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心理“换挡” 不能“疫”走了之

来源: 2020-03-13 07:37:15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心理战“疫”进入“换挡期”,需及时疏导干预。 新华社发

    “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其是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的心理疏导工作。”随着国内外疫情防控情况逐渐变化、复产复工持续推进、开学复课逐步临近……专家认为,当前广大公众的心理状况也正步入“换挡期”。“换挡期”可能会出现哪些新风险?心理抗疫措施应如何跟上?是否会“疫”走了之?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从“加油”到“换挡”:单纯倾听陪伴已不够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璇表示,当疫情早期带来的“潮水般”的心理应激反应过去,一些新的心理健康风险将会浮现出来。

    “一开始是恐惧与焦虑,后来变得愤怒,又觉得很无力,最近更多感到抑郁和对家人的内疚……”心理咨询师严艺家目前独自在伦敦留学,家人都在上海。她告诉记者,最近眼看国内情况趋于好转,疫情却又在欧洲暴发,这令原定四月春假回国探亲的计划充满变数。

    “我要崩溃了”“头要爆炸”“不想说话了”……南昌市某隔离点的微信群被隔离观察期已近结束的阿俊(化名)刷屏。心理咨询师沟通发现,他因突然意识到马上将直接面对各类复产复工相关手续,千头万绪一下子不知如何面对,导致负面情绪暴发。

    虽然近来疫情防控情况持续好转,但部分一线医护人员、基层防控人员的疲劳感、倦怠感和情绪波动情况却有所加重。还有一些家庭由于延迟开学出现了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高文斌解释称,社会心理“换挡期”的特点是公众对疫情的恐惧和警觉有所下降,但不同人群的心理差异性会逐渐显现。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方新等专家认为,步入“换挡期”后,单纯“倾听陪伴”“加油鼓劲”等方式已不能满足公众心理健康需求,多名专家表示当前心理抗疫工作须多方着力。

    心理战“疫”:多平台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江西南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何静丽最近发现,夫妻、亲子、邻里关系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心理咨询多了。她认为,在战“疫”中被激活并丰富起来的心理疏导干预机制应该在今后融入日常生活,这有利于提高公众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记者了解到已有不少地方正为此积累资源。在江西南昌,市防控应急指挥部成立了工作组通过社交媒体将心理疏导干预的触角深入到社区人群。在上海,卫生健康部门在上海“健康云”网络平台设立心理服务板块提供24小时服务。

    互联网平台也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资源使用效率。疫情期间,知乎APP通过设置“心理援助”等版块帮助网友缓解焦虑情绪。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简单心理”开设“医护专线”,特别向医护人员提供免费的心理服务。

    智联招聘邀请来自清华、中科院等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在线授课,助力保障复工复产环境中的心理健康。今日头条上线了壹心理、京东健康、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等平台免费为公众提供心理咨询。

    “去年我国已启动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建设,现在看来这项工作提前迎来了考验。”黄薛冰说。对于在当前专业人才资源有限情况下如何开展相关心理工作的问题,高文斌认为,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委、工会等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成为社会心理服务提供者的主体之一,“投入规模有限,但可以提供大范围的心理支持。”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