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91岁老党员深藏功名70余载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6-29 07:38:42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开栏的话】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百年间,无数共产党人璀璨了历史的星空,他们舍生取义,涤净旧日腥脏;他们艰难求索,引燃真理之火;他们扎根奉献,点亮温暖人间……他们将初心长留天地间,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坐标。

    还有一些红色榜样,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为脚下的土地贡献青春和热血,他们虽已至耄耋,却依旧初心不改,或在社区发挥余热,或时刻教育子女为党忠诚,他们依然是我们应当追寻的时代楷模、精神偶像。

    在建党100周年,开启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之际,东方今报·猛犸新闻推出“老党员的初心故事”系列报道,聚焦我们身边光荣在党50年以上的老党员,通过忆入党心路、讲成长经历、谈学习心得等,讲述他们退休不褪色,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的初心故事。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付雨涵   通讯员 张家铭/文图

 他用一生追随党,“功成身退”后甘愿偏居乡村一隅默默奉献

    圃田乡党政领导班子主要领导为王增妮颁发“光荣在党50年”荣誉奖章

    他18岁参与剿匪反霸,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长、商会会长、乡长、黄河淤灌工程处指导员等职,一生有无数光辉时刻;他谨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功成身退”后却甘愿偏居乡村一隅,默默奉献。

    72年党龄,72载风雨变迁,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他的血脉。“是共产党让我有饭吃,吃饱饭。”为报党恩,他用一生追随党,无怨无悔,诠释忠诚至上。“七一”将至,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走进郑东新区圃田乡圃田社区,探寻“光荣在党50周年”老党员王增妮的初心故事    剿匪反霸 彰显英雄本色

    “当年共产党领导我们剿匪反霸,大家都可勇敢,擒了好几个土匪。”提起当年勇斗匪霸的事情,91岁的王增妮精神抖擞,尽管他年事已高,对很多事情印象不深了,但“剿匪反霸”却是他永生难忘的记忆。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父亲接触了共产党,开始跟定共产党。”王增妮的儿子王玉臣说。

    时间倒流到1948年解放前夕,当地的土匪和反革命分子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扫清土地改革障碍,安定民生,“剿匪反霸”成为当地的重要任务。嫉恶如仇、胆大心细的王增妮,积极主动加入地方党组织的剿匪反霸民兵组织,立下汗马功劳。

    据王玉臣讲述,1948年至1950年,父亲经常领着民兵队去打土匪,激烈程度不亚于上战场。“1948年那一次,天快黑了,他领着民兵队把土匪围在庄稼地里,打死了几个,他自己逮住仨,还缴获了一把手枪、5支步枪,组织立马给他记了大功。”

    这段经历,让王增妮名气大增,土匪听到他的名声都胆怯。“父亲那个时候干起事来真是不要命,为了打土匪,睡觉都搂着枪,有个风吹草动,一激灵就能站起来。”王玉臣说,时至今日,尽管老人已有91岁高龄,触感依然很敏锐,“可能是那个时候练出来的。”

    听到儿子说“剿匪反霸”,王增妮也像打开了记忆的大门,不断重复着1950年一次智斗匪徒的事情。“那个时候,圃田村叫圃田小乡,在郑县四区的管辖范围内,父亲是圃田小乡的第一任乡长。他中午忙完工作,在一家小饭馆里吃饭,恰巧碰见一个土匪腰里别着枪,手里拿着大刀在饭馆闹事,十分霸道,还砍了一个姑娘,老板一家吓得跪在地上求饶。”王玉臣说,父亲刚好看见这种情形,迅速掏出手枪,直指土匪脑壳,“土匪听到父亲的名号,哪还敢掏枪,放下大刀,乖乖被我父亲捆住了。”王玉臣说,当时郑县县长是孔繁秀,父亲押着土匪,交给了县长,经审查发现土匪身上还背负有好几条人命案,当时就下令枪决了。

    由于剿匪反霸时期的出色表现,1949年19岁的王增妮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1949年至1953年期间,历任村长、商务会长、小乡乡长等职。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与匪霸周旋斗争,狠狠地打击了土改时期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力护一方平安。

