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刀郎的“徽宗语” 解读人也是曲中人

来源: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3-07-27 17:50:51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多年以前,我到安阳林州采访一种江湖黑话,那是一种流传在民间艺人中的江湖隐语,又叫“徽宗语”,就是把一个字拆作两个读音,比如“一”读作“也鸡(音)”,“二”读作“来嘎”等,当地人各说其词,让我们不得要领。最后还是经过河大一位研究方言的老师指点,才摸得门道。

    初听刀郎的《罗刹海市》,就像当年我初接触“徽宗语”时的感觉,“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作马户”,一连串晦涩又雅致的文字,仿佛失传已久的江湖暗语,好像在说着什么,又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云里雾里,幻象缥缈,刀郎的心思,都在猜。

    有一种“猜”法,说刀郎在复仇。说的是当年,寂寂无闻的刀郎,从大西北祭出一刀绝招,以《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姿态,名动江湖,风头甚至盖过了“四大掌门”,遭到了掌门们的集体“封杀”。

    根据江湖传说的版本,那掌门说他的“刀法”(歌曲)没有美感,杨掌门说他的“刀法”(歌曲)没有品质,高掌门要把他的“刀”(专辑)扔进垃圾堆里,汪掌门说他的“刀”(歌词)肤浅没深度。江湖大佬如此密集的打击,让刀郎直接收“刀”封山,避居在边塞一隅。

    都说“刀郎报仇,十年不晚”。此次刀郎十年磨一“刀”,一出“刀”便“刀刀杀人不见血”,借助骂人不带一个脏字的歌词,一浇心中的块垒。甚至还有不少好事的网友,直接把他歌词中的某些表述,和四大掌门一一对号入座,更有网友打出了神评论:“坤无言,峰无语,那无声,松无影……”

    如果只是少数网友觉得,刀郎写下这么些“徽宗语”,是在复仇,或许可以理解,但从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呈现看,这么解读已成现象级的现象,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不过想想,也没什么不可思议的。这些年的互联网舆论,不少都在围绕话题流量运转,把明星们的那点事儿,八卦了再八卦,是常有的事儿。刀郎式的“徽宗语”,本来有着大把的空间可八卦。网友们又本着“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心思,去八卦也好,去解读也好,才造就了今天的现象级。不过这种“复仇”式的八卦或解读,或是一种误读。因为刀郎的恩怨传说,从没有被证实过,刀郎也从没有公开表达过对某人的“仇恨”。即便面对记者的求证,刀郎也是淡淡地反问了一句:“你亲耳听到了?”

    打上“复仇”的标记,虽然给刀郎的《罗刹海市》增加了故事性,以及一些悲壮的色彩,但也贬低了刀郎的个人格局和音乐的魅力。刀郎还是那个刀郎,而误读的我们,则可能成了刀郎曲中所讽刺的那类人——为了流量成了“苟苟营”里的人,为了自己的浮想成了“一丘河”者……

    但刀郎《罗刹海市》真正的“内涵”,是误读所掩盖不了的。《罗刹海市》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写的是一个“以丑为美”的地方,在歌词改编中,刀郎并非对原作进行了简单的浓缩,而是在新歌中凸显了强烈的价值观,让《罗刹海市》有了意境的同时,也有了强度和力度。

    比如“那马户不知它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它是一只鸡”,“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这字字句句,都摆不脱《聊斋》式的讽刺、抨击内核。而他所抨击、讽刺的现象,也在现实中存在。

    而这首歌之所以能够走红,也正是因为其歌词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加上民俗小调靠山调的应用,这种异乎寻常的表达和异于常见流行音乐的组合,撑起了《罗刹海市》的批判张力。我们在解读刀郎“徽宗语”的时候,或许刀郎早已把我们当成了他曲中的那些人,一“刀”一“刀”地给剖开来看。

责任编辑:兰明群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