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百岁大家许渊冲离世,河南编辑深情回忆《梦与真》幕后故事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6-17 18:47:19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

他用澎湃的激情、美丽的文字驾起一叶扁舟,载我们穿越于东西方文明之海,采撷文学的奇珍异宝,从一花一叶中看到大千世界。他挥洒着诗意,走过百岁人生后,于今天和这个世界告别。

今天上午,许渊冲去世的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纷纷表达敬仰、缅怀之情。而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获悉:在许渊冲96岁的时候,《梦与真——许渊冲自述》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他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人生自传,受到了读者的青睐。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杨彦玲深情回顾了与许渊冲先生打交道的难忘经历。

《梦与真——许渊冲自述》一书责编杨彦玲与许渊冲先生

【河南缘分】94岁动笔,95岁完工,96岁出版,《梦与真——许渊冲自述》由河南出版

2017年3月1日,作为“思想者自述文丛”的重要组成部分,《梦与真——许渊冲自述》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书中,许渊冲运用第一人称自述这种活泼、直截了当的形式,贴心地娓娓絮语,诚恳坦荡,不遮不掩,完整地呈现其精神内核、灵魂指归,甚至不吝袒露自己内心的孱弱、纠结与无奈,写出了有欢笑有眼泪、有鲜花有荆棘的丰满人生,没有给人以学术名家高杳难及的距离感。这种平实坦诚的写作风格,读来令人唏嘘钦佩。

《梦与真》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二十二个章节。第一章节“源头活水”到第十二章节“巴黎大学”,记述作者求知寻梦的人生经历;第十三章节“初露锋芒”到第二十二章节的“创办一流大学”,讲述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的过程。

“我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取得知识,不断付诸实践,这样才能对人做出贡献,自己也得到乐趣。”这就是许渊冲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内心的真实写照。

据悉,《梦与真——许渊冲自述》是许渊冲先生2015年(94岁)开始动笔,95岁完工,96岁时出版的传记作品,也是他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人生自传。

此后,该书曾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7年度“中国好书”、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提名奖、中国出版协会2017年度中国30本好书、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中华读书报》2017年度“25种历史和传记类好书”、《作家文摘》2017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等重要奖项。

“中国好书”给出了这样的评语:作品详细讲述了他的成长履迹,展示了一个有宏伟抱负且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近一个世纪的追梦历程。内容涉及家学渊源、师承关系、治学翻译、爱情婚姻等多方面,也如实记录了自己深陷译界大论争的经历。诚恳坦荡,不遮不掩。书中随处可见的译文,文思曼妙,用词传神,其味隽永,文采飞扬。

【多人疑问】许先生的这本书,为什么会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因为责编“思想者自述文丛”《梦与真——许渊冲自述》,河南文艺出版社编辑杨彦玲与许渊冲先生夫妇有过多次接触。许先生的率真与自信、夫人照君女士的温柔与细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今天以前,我一直以为,我还有很多机会到畅春园53号拜访许先生,听他用大嗓门骄傲地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一起翻看他的照片……从此,我们只能从他的传记里、从他留下的翻译作品中,去了解他传奇的一生,以及他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精神财富。”

许先生的这本书,为什么会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曾经不止一个人问过杨彦玲类似的问题。

杨彦玲明白这个问题背后大家没好意思表达出来的疑惑。许渊冲这个名字,伴随着一连串巨大的荣誉: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10年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大奖;2014年获翻译界最高奖项——国际译联“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2015年,入选“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然而,2015年她开始接触这个选题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这个节目还没有播出,她与绝大部分非业内人士一样,对许渊冲先生其实知之甚少。

2015年初,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陈杰(时任总编)和副总编郑雄在策划传记时,把目光投向了学术大家。“这是一个敏感又深沉的群体。无论在江湖还是庙堂,家国天下始终是他们关注的中心。他们的自述,不仅真实展示了大时代下一代大家的成长历程,也带有深刻的时代印迹。”这就有了“思想者自述文丛”。这套丛书选取的都是在各个学术领域卓有成就的大家,汤一介、钱理群等诸位先生名列其中。

彼时,许渊冲先生刚获得国际译联“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项不久,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其翻译大家的身份与丛书的定位非常契合。这套丛书的主编——著名翻译家柳鸣九先生向许渊冲约稿,许先生的自传很顺利地成为丛书中的一种。

【交往经历】近距离感受到他的认真和执拗,不忍心折腾他只好妥协

接手这个选题后,杨彦玲给许先生打第一个电话之前,买了他的很多书,有翻译作品,也有《往事新编》这样的日记。

“我上网查阅他的资料。知道他出版过一百多部作品,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尤其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知道他像一个斗士,为捍卫自己的翻译理论,与国内很多著名翻译家、学者唇枪舌剑……”杨彦玲自觉已经非常了解他,然而,只有在拿到书稿,一个字一个字开始编辑之后,她才真切地触摸到他年迈的身体里鲜活的灵魂。从他的文字中,她感受到了太多的震动。

“许先生不用邮箱,所有的沟通,必须通过电话解决。但他听力并不好。这本书的其他事务,都是由夫人照君女士来处理的。但书稿的问题,又必须许先生自己来解决。所以整个编辑过程,我与许先生之间的交流是通过纸质书信与校样来完成的。我将所有的疑问标在校样上,寄给许先生,许先生在校样上一一作答。这一年,我同时处理着另外一部作品《朱元璋传》,这本书的作者是八十多岁的陈梧桐教授,同样的不用邮箱,同样的听力不好。于是这一年,我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寄校样,收校样,收校样,寄校样……只要接到二位老先生的电话,整个大办公室都回荡着我洪亮的声音……”

从2015年年底收到书稿到2017年初书正式出版,历时一年有余。这一年多,杨彦玲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和执拗。

“书稿寄来之后不久,他就写来一封信,说里面有一处没有说清楚,又重写了一页,要求将原来的内容替换掉;全书来稿时是二十章,编辑的过程中他不断补充,成书时就成了二十二章;西南联大时期的一张照片由于年代久远,非常模糊,他辗转联系了吴宓先生的女儿吴学昭女士,请她重新给我发来一张;因为我与他对封面图片的意见发生了分歧,许先生一遍一遍给我寄照片,到最后,我实在不忍心再折腾他,只好妥协……”

杨彦玲感慨,不管是在节目中,还是在书里,大家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学贯中西的翻译大家,更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可敬的老人。这,才是这部自传最最动人之处吧!

责任编辑:兰明群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