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体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充满着生活气息,释放着人性之光!”王剑冰新书《塬上》读书会举行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9-30 21:03:20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
9月29日下午,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散文学会会长王剑冰新书《塬上》读书会在郑州举行。与会的作家、评论家认为,《塬上》写了一个隐逸的桃花源,作者用一颗慈悲的心,写出绝美的散文。这部作品,是散文的题材,但拥有报告文学的真实,还有小说描写的细节。

读书会上,谈起《塬上》的创作感受,王剑冰感慨万千。
几年前,王剑冰选择到河南陕州塬上体验生活,在地坑院里住下,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塬上人。为了找到“塬,就是村人的命,村人也是塬的命”这样的生命关系,他把自己与塬上的黄土、塬上的村民、塬上的花草融为一体。

“我每天都在发现,交流,记录。我在这里结识了不少乡亲,认识了那么多野草野菜,那么多的鸟;见识了平原少见的大风大雨,以及漫天漫地的大雪。我完全知晓了地坑院的构成以及与之相关的乡俗乡约,也懂得了塬上人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王剑冰记下了厚厚的笔记,并由此写出了三万多字的《塬上》,发表于《人民文学》2019年第5期。此作于2020年获得第十一届“丁玲文学奖”。得到了一种肯定,于是他热情倍长,随后又写出三万字的《塬上•春天》,发表于2021年第4期《人民文学》。
“我写得并不快,我是慢慢消化,一点点接受灵感的召唤。就如《乡间的瓦》(发表于《天涯》2017年1期),也是记了好多年笔记,才慢慢完成。我的周围有一片瓦的世界,人们对于瓦的尊重,对于瓦的信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塬上深入的三年时光中,王剑冰对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或者说回味。

“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少年乃至青春的经历,实际上也是我的生命情怀。我开始顺着这条蹊径动笔,在写塬上的同时,我写出了《那年好大雪》《夜黑里》《二叔》《地气》,以《草木时光》为题,发表于《人民文学》2018年7期,再写出《咱们的村子》《银瓜地》《桃黍》《风从哪里来》,同样以《草木时光》为题,发表于《钟山》2021年长篇小说•A卷非虚构副刊。还有《旷野》(发表于《十月》2020年4期)、《辽阔》(发表于《作家》2021年9期),这些篇什写到我的生命故土,写到不能忘怀的情感所系,感觉仍然是亲近的,真切的。”
王剑冰说,每个人都在寻求某种归属感,归属实际上是一种生命的依赖。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这句话含义深刻。
“我在塬上,在生活的深处,往往能感到那种安静的、深沉的大地气息。我有时是在现实中走,有时又是在回忆与幻境中走。我觉得这些文字都是与塬上相通的,既有我生活的脉络,也有我情感的脉络,我以对文字深深的敬畏感,慢慢诠释我的认知、经历与信念。”王剑冰坦言,把近几年在塬上写出的这类作品集于一书,旨在探索生命与文化的深切内涵,以及寻找脱离不开的生活本源。可以说,《塬上》是一部与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集子。
在聆听了王剑冰的创作感受后,刘宏志、刘海燕、孔会侠、赵炜、葛道吉、叶剑秀、闫俊玲、李玉梅、李啸、萍子、杨晶、魏惠玲、娄继周等文学界、评论界人士纷纷发言,他们从不同欣赏角度,或以学院派学术性,或以创作经验随感,对《塬上》进行了研讨。
大家认为,王剑冰把戏剧的元素、小说的叙事、诗歌的语境、哲学的思考、音乐的语言、书法的结构、舞美的布局……都巧妙地运用到散文创作当中,而《塬上》写了一个隐逸的桃花源,作者用一颗慈悲的心,写出绝美的散文。这部作品,虽然是散文的题材,但拥有报告文学的真实,还有小说描写的细节,既充满生活气息,又释放着文学艺术之光。
据悉,王剑冰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散文学会会长。在《人民文学》《当代》《收获》《十月》《中国作家》《花城》《钟山》《作家》《北京文学》《上海文学》《天涯》等发表作品数百万字,出版个人著作41部。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