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时政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武陟县詹店镇溜村贾秋生一家:祖孙三代“接力”守护黄河半世纪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0-08-28 08:45:43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贾秋生和儿子、侄子平整大堤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赵明 耿彩霞

    ■见习记者 张永刚

    武陟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凯/文图

    在焦作武陟,有这么一家人,祖孙三代为了确保家乡百姓不再受黄河泛滥之苦,为了故乡的沃野平原,他们一代接一代默默地守护着长1600米的黄河第一道防护大堤——北围堤。他们就是武陟县詹店镇溜村贾秋生一家,这一守就是半个多世纪。

    8月18日,记者驱车来到武陟县詹店镇溜村黄河北围岸,一排排杨树长势旺盛,枝叶繁茂。

    在贾秋生的带领下,记者看到了他爷爷贾维章盖的老房子,依然矗立在大堤上。推门而入,斑驳的墙面、用芦苇搭建的房顶、木板床、砖头灶台……每个角落都留下祖孙三代守堤的痕迹。

    据贾秋生回忆,他从小就跟着爷爷生活在大堤边,爷爷经常给他讲守堤的故事,每次他都听得津津有味。记得那是1958年7月,黄河中上游一带水位陡涨,造成1708个村庄被淹没,受灾人口78.06万人。当时,50多岁的贾维章和同村的陈铁乐、赵二发等人前去离家近5公里的老田庵参加抗洪抢险。7月18日正值周恩来总理接见抢修铁路桥民工,贾维章虽然离周总理很远,但暗自许下承诺:为了让周总理放心,为了不让父老乡亲再受黄河泛滥之苦,我要祖祖辈辈守护好黄河大堤。

    贾维章一守就是20余年。其间,为防风固沙,他靠一条扁担和一双瘦弱的肩膀,将大堤变成了一片丛林。

    临终前,贾维章对儿子贾国安说出了坚守半辈子的初衷,“孩子,我不是为了出风头,就是为了30多年前那句只有自己知道的承诺……”贾维章断断续续地说着,“我希望你能把我的接力棒接过去,咱老贾家要把这个担子传下去……”

    贾秋生告诉记者,爷爷去世时,父亲贾国安还是溜村支部书记。

    1983年,黄河再次发大水,贾国安带领村民守护在防洪一线,确保了北围堤没有发生决口。1995年,从村干部位置上退下来的贾国安,主动担负了大堤守护人的责任。那时,由于生产队解散,看堤人没有任何报酬,没人愿接这个差事。大堤上的树木被偷偷砍伐,变得无比荒凉。贾国安动员其他7位村民承包了大堤的绿化护理工作。

    说干就干,在贾国安的带领下,8人自费购买桃树苗、柿树苗,将马车改装成拉水车,往大堤拉水。就这样,肩挑、人扛,他们在大堤上栽下了果树,让曾经荒凉的大堤变成了“花果山”。20年匆匆过去,飘香的北围堤成了黄河滩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2015年,51岁的贾秋生从父亲贾国安手里接过了大堤守护人的“接力棒”,成为第三代护堤人。

    长期在大堤边生活的经验告诉贾秋生,种果树固然可以带来一些经济效益,但黄河一旦泛滥,这些果树起不到很好的防护作用。于是,他投资近2万元,在大堤上打井、敷设管道,购买了上万棵白杨树苗,将大堤变成了绿色防护长廊。

    新时代护堤人有着新使命,除了汛期隔三岔五巡堤固堤,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是贾秋生关心的事。养猪、养鸭、养鹅,“护堤人”成了当地的“养殖能手”。为回馈村民,他为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1000元现金及生活用品。在村民心中,贾秋生非常热心,“有困难找秋生”成为村民流传的一句口头禅。

    “每年建军节,我都要带晚辈来爷爷和父亲守堤的地方,给他们讲一讲过去的事……”贾秋生表示,“我会一直守下去,我不在了,会将接力棒传给后代,让他们一直坚守下去。”

责任编辑:郑国锋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