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热点

重塑白洋淀生态决定雄安新区的未来

2017-04-18 07:39:14 来源:今报网 责任编辑:

     ▶近些年来,白洋淀屡次发生死鱼事件。死鱼的背后,存在着白洋淀水体污染严重的现实。淀区村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污染,网箱养鱼、景区开发的污染,更严重的还是工业污水的污染。雄安新区宜居的生态要求,需要白洋淀进行刻不容缓的生态修复。□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李长需/文

    记者 李新华/图

 

    ◎被污水包围的村庄

    4月8日,安新县安新镇王家寨一家房屋的后面,坐落着两座由木棍、木板和塑料布搭建的简易厕所。这两座厕所,就位于一条小水沟边。厕所里的粪便和手纸,直接流到了水里。和手纸、粪便混合在一起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垃圾。

    这条水沟,仅五六米长,其出口,就连着白洋淀的主航道。在这条航道上,船来船往,激起的水花,翻着黑色。与远离村庄的清亮水面相比,这里的水面普遍乌黑,还漂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

    “现在好多了,原来污染还厉害呢。”站在村子码头的夏锡九说。他所说的污染,是上游的工业污水。据其回忆,以前,经常有乌黑的水流过来,有的像肥皂水,冒着泡;有的像黏稠的油污,冒着油花,飘着刺鼻的气味,村民苦不堪言。“污染一过来,河道里就漂满了死鱼”。

    夏锡九说,这两年,政府进行了治理,上游的很多污染企业被关停,水不臭了。但还有企业趁放水或下雨偷偷排放。夏锡九说,因为污染,淀里原来众多的鱼大部分死绝了,留下的,都是对水质不敏感、耐污染的鱼,不好吃,有怪味。

    村民夏锡九说,污染不仅让鱼不好吃,还有不少人得了各种各样的病,像癌症,全村至少有上百人得;其他的像脑血栓、半身不遂,则更多,“这肯定跟污染有关。”夏锡九说,早些年,他们是直接喝淀里的水,但这些年,喝的都是打了300多米深的水井里的水。

 

    ◎白洋淀里的生活污染

 

    记者走访了圈头村、东淀头、张庄子、邵庄子等白洋淀腹地的临水村庄,发现村庄周围的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发黑等污染问题。

    据记者了解,在白洋淀淀区,生活着将近20万人,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就有1万多吨,生活垃圾100多吨。这些,成为白洋淀污染的一大源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仅安新县就投资了2.69亿元,建设了149座污水处理站,铺设污水管网39.88万米;生活垃圾方面,则投资了1.2亿元,建设了6个垃圾中转站,并给每个村配备了垃圾车和垃圾箱。此外,县里还投资了2600万元,新建或改建了185座公厕。

    记者通过实地探访,发现东淀头、邵庄子等列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庄,公厕及污水处理厂运营情况良好。邵庄子村一位村民说:“你看看我们的厕所,卫生程度比你们城市的厕所差多少?”同行的出租车司机杜师傅说,邵庄子的污水处理和厕所排水的确不错,因为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示范点。

    “生活垃圾更不用提,他们交通不方便,怎么向外运垃圾?像王家寨,没有旱路,如果用船一趟趟把它们运出去,需要多少船?再说,到岸之后还得转车,谁有这个耐心?谁给经费”?

    杜师傅说,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之外,影响淀区水质的还有网箱养鱼和围栏养鱼。此外,淀区私人开发的景点不少,景点的污水和垃圾处置也不规范,这也一度成为白洋淀生态安全的威胁。

 

    ◎那些围绕白洋淀的污染源

 

    白洋淀里,能支撑其生态系统的,要算芦苇了。“芦苇对水的净化作用非常大,但现在,芦苇也成了污染源。”王家寨村的辛老汉说,原来苇箔、苇席等芦苇产品畅销时,村民每年都从淀里挖出淤泥培到苇田里,还定期打药、除草,精心管护。但现在芦苇产品没了市场,造成安新县12万亩芦苇弃割,弃割的芦苇被杂草缠绕倒伏,并大面积腐烂,这也会对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在辛老汉看来,村民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固然对白洋淀的水质产生了不小影响,却并非致命,致命的还是工业污水。“那可是毒水,把芦苇根都染得黑黢黢了,得多少年才能恢复过来”?

    能把芦苇根染得黑黢黢的,是白洋淀周边及上游的工业污水。据出租车司机杜师傅介绍,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上游及周边乡镇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打产业。像高阳县的毛纺印染业、满城县的造纸业、蠡县的皮革制造业、安新县的羽绒业,等等。这些产业,都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环境杀手”。

    杜师傅说,像安新县大张庄的羽绒制造业,发展了20多年,有近百家羽绒制品厂。几乎每个厂房后面都有大小不一的坑或沟渠,洗羽绒后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沟坑,最后都流到了白洋淀里。离大张庄不远的王家寨村村民,就对大张庄的羽绒制造业颇有微词,他们是其污染的直接受害者。

    除了羽绒加工,安新县有色金属加工及制鞋业,也制造了大量的污染。仅就制鞋业而言,记者在淀区采访时,就发现有不少的制鞋作坊散落在各个村庄;而在淀区外的安州镇,则遍布拆解、冶炼铅、锌、铜等有色金属的小作坊。

    白洋淀的另一处威胁,则来自安新县南部的高阳县。高阳县是华北著名的纺织印染基地,其固定资产10万元以上的纺织企业就有4000多家。纺织本身并不会产生污染,但中间环节漂染行业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在白洋淀众多的死鱼事件中,高阳的纺织印染企业成为被媒体曝光的焦点。

