶5000立方米的“田心池”,解决了5000亩土地的抗旱应急;利用村北天然深沟,修筑起一座库容80万立方米的拦洪蓄水水库,引来100公里外太行山石门水库的水,彻底解决祖祖辈辈“望天收”的历史。水库滋润了两岸乡镇的2万多亩耕地、3万多百姓。“有了水,裴寨村的好日子就有盼头了!”通水那天,裴春亮一夜无眠。

与找水同步展开的是,裴春亮让村民家家入股,筹资5亿元创建了多元产业并存的春江集团,让裴寨村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户户是股东”的致富梦。他们还拆除老村复垦土地600亩,兴建了钢架地温大棚、玻璃日光温室等750余座,成立蔬菜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350余户1250多名群众发展高效农业,使每亩土地年收益从五六百元提升到五六万元,甚至达到十多万元。种了4座大棚的村民裴清才,逢人就说“要不是裴书记,我都不知道还要受几辈穷。”

如今的裴寨村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文明诚信示范村”“全国文明村”。裴寨村人均年收入由2005年的不足千元增长到2021年的2万多元。

情满太行,瞄准特色“富口袋”

“如果不能守护亲情,就是挣个金山银山,又有啥意义呢?所以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在家门口引进企业,党员干部个人垫资建厂房租给企业,如今我们村外出打工者为零,让爱回归家庭。”这是裴春亮2021年全国两会发言时说的一番话,道出他多年的心路历程,收获数亿浏览量和数百万网友盛赞。

“事上见!”是裴春亮的口头禅,也是他的一贯作风,立说立行。如何才能让群众真正摆脱贫困,过上共同富裕生活?裴春亮马不停蹄、多方考察,提出“大产业与小产业结合,传统优势产业与特色骨干产业结合”的发展思路。先是把7米宽的老街扩建成25米宽的商业街,建起1000多间门店,银行、超市、饭店、蛋糕房……样样齐全,城市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没有土地指标,填荒沟造地;村集体没钱,裴春亮垫资建厂房,免费租给企业,打造可供2000人就业的服装产业园,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

太行山区一带盛产红薯,“红薯干,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顺口溜流传至今。但眼看乡亲们种的红薯烂在窖里、纯手工红薯粉条卖不出去,裴春亮十分揪心。2016年冬季,他多方奔走,筹办了“中国太行首届红薯粉条文化节”。没想到,一场文化活动销售了10多万斤粉条,乡亲们大呼想不到。连续四届“红薯粉条文化节”的走红,坚定了裴春亮“红薯革命”的决心。从通过“公司+农户”模式,规模化发展红薯深加工产业;到注册“裴寨村”特产商标,让红薯等特产变成高端商品;再到跨境扶贫电商,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仅红薯酸辣粉这一项,去年销售额达到5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近万人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户因红薯富裕了生活。

裴春亮始终牢记“两山”理念,用山、爱山、护山,筹资5亿多元带领群众开发建设河南宝泉旅游景区,他们放弃高效快捷的机械化作业方式,改用最原始的马帮驮运物资,保护式开发、原生态经营。

他还把生态低碳融入乡村产业发展,刚刚建成的整村屋顶光伏项目,每年可发绿电350多万度,村民户均年收益1200元,让太阳能照亮了乡亲们的钱袋子。裴春亮常说“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村庄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当年家境贫寒,得到了党组织和乡亲们的帮助,所以心存感恩;因为没文凭、没家底、没靠山,依然实现了人生出彩,所以深知改革开放好,深知只要干,就会变;因为组织的关怀培养,从刚开始建新村时的朴素报恩,到后来农工商齐头并进的责任担当。

从发展高效农业到扩建商业街,从创办水泥企业,到发展生态旅游、创建服装产业、实施“红薯革命”,再到推进光伏发电、抽水蓄能项目,从东到西横跨新乡西部山区,裴春亮把乡村振兴的产业布局到了家乡的角角落落,用行动兑现“带动太行山新乡段15万乡亲走好共同富裕路”的诺言。

常怀乡愁,润物无声“富脑袋”

富了口袋,如何再“富脑袋”?过上了好日子,裴春亮还想要让乡亲们“活”出精气神儿来!

