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扰民or便民?

来源: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3-08-01 08:50:12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从5月份至今,陆续有郑州市英协路56号院的居民向大象新闻·大象帮投诉,小区一墙之隔有个勇钰废品收购站存在着噪声扰民、污染环境卫生、消防安全隐患等多重问题,居民不堪其扰。希望通过媒体能进一步敦促相关部门重视问题、解决问题。

    然而,由于该废品收购站手续合法暂时无法搬离,执法部门来了就收敛一些,人一走就变本加厉,市民举报的扰民问题仍旧没有解决。

    城市居民区的废品收购站如何与居民共存?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走访调查。

    【投诉】 一墙之隔的废品收购站 一个月被投诉   多次

    “早上5点多就开始装车卸车了,从车上往下扔大门板,有时候是玻璃瓶,晚上能干到夜里10点半,铲车还有其他设备弄出的哐当声特别刺耳,影响孩子在家里学习,老人也休息不好。”家住英协路56号院的李女士说,和小区一墙之隔的废品收购站没日没夜地制造噪声,已经影响到一家人的正常生活。

    住在同一幢楼的钟女士也被这家废品收购站的各种问题弄得心力交瘁。“给12345、12319都打过好多次电话,给社区和街道办事处反映过,也在网上向环保局投诉过,光我知道的大家就投诉了30多次。执法部门来了他们就收敛一些,人一走就变本加厉”。

    【整改】 “执法部门人一走就变本加厉”

    6月份,大象帮收到居民的求助后,就第一时间联系了管城区城东路办事处。当时办事处立刻安排社区网格工作人员,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来到废品收购站进行了实地查看,对该废品收购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限期整改处理,具体措施包括: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规范,要求做到日产日清,不得露天堆放;督促企业制定具体措施,定期消杀,确保周边环境的整洁、卫生;督促企业拿出降噪整改方案,并于拿出方案后20日内整改完毕。除此之外,办事处还明确了专人加强巡查督导值守,确保非工作时段不得扰民。“不管早上5点,还是晚上10点,只要居民发现他们开始生产扰民了,就给我们打电话,我们来处理。”

    大象帮将问题反馈给城东路办事处后,废品收购站停业整改这段时间里,居民表示噪声扰民的问题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并没有完全解决,还是存在早上五六点就开始生产的情况,另外污染环境、消防隐患的问题依然存在。“给你们(大象帮)反馈以后确实好了一段时间,但是没多久就恢复原样了。执法部门来了他们就收敛一些,人一走就变本加厉。这样打游击解决不了问题,我们投诉也累,他们经营也不踏实,(政府)工作人员也折腾,最后问题依然存在”。

    【两难】 手续合法但是否“合理”

    “他们(废品收购站)有合法合规的营业执照和相关手续,在市场监督管理局也进行了备案,我们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检查了。”城东路办事处工作人员向记者提供了该废品收购站的营业执照、经营备案登记证明等文件的复印件,其经营范围为再生资源回收(除生产性废旧金属)、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和环保咨询服务。

    “这块地是商城东路6-6号院,原先好像是河南省化工厂的地,他们(废品收购站)签了两年的场地租赁合同,从今年4月开始的。”办事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块地空置了近10年了,政府一直是有规划的,但是因为疫情和房地产行业的下滑,这块地暂时还没有开发。“(这块地)也没有基础的配套设施,还有两幢没有拆的简易房,没有什么合适的租客,今年就租给他们(废品收购站)了。”

    据了解,废品收购站交了两年的“房租”再加上购买相关设备、院内路面硬化、购买租赁的一些车辆等投入,一共花费了近40万元。“我们也约谈了这块土地租赁方的法人代表,他说合同签了钱花完了,退是不可能的。现在想让废品收购站搬离,(除了没有法律依据)钱也是个问题。”

    【调查】 废品收购站在城市“夹缝”中求生存

    “为什么相关部门毫无原则地给废品收购站办理手续发放营业执照?”“为什么居民持续数月的举证投诉都无法解决问题?”“郑州其他居民区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让群众无可奈何?”“对于废品收购站这个混乱的行业政府有哪些规划?”……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郑州市金水区、二七区几家位置临近居民社区的废品收购站。

    在金水区纬五路57号院内,有一家名为郑州商龙的废品收购站,比之前报道中被居民投诉的勇钰废品收购站规模略大。

    “我们去年开始在这儿干的,手续齐全也有营业执照,是区里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试点企业,你在地图上都能搜到我们。”据商龙废品收购站负责人介绍,这个院曾是一个单位的家属院,居民都搬走了楼也荒废了,自己以每年十几万元的价格租下,再加上购置日常经营所需的打包机、破碎机等设备和铲车、货车等车辆,以及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对场地进行施工改造,总投入了约100万元。“我们这儿应该算是中转站了,有十几个人,其中有一些分包,有人承包纸板,有人承包玻璃,有人承包木板。”

