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中国的粮食产量会一直增长下去吗? | 青听

来源: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3-10-26 11:14:42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这个时节,河南的冬小麦已经播种下地,冬种夏收,孕育新一年的收获。截止到2022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连续十九年获得丰收。每年都增产,中国的粮食产量会一直增长下去吗?《青听》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信息化专家赵春江。

【记者】截止到2022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连续十九年获得丰收。每年都增产,中国的粮食产量会一直增长下去吗?

【赵春江】从生物学产能角度的话还有潜力可挖,但是从经济学角度的话,追求高产还有一个经济效益问题,再提高产量可能会要使很大的劲,很多的投入,从经济效益角度的话可能不一定划算。所以我们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背景下,可能也要注重分析生产投入、生产过程当中经济的拐点。

【记者】目前这个情况下粮食安全怎么保障?

【赵春江】土地、耕地这一块要严格地保护,而且地力要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生产能力的提升,旱能灌涝能排,基础条件这一块要具备;第二个的话,可能还是靠更加广泛的科学技术,比方新品种、新技术这种应用,来最大限度地挖掘单位面积的产量潜力;未来的话我觉得可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在政策保证上,需要我们政府有相应的政策,稳定的环境。

【记者】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影响到农业生产,就是劳动力短缺。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赵春江】我们采取的策略就是尽量用机器换人,通过智能农机装备的广泛的应用和使用,减少对人的依赖。现在我们国家农机化的总体水平是73%,像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平原区机械化程度可能会更高,像小麦、玉米生产基本上全面实现了机械化。

【记者】影响粮食增产增收的因素有很多,老话常说,种地是靠天吃饭,所以我们总是要祈求风调雨顺。遇到极端天气怎么办?科技加持能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吗?

【赵春江】多少年来的话,靠天吃饭,这是大农业生产的一种客观的现实,包括国外也不能完全避开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但是我们依靠科学技术,比方说天气预报,我们可以做到尽量减少农业损失。

【记者】今年麦收的时候,一位70多岁的老人,用身体护着麦子的视频在网上火了,这就是河南人对粮食的感情。而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比低,扛着粮食生产重任的河南老百姓,靠种粮能富起来吗?

【赵春江】农业要是说在一个社会的分工里面的话,它的比较效益是比较低的,完全靠农业生产本身,富的速度、富的充足的程度,可能和别的行业相比的话,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我们要从农业全产业链条的角度来考虑,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国家也应该向农业更多倾斜,让我们生产经营者尽可能得到回报,特别是面向这种后端的加工、包装、物流、销售方面的话,还是能够赚一些钱的。

【记者】咱们一起看了中原农谷,您应该去过很多次了,特别想知道,它是代表了我们农业信息化的方向吗?

【赵春江】良种这一块体现的比较突出,同时也在积极建设数字农田,像我们国家它突出特点就是田块比较小比较分散,而且丘陵、山区、平原这种生产类型、地貌类型也非常复杂,从无人机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卫星遥感平台等多方面立体交叉进行监测,既解决了小而分散这个问题,也便于我们了解和掌握一个大的区域尺度,更大的农田尺度的变化情况。

【记者】您对河南有什么样的建议或者说之后会不会有一些合作?

【赵春江】我们现在河南省小麦面积8000多万亩,河南人口也是最多的省份之一。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加上智慧,可以通过加工和商贸发展都结合在一起,使我们农业产业链尽量地延长。和河南我们本身就有合作,未来还会合作,重点围绕像河南省小麦、玉米智慧农场的建设发力,同时推广智能农机装备技术,还有我们像土壤自动测量的传感探测技术等等各方面来开展深入合作。

大象新闻记者:夏继锋、摆向光、杜青林、栗鑫、田颖、葛松松、牛雯

责任编辑:兰明群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