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帮女性解决乳腺癌的男医生:当肿瘤来敲门,不要怕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6-24 12:34:15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赵丹/文图

“能不能保乳?”“会不会复发?”当霍彦平和杨颖涛告诉他们的乳腺癌患者不得不切除乳房时,这是听到最多的反馈。

霍彦平和杨颖涛分别在河南郑州的两家医院任职乳腺外科主任,妥妥的资深一线临床医生。男性的身份,并不妨碍他们以专业知识帮助女患者解决问题。

当肿瘤来敲门,每个女人都是慌乱的,遇到怎样的医生一起“升级打怪”尤为重要。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拉马车,医生在前头拉着,患者努力走着,尽力抵达健康的彼岸。

猛犸新闻曾于6月18日推出《失去乳房的女人》报道,讲述乳腺癌患者的故事,引发不少网友共鸣,本文从临床医生的视角出发,再次聚焦这个群体。

(猛犸新闻报道海报,识别二维码可查看)

(网友对《失去乳房的女人》报道的评论)

【01】

临床医生忙碌的背后

下午三点,省级三甲医院、郑大五附院乳腺外科病房走廊。

“你是什么情况?”一个身着病号服、光头的女子,向一位身形稍胖的女病友搭话。

两个人年纪相仿,间距一米左右,声音在幽深走廊内回荡。

身形稍胖的女子答,她有次做美容,小姑娘按着按着突然说:“姐,你这乳房摸着疙疙瘩瘩的,建议去看下。”她不以为然,心想定期体检了啊。后来,她还是去做了检查,结果给了她重重一击,随后就住进了医院等待进一步检查。

这病说来就来,谁又说不是呢?下一步怎么办?还在等待。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一阵脚步声传来,两个女人停止了交谈。科室主任杨颖涛戴着口罩越过她们,匆匆走进办公室。

“整层楼除了妇科肿瘤患者,就是乳腺疾病患者。”杨颖涛坐下,打开电脑迅速处理一些紧急事务。他的手机微信不停提示涌进新消息,时不时需要回信息、接听电话,中间还把学生(杨颖涛还是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叫进来安排和病人有关的事。

忙碌,同样是郑州市中心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霍彦平的常态。

确定接受采访的前一天,他中午12点还没有下手术台,推迟到下午五点后,又因工作中断,有病人在守候,还有一场会议等待着他。行政事务、临床事务,一桩接一桩。

“现在每天基本是4台手术,多时5台。”霍彦平感慨,下了手术台经常累得不想说话。

乳腺外科一线临床医生忙碌的背后,是乳腺癌患者群体的增多。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乳腺癌成为全球第一高发癌症。

霍彦平和杨颖涛不约而同谈到个人体会,近年来,乳腺癌确实呈高发、年轻化趋势。

霍彦平曾接诊的最小一位患者年仅18岁,对于如此年轻的女孩,他肯定尽力满足患者及家属的保乳需求,最终为患者成功保乳,如今已结婚生子。根据他的临床观察,如今乳腺癌患者在40岁到60岁之间居多。

而杨颖涛则接诊过一位20岁的患者。这么多年,他的临床体会是,乳腺癌发病率在上升是显著特点,四五十岁女性是高发年龄。

当然,疾病不会挑选年龄、性别。上述两位医生还都接诊过年逾90岁的患者。

作为医生,他们视自己和病人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给予专业意见,努力为病人争取最大利益,共同对抗肿瘤。

【02】

那些难忘的病人

霍彦平一直牵挂一位当年近50岁的患者。

女人事业有成,但是固执己见。她很早就发现乳房出现问题,但是不愿意做手术,也不想化疗,而是通过非医疗手段去处理肿块。后来问题越来越严重。

霍彦平从其家属处了解到,这位患者看了多家医院,所有医生都建议她切除,但是她接受不了,无论医生再如何苦口婆心劝说也无济于事。现在的情况是已经失联了。

还有位患者让霍彦平觉得有些无奈。手术是做了,但是她不接受接下来的化疗方案,自行找各种偏方以及服用保健品,结果没多久复发了,再次找到了他。“为何化疗,我曾反复讲得很清楚,而且她也曾反复询问。”霍彦平有些生气,坦白来讲,因为复发再治疗和手术后立即治疗,效果和风险完全不一样。