    记者观察周边环境看到,院内的三幢居民楼已经人去楼空,处于废弃状态,而废品收购站的另外三侧是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从来没人投诉过我们(扰民),工地噪声比我们大多了,再说了这附近也没有人住。市区里像这样条件的场地真的不好找。”而且附近老旧小区较多,常有生活节俭的老人来卖瓶子、纸箱等废品换取零钱。

    记者提出疑问,在市区里干废品收购这门生意,场地难找、租金价高、居民投诉多、消防环保的要求还高,为啥不往郊区搬呢?“(市区)外面收不来货!除了附近居民来卖,我们大部分货源其实是那些收废品的小商户,好多人都是骑着三轮车在收,我们搬得太远他们去不了。”商龙废品收购站负责人回答。

    【症结】 打包机、铲车等设备是产生噪声的根源

    记者又陆续走访了位于文化路、政七街、铭功路的几家小型废品收购站,因为仅做瓶子、纸箱等生活日常废品的收购,不涉及大型设备加工的环节,有些甚至没有固定的经营场地。除了偶尔生意特别好的时候废品收购站有占道经营的情况外,一般不存在噪声扰民和污染环境的问题。所以这些小型的废品收购站不仅没有收到居民投诉,反而在附近群众口中是相当便民的存在。

    记者在《郑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下文简称郑再规划)查到,郑州中心城区布局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122个。而在今年6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郑州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到,到2025年,在现有基础上,中心城区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将优化整合至300个左右。

    无论之前报道的居民投诉扰民的勇钰废品收购站,还是记者走访的商龙废品收购站,其实目前在郑州市中心城区,像这样规模的废品中转站已经很少了。首先,这样规模的中转站需要一定面积的土地来放置设备、停靠车辆、储存回收物,而且要通过施工改造符合行业法规、环保要求、消防要求等;其次,经营的场地周边既要有居民密集的社区,又要交通便利方便车辆进出,同时又不能过于靠近居住区造成扰民。综合以上因素,为数不多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其实都暂时在待开发的闲置土地上经营,在“夹缝”中粗放式生存。

    【政策】 行业法规笼统模糊急需重新规范

    居民俗称的废品回收正规的说法是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流程一般是回收、分拣、转运、加工利用,对应的产业体系单位由回收点、回收中转站、分拣中心(集散市场)、加工利用基地等四个环节构成。

    在《郑再规划》中曾提及再生资源中转站的设立要求:要符合《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不影响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排污设施完善,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回收中转站设计及建设与周边环境相符,门面招牌采用统一规范的站名和设计,门牌标识要求宽度为 7 米以上。独立式的回收中转站建筑面积不少于 200 平方米,采用砖混或轻钢结构,上不露天,地面硬化,生活区与经营区分离,保持站点内、外卫生良好,做好隔音措施,避免造成新的环境及噪声污染,不影响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而在现行的《郑州市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整治规范标准(试行)》中,关于行业秩序整治中也提到,“在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和环境保护前提下,可设立废纸、废塑料打包机、挤压机等设备”。

    根据大象帮此前收到的报料信息来看,居民投诉扰民的勇钰废品收购站显然不符合门面标识、上不露天、做好隔音措施、不影响环境卫生等要求。经过办事处和执法大队的数次督查整改,目前仍未完全符合基本要求,更因为使用设备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设立中转站的要求和扰民的界定笼统模糊,加上中转站以“打游击”的方式应对执法部门检查,所以居民反映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是一个相对笼统模糊的说法,谁来界定“影响”的程度?办事处和执法部门在实际处理居民投诉的工作中,对于要求废品收购站远离居民楼的诉求也很为难,多次表示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可以执行,只能根据具体情况令其整改。居民认为与其和执法人员在文字游戏上扯皮,政府更应该明确规定废品收购站与居民楼之间的距离,才是最直接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记者查阅《郑再规划》,其中和市民生活关系较大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和中转站设立要求中,并没有明确提及要与居民生活区域保持多远的距离。而在2005年实施的《郑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十二条中曾明确规定,再生资源回收经营场地不得在城市建成区及建成区外二百米范围内。但该管理办法已于2020年1月废止。

    ■专家说法

    政府应以居民生活为重

    迁移或取缔紧邻居民楼的废品中转站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认为:城市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固然重要,但是居民的健康生活环境更重要,应该坚决迁移或者取缔紧邻居民楼的废品回收中转站,同时对于已经取得合法营业资格的废品回收中转站也应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

    废品回收中转站和居民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在于城市相关制度法规的不完善,下一步政府应该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和居民生活区之间应该有一定的隔离带,从而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执法部门不仅要加大监督力度,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更要从源头严格把关,在审批营业执照的时候应该有原则有底线。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时候,也应为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设立单独的区位。

责任编辑:兰明群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