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豫见“丁真”①张琳:90后女硕士接手扶贫车间 带村民月入近万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0-12-28 09:53:57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编者按】
2020年岁末,康巴小伙丁真一夜之间成为了火遍全网的现象级网红。其实,丁真的故事只不过是许多中国式扶贫故事中的一个缩影。在距离丁真的家乡千余公里之外的中原大地上,也有一群和丁真一样都是90后,他们在努力改变着自己的家乡。
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对于第一批90后而言已到而立之年。在脱贫攻坚即将收官之际,猛犸新闻·东方今报策划推出《 豫见“丁真”》特别报道,聚焦在中原大地上默默为扶贫工作而努力的90后们。
他们的故事,平凡却精彩。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看到了脱贫后奔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最美的河南。
豫见“丁真”①张琳:90后女硕士接手扶贫车间 带村民月入近万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米方杰⬛见习记者 邢鹏举
因为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张琳在老家沈丘县冯营乡李庙村度过了一个这些年来时间最长的春节。这次返乡,她深入地观察了老家,并做出了一个让不少人都惊讶的选择,辞掉了在天津一国企的工作,并接手了村里闲置许久的扶贫车间。如今,随着该扶贫车间机器声再次响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从城市回来了。

辞掉国企工作 接手村里闲置已久的扶贫车间
近年来,网络空间中的各种返乡日记都会成为热门话题,从描述家乡面貌的变化,到感怀儿时记忆,从展示城乡之间的碰撞,到担忧乡村的未来,呈现出每个人眼中与心中的城市与乡村。
此前返乡时,1990年出生的张琳也会在离开时写下一些文字,去记录返乡的见闻和感想。这次返乡,在老家的张琳对老家又进行了一番观察,虽然并未形成返乡日记,但老家的现状却深深地触动了她。
因为疫情的原因,村民们没有像往年那样春节还没过完,就早早踏上进程打工的列车。不能外出打工,在本地也无工可打,她从邻居们脸上看到更多的等待复工的焦灼神情。张琳所在的村里其实是有一个扶贫车间的,但因为经营不善已经闲置有一段时间了。
随后,张琳做出了一个让不少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这位1990年出生的女硕士辞掉了在天津一国企的工作,决定接手村里闲置已久的扶贫车间。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亲身经历过农村的贫瘠、落后。如今我有了帮助乡亲们的机会和能力,我想试试。”谈起自己当初做的这个决定,张琳说道。

张琳将决定要帮家乡父老一把的想法,告诉了丈夫高建辉,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丈夫并没有反对。“敢想敢干,自己认定的事情会坚持下去,有一股韧劲!”这是高建辉对妻子张琳的评价。同样是农村长大的高建辉,现已事业有成,对家乡同样充满感情,听到妻子的想法,他毫不犹豫并表示愿意做她的后盾,会不遗余力地支持。
接手不到1个月时间 服装厂便正式投产
“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并且收入也不比外出务工低”, 得到最心爱之人的支持后,张琳心里更有底了。
张琳向单位递交辞职报告后,紧接着便开始张罗开办服装厂事宜,至此,张琳开始由一个国企金领向民营企业创业者的角色转变。
之所以会决定开办服装厂,张琳并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突发奇想。一直以来,当地不少外出务工的中青年女性,都是到服装厂上班,这也间接造就了一批有缝纫基础的熟练工人。她们以前多在在广东、浙江、天津等从事制衣工作,今年因疫情大部分无奈滞留家中,也有的为了照顾孩子和老人不想再远离家人。
这些年来,当地政府也根据实际情况曾经建立过制衣扶贫车间,张琳爱人所处的村庄就有一个可容纳近200人的车间,但由于前任经营不善,导致闲置。经过调研,张琳发现村周边有很多具备服装加工技术的村民。于是,她就利用政府创办的扶贫车间为依托,集中周边的这些闲散劳动力,创办了“裕博园”服装加工厂。

从3月8日接手,张琳便和老公开始马不停蹄的对车间进行改造、装修、机器安装调试,加班加点、赶时间、抢工期,同时进行招工。用时不到1个月,克服了种种困难后,服装厂便正式投产。
 “内地不比沿海,但在沈丘是个例外,这里有数万熟练缝纫人才。经过多年的积淀,已与沿海地区在制衣行业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制衣是一个解决当地就业的突破口,现实也印证了这一点。”沈丘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驻李庙村第一书记程书中告诉记者。
带动15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贫困户收入有了保障
日前,当记者走进张琳所经营的服装厂时,看到的是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三个缝纫组数百名工人在工作,缝纫机“哒哒哒”的高速运转,一双双巧手上下翻飞,一件件崭新的衣服陆续完工。据悉,张琳所经营的服装厂目前只做来料加工,基本都是广东、浙江、青岛等地外贸公司的订单,产品出口欧美。

“这是今年的爆款,浙江那边的已经续签3次单了,仍供不应求,可能还要再生产两周左右”,张琳笑着告诉记者,除羽绒服外,目前其他种类衣服的生产订单已经排到2021年的8月份。张琳向记者解释,目前服装厂在职员工有150多名,其中贫困户有26名,员工工资是以纯计件为主,多的话一个月能拿到八九千,平均工资一个月也在三千五左右。
在工人忙碌的同时,车间内的电子屏上则滚动显示着每名工人此前一天的工作量和工资收入。记者留意到,排在第一名的是一位名叫吕雪丽的工人,她此前一天的工资为278.4元。“工资加上各种补助,我上个月月收入近9000元。”李庙村民吕雪丽告诉记者,此前自己在外地服装厂工作时也拿过万元工资,但都是加班加点熬出来的,每天一般工作都在14个小时左右,周末还常加班,而在裕博园则轻松不少,还包吃住,关键还能在家照顾孩子,村里有了制衣厂,就不用向外地跑了。
今年30岁的吕雪丽十几岁就外出到服装厂打工,已经从事制衣工作多年,业务得心应手。
与吕雪丽同一组的刘宪红是李庙村贫困户,今年40岁,由于家里事多,她上个月没有满勤,但收入仍有4000元。“有了稳定收入后,刘宪红人也变得开朗许多,还学会了跳广场舞,与之前相比像变了个人似的,对今后生活充满信心。”和她相邻工位的同事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半,服装生产车间都会安排15分钟的工间操,劲爆的舞曲和欢快的舞姿,瞬间让敞亮的车间转变成欢乐的舞池。
曾经的空心村正华丽蜕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城市归来
服装厂是个产业链,只做个扶贫车间,没有竞争力,还无法解决员工的吃住问题。张琳和丈夫决定加大服装厂投资。
记者留意到,在生产车间外,一幢新建的四层大楼已经封顶,据张琳介绍,预计年后这座新的生产大楼便将投用,届时服装厂的生产规模将扩大两三倍,员工也会达到500余人。
同时,记者了解到,张琳和丈夫高建辉还同时在老家投资建设了养鸽厂,目前养鸽厂已投资近500万,现有6万多只鸽,下一步还要申请扩建,未来要达到16万对鸽,届时仅养鸽场员工就需要两三百名。

据悉,目前,张琳和丈夫经营的裕博园已成为综合性的产业集团,总共有6个经营实体,包括种植、羊场、肉鸽养殖场、服装厂、生态农庄饭店、乡村亲子旅游。
当下,李庙村这个曾经的空心村正华丽蜕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从城市回来了。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