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频道 > 正文

推荐:在线提供新闻线索

浅谈中华诗词的含蓄美

来源:法制建设资讯网 2023-08-21 15:41:34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消费维权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在横跨数千年的历史文明里,诗歌作品浩如云海,佳作纷呈,琳琅满目。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都有这种体会:有的诗读了一遍觉得索然无味,不愿再读第二遍;有的诗却百读不厌,越读越觉得妙不可言。前者直白的将诗人要讲的话都尽数摊开在读着眼前,没有给读者留太多想象的空间;而后者则不沉溺于理论逻辑,不落入语言的束缚而能有言外之意,需要读者去忍不住去探查才得其中滋味。我们就称之为含蓄美。

  含蓄美特别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美感和生活态度。中国古典诗词重含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中华民族的性格气质偏于内向;二是中国儒家强调“内敛”“内秀”不要“漏才扬己”,艺术上主张“温柔敦厚”,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中国民族情感倾向重含蓄而不外露,在历史上一直占主导地位,含蓄成了历代诗论家对诗歌创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对此也有不少精辟的论述。

  中国著名的诗歌理论著作《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他还用“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来形容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灵玄远的诗境。

  宋人姜夔在他的《白石道人诗说》中曾谈到诗语以有含蓄为贵,他说:“诗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可不务乎?若句中无馀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善之善者也。”可知最好的诗,不可把话说尽,要留有让读者思考的余地。

  唐·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一向被认为是唐人五律中的著名作品。诗中写到“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描述了一个孤独的旅客除夕夜里夜宿在离家很远的旅馆中。明日春天又将来到,这个既忧愁又衰老的旅客却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诗的第四句写的虽是明日,意义却在今夕。作者还用了一个“又”字,其想表达的是对于“逢春”并没有多大乐观的希望。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年的春天了。这一句底下,作者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这就是所谓“馀味”。

  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在《诗品·含蓄》中提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谓作诗须求含蓄,要用烘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不须作者直接诠释说明指意,或评论道理,要让读者自去心领神会诗情,这样的诗才韵味盎然。“不著一字”并不是真正的不写一个字,而是含而不露,通过比拟、用典、托物、象征等手法,间接地表现出来。

  古往今来的诗词,不乏这样的表现手法。

  有借事委婉表达旨意的。如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写男女感情的的情诗,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层面上,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全诗以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态度,词浅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收买而写的名作。

  有借典故抒情的。如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是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杜牧借商女犹唱《后庭花》曲以叹南朝之亡耳。

  有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者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作者融情于景,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马光分析:“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恐,则时可知矣。”“家书抵万金”,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与读者想法不谋而合,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还有只写现象,不佳评论,让读者自己去判断的。如陆游的 《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以言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

  诗词好与不好全在对比,我们来看这首,“料峭晓春寒,日上栏杆。莺歌燕语绿荫间。湖中荡舟同举浆,春意无边。”这位作者把词填成了大白话,就好像我们把日记写成了流水账,让人感觉从头到尾都平淡如水,寡淡无味。

  古典诗词写情感的,多半都以含蓄蕴藉为原则。只有以此为宗旨,才能创作出高品质的诗来。作诗者达到了这样一种艺术高度,读者相对的也需要具备对馀味、馀意的欣赏力,经过反复咀嚼,体味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来,才能更加体会诗的妙处。我们若把作诗者比作琴师,能奏出弦外之音,才能使人沉醉其中;若把诗比作美酒,饮酒者也要懂得品鉴,方能回味无穷。(韩竹筱)

【广告】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转载,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