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豫见“丁真”③吕荣辉:回村创业当新农人,拔节成长为致富新力量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0-12-28 09:53:15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米方杰■见习记者 刘旭/文图
万物萧瑟的冬天,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上绿油油的麦田给冬天增加了生机。在原阳县赵厂村,十余间塑料大棚在绿色麦田中一眼就能望到,那里便是吕荣辉经营的两百多亩农产品基地。在大学毕业后,他并未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回到老家当起了农民。1990年出生的吕荣辉已进入而立之年,如今的他不仅靠种植脱贫摘帽,更成为了扶贫新力量,带领更多乡邻脱贫致富奔小康。他说,自己在农村长大,会一直在农村待下去,用自己所学来建设好家乡。

回乡创业流转50亩耕地,被邻居调侃大学白上了
12月27日,走进吕荣辉新建的草莓大棚,清新的果香裹挟着泥土香扑鼻而来。这里的草莓种植方式令人眼前一亮,草莓不再是依附地面而生,而是全部种在架子上,已经早早地开花结果。“这种模式相比普通地栽开花发芽分化早得多,能提前一个月成熟上市,并且更能保证草莓的品质。”吕荣辉向记者介绍,预计春节前,大棚里的草莓就要成熟上市了。

而在草莓大棚的不远处,则是成片的桃树,这都是四年前吕荣辉回到村里时所种下的,“经过两三年的培育,明年就会结出果实。”说到这些的时候,吕荣辉的脸上充满着自信和对未来的期待。
记者了解到,因为对农业比较感兴趣,所以上大学时,吕荣辉报考了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辽宁的一家农业公司工作。两年后已是项目负责人的吕荣辉辞掉了工作,决定回到家乡发展。“我的家本身就是农村的,父母也都是农民。这些年在老家因为种地不赚钱,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我本身是学农业的,一直想着能有机会用所学去改变家乡农业现状,当了解到家乡的扶贫惠农政策后,就立即决定辞职返乡了。”
对于刚毕业不久的吕荣辉来说,回乡创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他首先面临着两大困难:土地和资金。
在农村,流转土地最合适的时机是秋收以后,同时要选择农业规模生产最佳的地理位置。通过多日考察,他最终相中了一个地块。随后他多次找到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进行沟通,他流转土地搞农业的想法得到了支持。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帮助下,他流转了50亩耕地。土地有了,资金又成了难题,此前工作时所积攒的工资毕竟有限,吕荣辉又东奔西走向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钱,同时申请了部分贷款,终于,他凑齐了所需的资金。
而在这期间,邻居们调侃”这孩子大学白上了,是不是学傻了……“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
顶着压力“种地” 返乡第二年被评为脱贫光荣户
吕荣辉坦言,在最开始流转土地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自己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他在心中一直默默告诉自己,一定不能失败。
在流转的50亩耕地上,吕荣辉种上了葡萄和桃子,在间隔的空地里,还种了西瓜、花生,同时还养了鸡。在种地第一年,吕荣辉基本上每天都是家里和地里两点一线,虽无人理解,但他仍坚持着。
2018年,他种的葡萄树开始少量结果,桃树仍旧生长着。在种植葡萄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葡萄的口感,他减少用药、减少用肥、控制产量。“第一年葡萄成熟后,一上市就受到好评,所有葡萄就地销售,当年葡萄园收入7万多元”。葡萄的大卖,也让吕荣辉一家成功脱贫,并被新乡市脱贫攻坚指挥部评为脱贫光荣户。
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2018年秋天,吕荣辉又流转50亩耕地,之前一直是家人帮忙做农活,随着耕地的增加,他开始扩招工人。这次不仅种植葡萄,还开始种植大棚蔬菜。
随着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村民们对他的看法也开始发生改变,此前对他的质疑声音也逐渐消失。

30余位贫困户在此就业 希望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
为了更好地发展,吕荣辉给自己种植的葡萄注册了商标。他发挥专业特长,辛勤努力,将合作社经营得井井有条,瓜果、蔬菜销售供不应求。
据悉,目前吕荣辉的种植基地规模已达200余亩,每亩地的租金为每年一千元,因为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所以很多人都很乐意将耕地流转给他。而流转土地的村民还能到种植基地帮工,赚取工资。
记者了解到,在自己家脱贫的同时,吕荣辉也在谋划着如何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在招工的时候,他也有意招了一些贫困户来这工作。“在这里工作的工人里,大部分都是贫困户。忙的时能会有二三十个工人,闲的时候也会有六七个工人。”吕荣辉告诉记者,因为农业季节性强,工人工资都是按天数计算,一天80元,在这工作的工人每人全年能领到1万元左右的工资。
在种植基地工作的工人中,有多位都是基地开建时都跟着吕荣辉在干,现在他们都已脱贫。
据吕荣辉介绍,去年20余名村民在他的基地工作,务工总收入约20万元,而今年他向工人支付的工资将近30万元。
2020年,赶上扶贫政策的东风,乡集体产业扶贫项目落户赵厂村,吕荣辉又租用了10个日光温室大棚,带动了30余位贫困村民作为长期工在这里工作,吕荣辉说,他希望下一步带动周边更多群众走上致富道路。
在泥土地里拔节生长 成为新农人
从最初的50亩地到现在的200多亩地,吕荣辉坦言,不仅种植基地的规模在扩大,他也在泥土地里拔节生长。

几乎每天,吕荣辉都会来到种植基地,虽然在工人眼中他已经是“老板”,但他每天仍然在和工人一起在田间地头忙碌,每天晚上,他总是等所有工人走后,再在地里转一圈,最后一个走。
虽然吕荣辉大学期间学习的是农业专业,但在种植基地里,他也经常向在这里工作的工人们请教。吕荣辉认为,传统农民的经验更丰富,如果大学毕业生还种植小麦等农作物,可能远远不如传统农民。在新型农业生产中,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温室大棚的管理上,年轻人会更有优势。
很多人都在向往大城市,但吕荣辉说,他会留在农村,留在自己的家乡。因为他热爱着这片土地,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到别人,这是最开心的事情。提及自己返乡创业,吕荣辉表示,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帮扶,他们家可能现在还没有脱贫,更不会有能力带动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
如今,去各地考察学习也是吕荣辉的工作常态,他表示,目前种植基地的所有框架都已完成,就等它慢慢生长,结出果实。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