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频道 > 正文

推荐:在线提供新闻线索

“救”在校园!配置学校AED除颤仪,普及急救知识刻不容缓

来源:华夏小康网 2023-02-13 10:31:16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消费维权

  2023年2月5日,为进一步提高全体教职工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突发情况时能的应对能力,浙江绍兴新昌县城东实验幼儿园组织开展了一场“急救理论及实操专项考核活动 ”。

  考核活动现场,该园全体教职工进行了“幼儿意外事故应急处置实操”,包括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法、灭火器的使用。经过此次活动,教职工们进一步了解了幼儿意外伤害急救知识,更让大家有信心在遇到孩子突发状况时,能镇定和正确地处理,将意外造成的伤害降低。

  1、急救知识进校园,成社会重要议题

  校园是学生的乐园,是孩子们的天地。校园安全,事关学生生命和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近年来,官方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积极推动急救、安全防范知识走进校园:

  2022年11月,杭州市委办公厅联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三项文件,《杭州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实施办法》、《杭州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实施办法》和《杭州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实施办法》,指出校园应加强安全应急课程内容学习,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组织应急救护培训。

  2023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驿站建设管理指引(试行)》的通知,对高等学校急救建设做出了两大要求:每个校园健康驿站要由卫生健康部门至少安排专业医生一名,护士两名现场带班指导。所有人员上岗前均应接受规范的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驿站物资储备中,必须包括医用便携急救箱1套,便携式医用除颤仪1套等。

  2、AED为何应该成为校园标配?

  从官方发布的政策可以看出,除了要求学校做好急救知识的培训外,配置AED同样至关重要。

  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在患者心跳骤停后,把握“黄金4分钟”,利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

  2022年10月22日,北京就发生了一起AED成功挽救学生生命的案例。当天17时左右,一名正在参加新生足球赛的男生在无对抗的情况下突然倒地,随即出现呼吸衰弱、心脏骤停等症状,情况十分危急。关键时刻,现场观赛的学长们迅速上前急救,进行心肺复苏。同时,一名大二学生迅速跑到紧邻足球场的体育馆,取出AED,并立即返回球场对倒地同学进行除颤。最终,在一次电除颤外加一组胸外按压后,倒地的男生恢复了意识,不久后120救护车赶到现场将其送医,获救男生身体状况良好。

  3、迈瑞AED,助力学校急救建设之路

  随着校园急救的普及和日益被重视,越来越多师生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真实的急救案例也说明,学校配置AED设备,应急救护培训到位,学生和老师们才能临危不乱,挽救更多生命。

  作为国产AED的佼佼者,迈瑞品牌的AED在众多成功的校园急救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2022年3月18日,在温州鹿城区三十九中学,用迈瑞AED复苏生命成功;2022年1月8日,在广东工业大学,迈瑞AED成功挽救一条生命;2022年2月23日,在阜阳东联和信中学,救援人员使用迈瑞AED得当,成功保住了孩子生命……

  以覆盖全国各大学校的迈入S系列AED为例,其拥有设备开盖即开机,除颤范围50J-360J,8秒内即可实现首次除颤等优势,设备操作简易,抢救成功率高。同时,该系列AED拥有ResQNavi技术,可智能匹配相应的语音和动画指导,提示施救者正确操作,并防止急救现场嘈杂声音的干扰。

  值得一提的是,隶属迈瑞S系列的徕克美AED,也凭借过硬的产品实力获得各级院校的认可。

  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未来,在校园内推行急救技能培训、配置AED,能大大提高校园的急救响应速度和急救成功率,让校园生活更加幸福可靠!

【广告】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转载,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