村里左邻右舍,沾亲带故,只有情、德、法并重,乡亲们才“买账”。他提出了“情德法”治村理念,坚持“外在美”与“内在美”一起抓,制定《村规民约》,创建“习书堂”“家风馆”“初心馆”“初心广场”,推行“排长制”、实施积分换物办法、评选身边好人等,探索出十条基本做法,乡村治理无缝对接,群众“小事不出村,急事不过夜”。十多年来,裴寨村没有一个调解户,没有一个上访户。先后被确立为“河南省第二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被中组部确定为“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

过去裴寨村办红白喜事攀比之风盛行,裴春亮牵头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建起了“喜事汇”大厅。“每桌饭菜都有标准,谁也不能超!办大事既隆重又节俭还有场面。”尝到甜头的乡亲们纷纷感慨。在裴寨村的大街小巷、门前屋后,党建、廉政、孝善宣传栏、文化石随处可见,“用行动为党争光”“孝,不是明天的事,是今天的事,是现在的事”等通俗易懂的语言,都是他琢磨出来的,传递正能量、润物细无声。

村里力壮如牛的裴龙银突发脑梗,本来一小片药就能预防的事儿,却酿成了大病。“没有健康,哪来小康。”裴春亮在村里设置了18块健康提示牌,“少吃油和盐”“吃米带糠、吃菜带帮”“按时入睡,定时起床”。

裴春亮倡导7名青年党员创办“大喇叭朗读时间”,传播党的声音,讲述裴寨故事,已播出1800多期,被中央文明办收录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他还丰富村里图书资源,引导群众“读好书”“好读书”,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我念书少底子薄,咱不能耽误了下一代。”裴春亮主持建起了裴寨小学和幼儿园。村里还免费开办朗读培训班,安排孩子们通过大喇叭,播讲红色经典故事。过去“挤破脑袋”去城里上学的孩子,现在每逢周六都回到了村里,甚至有新乡市区的孩子也跑来太行小山村朗读学习。“再过十年、二十年,看看裴寨下一代……我们有这样的底气和自信。”裴春亮说。

信念如磐,甘当群众“主心骨”

裴春亮常说,他是焦裕禄的“铁粉”。他把焦裕禄的雕像立在了裴寨村的初心广场,焦裕禄同志的名言警句印刻在了裴寨村的文化石上。身为村支书,他也始终坚定一种信念:“对老百姓好,就是对党忠诚。”

乡亲们这样评价裴春亮,“心很大,干的都是别人不敢想的大事儿;心也很细,村里大小事儿他一摸清。”捐资3000万元建裴寨新村,捐资8000万元建宝泉花园社区,捐资2000万元建服装产业园,投资131亿建抽水蓄能电站……每一项都是民生工程;他给老人们购买自带放大镜的指甲剪,给家家户户订制“裴寨一家人”竹筷子,给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发“奖励红包”,逢年过节给几位智障残障村民买衣服、送米送面,给90岁以上老人发“敬老红包”……这些“小事”他同样细致周到。在街上,乡亲们一见他,总有说不完的知心话。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候就应该站得出来、豁得出去,为党和人民尽一份力量,为乡亲们遮风挡雨。”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裴春亮率先向新乡市红十字会捐赠500万元,带领党员骨干24小时防控疫情,顶风冒雪守护着群众的健康安全。2021年新乡发生特大暴雨洪灾,他不顾企业因灾损失1亿多元,毅然捐款500万元助力新乡抗洪,并率领500余名党员骨干转战辉县、卫辉和新乡市区,转移被困群众3400多人,安置受灾群众1200余人,捐赠各类救援物资价值200余万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裴寨新村建成十多年后,污水排放系统受到省考察组的充分肯定;电线电缆走地下,成了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的范例;他顶住“专权”的压力,在豫北农村率先实现整村使用抽水马桶。当年扩建25米宽的商业街,有人说贪大求洋,现在每逢节假日还时常堵车。他常以“事成怨消”勉励自己,要把好事儿做到乡亲们的心窝里,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2008年除夕,裴春亮和爱人照例到企业慰问值班职工,放个鞭炮后回村过年。他前脚进屋,后脚他的小学老师李素珍老人来了,她说:“春亮,知道你们忙,没时间包饺子,今天尝尝我的手艺。”说着打开了手里的罐子。在当地,除夕夜端饺子是孝敬长辈的礼节!裴春亮激动的心情还没有平复,裴礼老人也端着饺子过来了,紧接着任计英、马春英、宋秀青……更多乡亲们也来到了他家。望着一桌热气腾腾的饺子,裴春亮掉了泪。

省委书记楼阳生这样评价:“裴春亮一个穷孩子家出身。自己经商办企业有了第一桶金,他完全可以在更大的市场内赚更多的钱,过更富裕的生活。他回来做党支部书记不是来享受的,是来带领村民致富的,而且这种决心‘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都不变。’”

裴春亮先后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二十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届、十一届河南省委候补委员。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中国杰出青年农民”“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最美村官”“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等荣誉,光荣当选2022北京冬奥会火炬手。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