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我在博物馆修文物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5-19 06:05:22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5月18日是第四十五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

    为了使人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博物馆及文化发展,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联合腾讯新闻推出《让文物重生的匠人——走近文物修复师》系列大型直播。诚挚邀请到国家一级博物馆(郑州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南阳汉画馆,开封博物馆)及馆内修复师,以专业文物修复师的视角来了解如何修复文物,和观众一起感受文物中隐藏的奥秘。

    截至5月18日,已经开启过的三场直播活动都成绩斐然,首期开封博物馆邀请到“国宝级文物修复师”翟渊民,在直播间展示了古陶瓷修复技艺,网友反响热烈,全网直播曝光量700多万,观看量达150万;第二期洛阳博物馆邀请了“85后文物修复师”陈金龙,向网友展示了汉代铜镜与唐黄釉男佣的修复过程,全网直播曝光量超过800万,观看量达160万;第三期南阳汉画馆邀请了南阳汉画馆党办主任周欲晓,现场演示拓片技艺,揭开了古老传统技艺的神秘面纱,最终全网直播曝光量超过1050万,观看量达203万。

    5月19日,第四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活动即将开启,该馆位于甲骨文的故乡——河南安阳,届时中国文字的魅力将在直播间再次焕发光彩!

    更多精彩直播将于5月19日~6月18日,持续推出,敬请期待。□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狄晓晶 实习记者 李伟汉

    开封博物馆

    修复一件器物需要几个月

    甚至更长的时间

    5月14日上午9点半,首期直播我们来到河南开封市博物馆,结识国宝级文物修复师翟渊民。翟渊民教授是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陶瓷修复技艺的传承人,曾成功修复价值高达6380万元的宋代汝窑天青釉刻花鹅颈瓶,让我们跟随他来解密文物修复背后的故事吧。

    开封博物馆成立于1962年3月,前身为开封市展览馆。 1986年在开封市包府坑中路扩建新馆,于1988年9月建成对外开放。

    近年来,开封博物馆各项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2018年,位于开封郑开大道五大街和六大街之间的新的开封市博物馆建成开放,总面积为54286平方米。

    目前,开封市博物馆馆藏文物8万余件,包括陶器、瓷器、铜器、书画、雕刻、石刻、货币、玉器、漆器、服饰及杂项等十八类。2017年开封市博物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翟渊民,1947年出生于开封,系中国文物修复专家,国家高级文物修复师,擅长修复古陶瓷,现任开封文化职业艺术学院教授,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陶瓷修复技艺的传承人。

    翟渊民在接触文物修复之前,曾在曲剧团、豫剧团、京剧团、二夹弦剧团里当过演员,做过团长,搞过摄影,拉过大提琴,可谓多才多艺。

    1997年,时年50岁的翟渊民拜师著名文物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潜心学习陶瓷文物修复技艺。

    2000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在宝丰清凉寺对汝官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翟渊民将挖掘出的破碎瓷片一片一片粘连起来,经他修复后的13件汝官窑珍品均被鉴定为国宝。2005年,翟渊民修复的宋代汝官窑天青釉刻花鹅颈瓶,拍出了6380万元的高价。

    “破损文物的粘接固定、打磨、上色等修复过程是非常慢的,有时修复一件器物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翟渊民说。

    洛阳博物馆

    记者修复唐三彩陶俑复原品

    尝试了2次都没有成功

    每一次修复,都是修复师与手中文物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这是一场奇幻的相遇。5月17日,我们来到洛阳博物馆,看文物修复师陈金龙如何用自己的双手让文物重新焕发光彩,带领大家走进这样一群文物背后的神秘人物。

    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隋唐里坊区西北隅,北临洛浦公园,南接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是洛阳市的文化地标。

    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占地300亩,总投资3.5亿元,采用“鼎立天下”的设计理念,整体建筑外观为大鼎造型,馆前有仿照“大周万国颂德天枢”而建的观光塔,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诸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藏文物40多万件,展出文物1.1万余件,馆藏量处于全国博物馆前列。

    陈金龙,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12年,现任洛阳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有限公司经理,主要从事金属及陶瓷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

    文物修复中用到的一些工具是大家日常能看到的,记者在陈金龙指导下尝试对一个唐三彩陶俑的复原品进行修复(非文物),尝试了2次没有成功。 陈金龙向记者展示了他正在修复的铜镜,“铜镜的修复大概需要一周时间。”他说。

    南阳博物馆

    扫码回看直播

    跟着汉画像石拓片专家

    揭开汉代神秘面纱

    昨天,恰逢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我们来到南阳汉画馆,与汉画像石拓片专家学者一起,一边逛博物馆,一边聊1000多年前汉代社会生活的故事,带领大家揭开汉代神秘面纱。

    南阳市汉画馆创建于1935年10月,是我国建馆最早、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座汉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八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南阳市汉画馆经过了“三迁”“四建”,逐步发展成为今日这样具备现代化基础的艺术馆。1999年12月这座新馆对外开放。200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陈列精品奖”,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从建馆初期118块画像石,发展到现在馆藏画像石近3000块,南阳市汉画馆精选出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的珍品200余块,根据画像石所反映的不同主题,按画面内容分厅分类进行展出。依次为生产劳动、建筑艺术、历史故事、社会生活、天文与神话、角抵、舞乐百戏及祥瑞升仙八大部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

    序厅内,讲解员曹晶介绍两汉时期的墓葬特点。当时基于人们对社会生活眷恋以及对不朽精神与生命的追求,盛行厚葬。

    南阳汉画馆党办主任周欲晓向记者现场演示了汉画像石拓片。据介绍,南阳汉画中的“角抵”在全国汉画艺术中独树一帜,可分为人与兽斗、兽与兽斗和人与人斗三种形式。这些画像石充分展示了崇武尚力、勇于挑战的时代精神。祥瑞、升仙在南阳汉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汉代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盛行,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同时也体现了汉代人的浪漫幻想和终极追求。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