    高阳县之外,蠡县、博野等地的皮革业污染也相当严重。当地的孝义河已经枯竭,不少企业平时就偷偷把污水排放到孝义河的河道里。而孝义河是王快水库给白洋淀补水的必经通道。

 

    ◎缺水危机下的6次干淀

 

    白洋淀水污染最核心的原因,在于缺乏天然水补给。

    “汪洋浩渺,势连天际”,这是明代人对白洋淀的描述。历史上的白洋淀,水域面积曾经达到1000平方公里,水量丰富,上游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清水河、萍河和白沟引河等河流注入,被称为“九河入梢”;下游湖水,则经淀东的赵北口东流,与海河相通。王家寨村一位80多岁的老人说,他小时候日本人在村子里设据点,就是为了保证日军的运输线,“那时候行船直到天津入海,水大得很”。

    但白洋淀的危机一直存在,白洋淀属于平原半封闭式浅水型湖泊,水量自我调节能力很弱,丰水期水多得盛不下,枯水期水量又不足。进入上世纪50年代后,气候的干旱,工农业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上游大大小小100多座水库的陆续修建,导致白洋淀入水逐渐减少。同时,上游水土流失和淀内围堤造田使得白洋淀泥沙淤积加速,淀区日益缩小。那时,白洋淀尚有561平方公里,如今,则只剩下366平方公里了。

    最严重的打击,是白洋淀曾遭遇过连续的干淀。王家寨村村民夏锡九记得,从1966年到1988年,白洋淀曾发生过持续时间不等的6次干淀——1966年汛前,1972年汛前,1972年末至1973年汛前,1981年汛后至1982年汛前,1983年汛后至1988年8月。正是1983年到1988年连续5年的干淀,让白洋淀元气大伤。夏锡九回忆,当时淀底都干涸了,主航道成为汽车、拖拉机自由出入的通道,大部分淀区成为高产田了。

    干淀加上上个世纪60年代保定市工业污水的污染,让白洋淀自然生态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曾有专家专门调查过,1958年,白洋淀有54种鱼类;而2002年的调查显示,白洋淀鱼类为33种,其中10种为人工养殖种类,实际上自然鱼类仅存在20余种了。

 

    ◎阻止“华北之肾”的“肾衰竭”

 

    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和最大的一块湿地,白洋淀被人们称为“华北之肾”。虽然它的周边只有安新、容城、雄县、高阳、任丘5个县,但对于整个华北而言,这里常年积水,并且水域辽阔,年均蒸发量达到了1366毫米,年平均水面蒸发和渗漏大约2亿立方米的水,这对改善华北地区的温湿状况、缓解干燥气候具有明显的作用。此外,白洋淀还具有调蓄洪水、净化水体、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作为生物基因库的功能。然而,由于缺水,这些功能极大地萎缩了。

    水是白洋淀的灵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1988年重新蓄水后,白洋淀开启了补水模式。但问题是,白洋淀是一个浅碟形的天然湖泊,这造成了补水效果不明显但蒸发很容易的现象。

    另外,白洋淀年均1366毫米的水面蒸发量,加上地下渗漏和农业等其他用水,如果持续干旱少雨又没有上游补水,两年就将再次面临干淀。

    据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院的测算,要维持白洋淀的基本生态功能,水位应达到7.3米左右,淀区蓄水至少达到1.2亿立方米,才能阻止这个“华北之肾”的“肾衰竭”。而去年一年,白洋淀的水位均高于该数字,平均为8.11米,补水初见成效。

 

    ◎雄安新区来了 

    白洋淀该如何重塑生态

 

    在雄安新区设立后的4月5日,保定市的王快水库和西大洋水库提闸放水,预计在两个月内,白洋淀将获得超过3300万立方米的生态补水。这是白洋淀的第24次补水。“以后的补水只会更多。”当地出租车司机杜师傅判断说。

    但对于白洋淀而言,现在面临的问题不仅是水的问题,还有严重的污染问题。根据河北省环保厅历年发布的《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1年,白洋淀水质在Ⅳ类到劣Ⅴ类之间。此后,白洋淀水质一直持续在劣Ⅴ类,只有2014年有6个监测断面水质在Ⅳ到Ⅴ类之间。而根据媒体报道,过去一年间,白洋淀周边村庄的水域,水质几乎没有一处能达到功能划区的Ⅲ类要求,直到2016年12月才有所好转,而像端村、南刘庄这样的区域,甚至整年都保持着最低的劣Ⅴ类。

    长期的劣Ⅴ类水质,在雄安新区建设之际,生态修复迫在眉睫。有专家担心,雄安新区开建后,势必速度很快,如果不及时治理白洋淀,新区建设时水质会进一步恶化。

    更需要关注的是,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白洋淀将何去何从?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院士对新华社表示,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白洋淀生态修复也离不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要从改善华北平原生态环境全局着眼,将白洋淀流域生态修复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同步开展工作。徐匡迪认为,重点要优化京津冀的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环境治理标准。

    2017年2月,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规定要扩大湿地面积,在白洋淀、东淀、文安淀等洼淀湿地加快实施退耕环湖、退场还湖。在今年初步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长效机制,实现重要湿地生态补水常态化,湿地功能基本得到恢复和保护。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也透露,国家发改委下一步指导的关于雄安新区的规划编制中,就有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白洋淀,或迎来新生之机。

 

    白洋淀,一位村民划船载着鱼鹰捕鱼而归

2017-04-18 07:39:14本文来源:今报网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