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呼吁推广河南卫视“出圈”经验

来源: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2-03-09 07:32:27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化网络生态治理。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河南是文化大省和文物大省,过去一年,河南卫视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方面不断“出圈”,蹚出了一条新路子。而今,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文化产业的最新部署,又有哪些新想法、新点子?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一批文化领域的人大代表,来听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 高冬丽 记者 米方杰

    ??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

    推广河南卫视“出圈”经验 强化优质网络文化供给

    目前网上信息良莠不齐,优质网络文化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看来,创新和强化优质网络文化供给,吸引青少年学生群体尤其是高校学生群体主动接近,是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以及网络文明建设的关键。“不妨推广河南卫视 ‘出圈’经验,向高校学生群体主动输出更多优质网络文化,占领网络宣传高地!”

    “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等脱胎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展示,得到了大众认可,从元宵到中秋,从去年到今年,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在追看。可见,只要创作用心、创意对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少年看来,照样 ‘真香’。”李光宇表示,我国从不缺少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他建议高校等参考河南卫视 “元宵奇妙游”等节目成功经验,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流行密码”,集中资源打造一批内容向上、形式活泼的优质网络文化内容,通过艺术再现、网络赋能的形式,多制作大学生喜爱的 “出圈爆款”,满足大众尤其是高校学生群体的网络文化需求。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在青少年学生群体,尤其是高校学生群体中,互联网普及率基本达到100%。

    为此,他建议,在平台推广上,可以更多地开拓视频宣传阵地,主动深入像青年群体喜爱的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大力输出创新的、优质的网络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平台引来的“大流量”,不断拓展新的宣传阵地。

    ??全国人大代表李树建:

    “国潮”涌动彰显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更需现代表达

    去年以来,河南卫视成功打造了“奇妙游”系列等传统文化节目,《龙门金刚》《若思念便思念》《有凤来仪》等传统文化内容成为全民热议的文化标签,引发海外对东方文化的持续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认为,“国潮”涌动彰显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更需现代表达。这一系列节目火爆的背后,首先是河南广播电视台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了年轻人的创作热情,释放了巨大潜能,为系列节目出圈,掀起“国潮风”打下了坚实基础。而通过这一系列节目不难看出,坚持立足于传统文化进行内容开发,在传承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让传统文化紧跟时代潮流,用科技手段激起文化自信,从而成功领跑传统文化内容赛道。

    河南卫视系列节目的出圈,其传播方式也引起了李树建的关注。

    “节目在河南卫视播出之前,首先在大象新闻客户端以及众多新媒体平台播出,这种做法前所未有。另外,节目播出之后,拆条分发实现二次传播,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到精彩的节目,从而在移动互联时代高潮迭起,成功出圈。”身为中国豫剧的领军人,李树建说,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戏剧要想传承发展,也必须深度拥抱互联网,让老戏曲实现新传播,让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表达,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彰显传统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国“潮”愈演愈燃。

    ??全国人大代表廖华歌:

    像保护生态一样做好非遗保护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的“活化石”,却总是因为它的“老旧”被我们忽视。随着越来越多的“古意”与“新潮”巧妙融合的文创产品出现,有关非遗的传承和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让非遗更好地引领新国潮,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廖华歌建议,要像保护生态一样做好非遗保护传承。

    “我们常说‘高手在民间’。走访中我发现,民间确有一些老艺人,他们有着非同寻常的拿手‘绝活’:皮影、坠胡、唢呐、板头曲、鼓儿哼……不仅样样演奏接地气,还技艺精湛,令人赞叹不已!这无疑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廖华歌坦言,不容忽视的是,随着一些老艺人的离世,部分非物质文化正在逐渐流失,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

    在廖华歌看来,民间艺人作为文化传承和表达的载体,其生存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种艺术的存亡。而他们的传承形式大多都是以师带徒,往往单打独斗,也就是说亡故一个少一个,存在着“绝种”的危险。“目前,一些老艺人因常年走乡进村演奏,或身体不好,或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所限,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生活上的问题,因而尊重和保护民间艺人,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是各级政府和文化单位必须重视的工作。”

    “在‘国潮风’劲吹之下,非遗焕发出崭新生命力。而与此同时,非遗也正引领新国潮。”廖华歌建议,要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各级政府和文化单位要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适当发放补贴,让他们更好地培养传人,真正使非物质文化得以很好地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廖华歌期望,通过有力的举措让非遗焕发新生,“让非遗的妙成为当下的潮流,背后彰显的是新一代的文化自信”。

    ??全国人大代表程芳:

    中原“国潮”涌动

    隐藏着文化密码

    “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火出了天际;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上线即秒杀……一时间,中原大地成为国潮、国风的中心,在文化出圈的道路上光芒万丈。”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汴绣研究所工艺师程芳说,国潮兴文化行,这一切都印证了一个发展大趋势:民族认同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文化自信愈加坚定。

    “端午节的《洛神水赋·祈》、七夕节的《龙门金刚》、体现大唐盛世的《丽人行》、重现祭祀盛景的《龙舟祭》、诠释蜀地求学的《纸扇书生》、虎年春晚的《国色天香》……从来没有哪个卫视的歌舞节目像河南卫视一样,引起万般期待,引发万般讨论。”程芳说,河南以复兴“中国传统节日”为锚点,用歌舞的形式重新定义晚会新玩法,使中原文化“出圈”了一整年,成为国内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制造中心。

    程芳认为,无论是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出圈,还是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的火爆,它们成功的背后,都隐藏着文化密码,这是河南数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有着挖掘不尽的文化资源;另外,就是“Z世代”一出生,便在文化自信中成长,国风、国漫、国货、国潮等新型文化消费得以快速崛起,引领了国内文化消费市场风向。

    “Z世代成长于中国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的年代,他们具备极强的民族自信与民族认同,当传统文化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受到热捧理所当然。”程芳说,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不断深入,各地应打开新的视野,开辟新的路径,尝试新的办法,着力在精华精髓的提炼展示上下功夫,在价值理念的融合融入上下功夫,在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上下功夫,在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上下功夫,在文化生态的修复涵养上下功夫,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