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谢中立:带领震区村民徒步三天求生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06-23 07:17:03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时隔13年,谢中立依然记得2008年8月2日那个神圣的时刻,他和另外11名战友,站在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门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面前是鲜红的党旗,背后是正在重建的家园。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永不叛党!”嘹亮的声音,仿佛能穿透巍巍高山,传递着保家卫国、冲锋在前的信念。“非常自豪和骄傲,更感恩我们强大的国家。”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付雨涵/文图

    【党员名片】

    姓名:谢中立

    火线入党年龄:21岁

    火线入党时间:2008年8月2日

    火线入党地点:四川省绵竹市

    火线入党职务:人民解放军

    现任职务:郑东新区龙湖办事处魏庄村党委委员

    空降地震带 打通空中救援通道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流下了太多的眼泪,也留下了太多的故事。21岁的谢中立,彼时正是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作为首批救援、重建参与者,他和30名战友一起临危受命,在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志,无气象资料的情况下,空降地震带,打通了空中救援的通道。

    “地震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集结,5月12日下午5点,空降至绵竹市清平镇执行任务。”谢中立回忆,刚到达地面,他就被眼前一片废墟的情况震惊了。信号断了、道路不通、水电全无,他们两两结合,摸索着朝不同方向往外走。一路上,谢中立遇到了十多个村民,村民的家毁了,亲人没了,抱着他号啕大哭,“我就是他们的希望,我得把他们安全地带出去,把这里的信息带出去。”

    此次经历,也让他真实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见证了奋不顾身的搭救,体会到了相互搀扶的人间大爱。

    有惊无险 和村民一起寻找“生路”

    道路堵了,桥梁断了,信号时断时续,和指挥部联系不上,安全走出去,何其困难。过去了13年,想起当时的情形,谢中立依然历历在目,“有惊无险。”

    让谢中立记忆深刻的一次是他空降到地震带第二天,他带着村民们,沿着地震后干涸的河床,往上走。他们一边走,一边捡笋子留作干粮。

    就在他们走到一处山体时,碎石簌簌滑落,一个“庞然大物”突然从谢中立的头顶斜上方飞下来,只听一声巨响,滚到了山谷,众人从惊吓中缓过神儿,才发现是一块大石头。

    “吓坏了,石头有面包车大小,就在身旁落下去了,都能感觉到下坠时带来的风。”谢中立说,好在有惊无险。

    绵竹是川西的一个小县城,距离汶川震中只有60余公里。作为生长在大平原上的汉子,谢中立没有经历过地震,更不清楚地震后还会有持续不断的余震。“刚开始走,脚下或者山体时不时地有震动,当时也没在意。食物、水都没有了,我们只能一边相互加油打气,一边加快速度往上走。”谢中立说,当他们翻过一座山头时,他正准备拿出电台联系组织,突然发现远处的山竟然会跑,“跑着跑着越挨越近,我怀疑是我太累,眼睛出现了幻觉,老乡告诉我这是又发生余震了。”谢中立说,余震威力这么大,这让他意识到必须尽快找准方位,联系救援。第三天,他在另一座山头,终于联系上了指挥部,山下一片雾气弥漫,直升机带着轰隆隆的声音,穿过迷雾,从他们脚底下飞上来。

    “登上直升机,村民们都哭得不行。有种浴火重生的感觉,好在我不辱使命,把他们安全带出来了。”

    13年如白驹过隙,时间能抚平伤痛,却抚平不了记忆和想念。每次想起这次经历,想起和村民们同甘共苦,一起寻找“生路”的情形,谢中立都感慨万千,“生命很渺小很脆弱,又很坚强很勇敢,我也为当时的自己骄傲。”

    徒手救援累到麻木 “废墟下还有人,不能停”

    作为人民子弟兵,谢中立参与的救援,从村子转到镇上,从镇上转到市里,一天都未停。“不知道什么是累,天天就想着赶紧把人扒出来,把活着的人救出来。”

    他印象深刻也比较崩溃的一次是参与汉旺镇小学的救援。“整个教学楼倒了,很多小孩子被砸在里面,我们戴着厚厚的粗棉纱手套,一点一点往外扒,连续救援两三天,扒出来二十多个孩子,都没能生还,那种感觉太崩溃了。”谢中立说,身后大人们的哭声不时传进耳朵,更加剧了他的难受。“这些孩子和我妹妹一样大小,被砸得面目全非,太惨了。”

    他和队友们只能一刻不停地去救援,身体累到麻木,大脑还保持着清醒,“废墟下还有人,绝对不能停。”谢中立说,累到极点,他经常会听到有孩子求救的呼声,又确定不了具体的位置,“这种感觉太煎熬了。”

    隔着厚厚的手套,谢中立和战友们的手还是被石头、铁丝、钢筋磨破了,流血后再结痂,结痂后又被磨破,“吃饭时,手抖得端不住碗,还得泡到水里五六分钟,才能取下手套。”

    这一切的辛苦,在谢中立看来,都不算什么,毕竟生命最重要。

    而远在郑州老家,谢中立的母亲天天守着电视,无比焦急,她联系不上儿子,只知道儿子参与救援了,当社会启动捐款时,善良淳朴的老人一下子捐了1000元,“1000元对当时我们家来说,不少了,她就是求个心理安慰,希望她的儿子平平安安地回来。”

    家园重建 军民一家亲

    在谢中立的手机里,一直存着这样一张照片:9个孩子站成一排,手举着白纸,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感谢你们,英雄的解放军叔叔,祝一路平安!那是2008年8月22日他们从绵竹市准备返回之时。

    从5月12日至8月22日,他和队友们参与了救援、重建的全过程,也见证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后期我们主要在绵竹市参与重建,把建材从火车上运到工地,每天都睡在马路边,早上醒来,一身的露水。”谢中立说,灾后的条件虽艰苦,但当地居民的热情每天都在感动着他们。

    “当地居民看我们比较辛苦,经常给我们送吃的喝的,心意我们领了,东西是绝对不能收的。”谢中立记得,有一次,一个七八岁的小朋友,塞给他们一兜枇杷,怕他们不收,转身就跑。

    在这场生命大营救中,每个人的举动都是可歌可泣的。谢中立记得离开那天,好多居民来了,端着当地的特产水果;很多小朋友也来了,用手中的画笔表达他们的感谢;大家站立在街头,眼中含泪,不舍离别。

    “自豪和骄傲,更感恩强大的国家”

    2005年离家当兵,2010年退伍,军旅生涯有太多刻骨铭心的记忆。2008年8月2日,在绵竹市重建现场部队指挥部门前,谢中立和11名战友一起,光荣“火线入党”,他们面向党旗,举起拳头,庄严宣誓。铮铮誓言,在巴蜀大地铿锵回响。

    “这是我一辈子都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事情,更感恩我们强大的国家。”谢中立说,参与过这场生命大救援,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一个能出动数十万军队救援的国家,一个总理2小时就能到达灾区的国家,一个因民众争相献血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是非常值得尊敬,不会被打倒的。“我很庆幸,生在这样的国度,我也很光荣,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如今,34岁的谢中立,已经在家乡效力了11载,经历过生死,更懂得生命的可贵;从大灾难中走来,更能明白活着的意义。“我离家时还很小,村里很多人还不熟悉,既然退伍后回到了村里,就应该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谢中立表示,过去10年是魏庄村发生巨变的10年,他期待下个10年,能继续见证魏庄村的腾飞。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