杨颖涛也遇到过感到有些遗憾的患者。有位患者在他这里做了手术,称回老家医院做化疗,过了段时间又复发了,病人家属说回去以后什么治疗都没有,这个回答让他想发火,“复发转移时再治疗,又费事又花钱,可供选择的方案又少。”

一次坐诊,坐在对面的是一个拿着外院检查单、面带疑惑的女人。“大夫,别人都说我是乳腺癌,到底是不是?”女人又补充一句,自己的妹妹就得了这个病。

杨颖涛看了检查结果后回答审慎,称有较大可能是乳腺癌,后来进一步入院检查,他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女人很关心能不能保乳。他答,保乳相对风险大,腋下估计也有转移。后来安排手术,切除单侧乳房,并给予合适的化疗方案。

让杨颖涛印象深刻的是,这位患者每时每刻都在和自己的妹妹比较治疗的异同。比如,他建议用某种药物,她会表示听妹妹说这个药会引发很多并发症;他建议用某项治疗手段,她会疑惑怎么和妹妹的治疗方式不一样……

“她是相对理性的人,转了一圈选择来我这里就诊。”杨颖涛耐住性子,一点点推进,让他欣慰的是,这位患者最终完全信任了自己。

这些年,杨颖涛从接触的患者群体上,还发现了不少具有时代特点。

有位患者丈夫不在了,孩子在国外,一个人来就诊,坚决要求不切乳房,后来还是根据病情听从建议选择部分切除,手术后,找了个邻居照顾自己一两天;

有个做小生意的女人,术后不到24小时就出院了,半个月后来复查,杨颖涛问她休息了几天,她说一天都没有休息,一直在店里照顾生意;

有的患者决定手术后,关心的是不想住大房间,询问有没有单间,抑或是无人陪护能否局麻。“有些人是想悄无声息地把问题解决掉,不想让任何人知道,包括亲人。”杨颖涛说。

在乳腺外科多年,门诊、病房、手术室来回转,霍彦平、杨颖涛接触过的乳腺癌患者数不清,自己亲自操刀手术的也有很多,他们感慨每个人都有故事。但是,有一种病人,最令他们欣慰。

霍彦平透露,有个女患者确诊以后非常痛苦,但是她很坚强,很快走出来,积极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再见面时能感觉到她的状态脱胎换骨一般。更重要的是,病人的乐观精神能感染其他病友。

杨颖涛也很欣赏这类患者。

他注意到,有位患者经常在病友群里分享个人经历,去鼓励大家,给予别人很大信心,甚至让整个群都有了凝聚力,大家一起乐观抗癌。

在医生看来,这不仅仅是患者自我“救赎”,也是放下“小我”,见天地、见众生的境界。

【03】

“能不能保乳?”“会不会复发?”

当肿瘤来敲门,任何女性都是慌乱的。无关年龄、阅历。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这是关乎性命、形象的考题,身心势必经受磨炼,尤其是切除乳房,需要多方考量。

霍彦平记得,每当自己尽力用平和又直接的语气告诉患者不得不切除时,对方的第一反应基本是“能不能保乳?”他会说尽量保乳,当然也会直言,和生命比起来,美观仅仅是第二位。

“她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接受确诊这个事实。当被告知不得不切除时,产生焦虑、恐惧的心态是必然的。”霍彦平称,身为医生,他希望患者从思想上明白,谁都不想失去乳房,但是不得不失去时,就不要太把它放在心上。

有网友曾在猛犸新闻推出的《失去乳房的女人》报道链接后留言,她因患乳腺癌切除乳房,丈夫直言“丑,接受不了”,这给她的打击不亚于患癌。还有网友透露自己不敢去公共浴池、游泳池。

湖南50岁女子王霞(化名)坦承,自己花了半年才走出切除单侧乳房的阴影,做手术、换药的时候觉得有点难堪 ,但是也没办法。后来她选择佩戴义乳,跳广场舞时就会走样,但是她调整了心态,“管不了那么多,我们都是普通人,马马虎虎过得去就算了”。