    勤恳为民 践行使命担当

    “我没做过啥大事,就是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这是王增妮面对来探望他的人,常说的一句话。

    革命年代,不顾个人安危,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和平时代,不顾个人得失,勤恳为民,搞生产,抓建设,激情岁月里看似点滴平凡的生活,却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在践行的使命担当。

    “上世纪50年代,他带人挖水库,冬天天寒地冻,圆形和四方形的铁锨根本挖不动,他想了一个法子,用家里挖藕用的尖头铁锹挖,挖得可快。”王玉臣说着,捋起父亲的右裤腿,灰黑色的皮肤映入眼前,“这是挖水库留下来的后遗症,一冬天都泡在水里,皮肤都烂掉了,疼得很,治了可多年,现在基本好了。”王玉臣说,父亲这种敢拼敢干的劲儿,在当时领了不少难啃的“硬骨头”任务,“他从来不抱怨,也不说活儿难干,只要上头安排下来了,就不要命地干好。”王玉臣曾听父亲讲起,在1954年父亲任四乡(圃田、大孙庄、红花寺、郭家咀)工程指导员,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吃粗粮馍、睡荒野地,不怕危险、争抢比干,冲上黄河堤坝清理淤泥、疏通河道,提前保质保量完成任务。1956年,任郑州纺织建筑公司大队长时,他带领大队成员克服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出色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由他领导的大队成为公司的“红旗”单位。

    “他在很多岗位都干过,再苦再难从来都不说,说起以前的事儿了,他只说‘党让干的事儿,咱得干好,对得起党,对得起群众’。”王玉臣坦言,父亲的政治觉悟也深深地影响着他,1978年他参军入伍,同时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日子再苦,过得再难,党费一分都不能少,这是父亲给我定下的规矩。”

    91岁的王增妮一辈子默默奉献

    不忘党恩 永葆赤诚初心

    72载风雨同舟,王增妮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光辉历程,见证了家乡由瓦房变高楼,由乡村变城市的迅猛发展。72载初心永驻,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他的血脉。

    “是共产党让我有饭吃,吃饱饭。”

    1930年出生的王增妮曾是一个流落街头、逃荒要饭的穷孩子,后被圃阳村两位老人收留。战乱时期,家家户户缺粮少食,王增妮深受饥饿之苦。“共产党来了后,土地改革,分田地,这才端稳了饭碗。”王玉臣说,从记事起,他经常听父亲说起共产党的恩情,一辈子难忘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无怨无悔。

    “听俺妈说,俺爹年轻时候,一走能走大半年,从来不跟家联系,事后你打听去哪了,干的啥,从来都不说。”王玉臣说,近几年,他才偶尔从父亲嘴里得知当年去北京、洛阳、西安、宁夏等地秘密执行“送图纸”任务,“具体是啥,他光说有纪律要求要保密,一直到现在不告诉我们。”

    褪去激情岁月,王增妮甘愿做回农民,他敛起一身的荣耀,同乡亲们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默默地耕耘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几经搬家,那些荣誉和奖章也已经遗失,只在圃田村志里,记载着他曾经的辉煌,不少人为他感到惋惜,王增妮却不以为意,依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么多年,王老一直是我们的标杆,村里有优秀青年,他都是主动给人家当介绍人,经常鼓励我们这些后辈,要好好跟党走,跟党干。”圃田乡党委委员梁坤峰说。

    6月28日,圃田乡隆重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王增妮作为“光荣在党50年”且是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乡党政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单独为他颁发荣誉奖章。当圃田乡党委书记赵建庭和党委副书记、乡长刘译畅一同将沉甸甸的奖章送到他手上时,台上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91载人生,72年党龄,这位朴素的农村老党员,就像一棵扎根在广袤田野的苍松,用一辈子的敢拼敢干、踏实勤朴、平凡坚守、默默奉献,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誓言。这种精神也将被更多的共产党员续写。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