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河南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5A”殷墟留不住人咋办?

来源: 2020-01-16 00:04:09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怎么让殷墟既留得住人,又能让村民从中受益,是当地政府努力的方向

    殷墟保护区内常住人口83569人,涉及24个社区、12个村庄。霍先生是小屯村村民,房屋和殷墟宗庙宫殿遗址一墙之隔,可谓黄金地带。靠山吃山,在5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生活,霍先生等村民的日子,应该过得很滋润才是。但现实是,由于景区留不住人,许多村民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于艳彬/文图

    殷墟大遗址保护怎么做?

    从清末、民国时期至现代,殷墟盗掘活动时有发生。在一起殷墟遗址核心区内发生的盗掘事件中,盗掘团伙租赁了村民的住房,在房内挖洞盗掘。记者注意到,类似的利用租房盗掘事件屡见不鲜,甚至有盗掘团伙直接在马路旁搭建工棚作为掩护,试图盗掘殷墟的商代墓葬祭祀坑。

    一名文物系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盗掘与正常考古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眼中只有经济价值,为了获取文物,可能采取破坏性手段进行盗掘。记者检索发现,多名盗掘殷墟的犯罪分子被法院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部分盗掘者还面临10万元以上的罚金。

    目前,安阳对殷墟加强了保护措施,殷墟遗址文物保护区警务室专职民警已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驻守和巡逻等方式。日前,投资5722.52万元的殷墟遗址保护区智慧技术安全防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对此,专家们还建议,殷墟大遗址保护必须看得更远,在更大的时空内实现可持续保护。不能仅就殷墟遗址保护范围做文章,要综合评价殷墟遗址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和贡献,例如在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城市特色景观、促进文化旅游、惠及民生等方面。

    通过杭州市率先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经验以及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实践,人们看到了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所起到的意想不到的作用。

    保护区内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这儿了,成为世界遗产,名誉高啊!去了外地,提起殷墟是我们家乡的,觉得特别骄傲!”安阳市民李文超自豪地对记者说。的确,不光是安阳市民,就连从外地来安阳工作的人也深切地感受到,以前,国内外都知道殷墟,知道小屯村,但很多人不知道殷墟在安阳。申遗成功以来,安阳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近年来,安阳从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红旗渠等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再到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和保护,不断彰显城市文化特色。从殷墟大遗址保护,到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再到列入首批考古遗址公园,提升了殷墟遗址的保护水平和社会影响。

    但最近,国务院研究室通过调研形成了《大遗址保护需要思路和政策创新——殷墟遗址保护工作的调查与启示》的报告,阐述了殷墟遗址保护的重要性,也提出了殷墟遗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称“殷墟大遗址保护面临‘危险期’”,地质变化对遗址的破坏;工业和种植业对遗址的破坏;自然环境对遗址的破坏;偷挖盗窃对遗址的破坏等。

    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报告也进行了分析,其中第一条便是保护区内群众收入增长迟缓;二是保护区内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三是遗址保护与土地使用矛盾凸显,城市化发展受到制约;四是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对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不足;五是保护区内社会稳定问题突出。

    村民守着5A级景区难受益

    殷墟遗址文物保护区内常住人口83569人,涉及24个社区、12个村庄。霍先生是小屯村村民,房屋和殷墟宗庙宫殿遗址一墙之隔,可谓黄金地带。

    殷墟是国家5A级景区,按常理来讲,靠山吃山,在5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生活,霍先生等村民的日子,应该过得很滋润才是。

    “作为殷墟保护区,村里不能建厂房,也不让搞种养殖,建住宅也受限制,许多村民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霍先生说,虽然两个儿子都已结婚成家,有了孙子,但一家10口人如今还挤在一处宅院里。

    霍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家原来有5个人的地,一共1.5亩,后来被收走了,每年政府补助每人700元,一年才3500元。儿子、儿媳都在外面打零工,收入不稳定,自己和老伴开了一家超市和一处农家院,但由于很少有游客光顾,一年也收入不了几个钱。谈话间,霍先生的老伴用手机向记者展示,截至当天下午5点多,毛钱一共才卖了88元,利润更薄。

    “饭店、超市不挣钱,关键是游客少,而殷墟又留不住人。”霍先生说,平时每天稀稀拉拉没几个游客,春节、五一等假期多一些,但殷墟一个多小时就转完了,留不住人,饭店超市就没有生意,收入自然很低。

    走访中,记者发现,和霍先生一样,许多附近村民都是靠打零工维持生计,虽然守着殷墟这个“金饭碗”,可村民很难从中受益。

    应让老百姓

    共享“金饭碗”

    在殷墟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暨殷墟发展考古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宇信专门谈到殷墟一带村民的生计问题。

    王宇信说,现在殷墟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当地老百姓也为殷墟发展作出了牺牲和奉献。王宇信认为,当地政府应从几次盗墓案中反思,一方面打击文物犯罪,一方面努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要让老百姓守着殷墟这个‘金饭碗’,共享发展成果。”

    殷墟保护区内,尤其是重点保护区村民的收入,与市内其他地方村民的收入形成了很大反差。这些村庄企业不能建,项目不能引,危房不能翻,新房不能盖,似乎成了致富奔小康“被遗忘的角落”。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丁同民等人曾在《安阳殷墟保护与发展应该破解的难题》中指出,民生改善与殷墟保护同等重要。民生的改善,最关键的还是要靠发展,发展离不开殷墟,村民在当地发展,“靠山吃山”的“山”,就是“殷墟”。

    丁同民等人认为,一要在政策上寻求突破,国家要制定相应政策,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村民们为保护殷墟而做出的巨大牺牲给予合理补偿。

    二要加快保护区内村民安居工程建设,建议加大民生补偿力度,尽快让村民享受同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使殷墟村民的民生问题得到充分改善。

    三是对于保护区内保留的居民住房,要统一规划,专题设计,采取多种形式,使其成为民俗文化体验的载体,既能留住人,又能成为村民致富的主要手段。

    另外,还要拓宽就业渠道。在环境保洁、安保巡查、商户服务、影视演艺、发掘雇工、民俗体验、高效农业等方面,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逐步形成国家保障、政府供岗与自谋职业相结合,多层次的村民增收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