在一线工作中,霍彦平收到过患者类似的反馈,他深知,患者“能不能保乳”的提问背后,是女性在意自身外表形象,以及担心影响未来家庭生活质量的体现。

他还发现,在切除乳房这一话题上,女性一般不会和自己的父母、孩子沟通此事,甚至始终瞒着孩子,和丈夫的沟通也存在障碍,往往和病友之间才会有共同语言,会深入探讨。

霍彦平还观察到,术后,她们关注的焦点则是“切干净了没有?”“会不会复发?”而患者家属往往关注的是,对生命有没有危险,还有多长时间。

在乳腺外科多年,杨颖涛已经摸清这个女性群体的心理历程。

一开始,是不相信自己会得这个病。哪怕各种检查结果摆在眼前,多家医院多位医生持同样判断。之后,会进入第二个心理状态,“我怎么这么倒霉?为什么会是我?”紧接着,会出现很愤怒,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状态,不治了,爱咋咋!再然后,开始尝试接受现实,不行,还是得想办法,于是火急火燎地找到医生。

“医生你说的对,尽快做手术吧,一定要快!一周之内能不能解决?我没有人陪护,能不能局麻?”当面对这个心理阶段的病人时,杨颖涛明白,对方势必已经是多方考量,最终选择了信任自己。他非常理解她们的心理波动,绝对不会辜负面前渴求的眼神,但是他告诫自己“无论病人多急,医生不能急”。

“病人的心态都是花最少的钱,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好的治疗。”杨颖涛称不大可能都如愿,但是每一个肿瘤来的时候,作为医生都会考虑为病人争取最大利益,衡量身体、金钱、时间,这是一个临床医生最基本的修养。

【04】

女性健康不止于美

乳腺癌,对于女性来说,这是非常大的疾病。而不得不切除乳房,也使女性面临巨大挑战。

“得病本身就是挑战。”杨颖涛称。那么,是不是切除乳房和保命比起来,乳房就不重要了呢?“它也很重要。”

女性切除乳房后可以选择重建或佩戴义乳。在临床上,杨颖涛和霍彦平两位医生都发现,选择佩戴义乳的居多,事实上切除和重建可以通过一次手术即可完成,但是不知什么原因,询问能否重建的多,最终决定做的寥寥。

女性会不会担心切除影响夫妻生活?杨颖涛发现,在实际的临床试验中,有一部分是受影响的,但是绝大多数影响不大,或者没有表现出来受影响。

任何一种疾病都会让人焦虑。

身为专业医生,杨颖涛想传达的理念是,要尽量弱化疾病,平和待之。他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鼓励病人战胜疾病,尽量让病人能拥有良好心态去面对。

“努力把乳腺癌变成慢病,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对这个病的期待和定义。”杨颖涛字斟句酌,“绝大多数患者,在经过综合治疗后,可以拥有健康的生活,甚至有的患者永远不复发。”

他希望传达的观点是,乳腺癌仅仅是一种病,它干预不了生活的主流。“我们生活的主流是应该积极向上的,我们有很多目标没有完成,切掉肿瘤以后,完全可以以一种全新的状态去正常生活。这个病不算什么。现在治疗手段多了,我们完全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当疾病来临时,不要怕,寻找信任的医生帮助自己解决难题;当疾病来临前,不要疏忽,勤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的女性比较关心体重、皮肤、身材,比如又吃胖了,还没有达到财务自由等等。”杨颖涛谈到,其实这只是人生的一方面,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合度都达到平衡,才是一个人自洽的体现。

而霍彦平则再三提醒,女性还是要注意体检,多多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我们不能阻挡癌症的发生,但是我们能够做到早发现,早发现就能早诊断、早根治。”即使确诊了,甚至不得不采取切除乳房的方式去治疗,同样有办法去解决。

霍彦平和杨颖涛都是男医生,多年的临床经验,使得他们对乳腺癌患者能够做到感同身受,拥有同理心、共情能力,同时又非常冷静。

他们深知,对于女性来说,失去乳房不仅仅是一场手术那么简单,但是不要怕,勇敢地做出对自己健康的选择,而医生,会是一路陪伴“升级打怪”的最佳战友。

新闻/民生/维权热线:0371-65830000 / 16603712315。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今报传媒】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兰明群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