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骨子里还是文人

来源: 2019-10-09 07:08:13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上千首诗词,近60幅高清古画,完美融入一书,带领读者走进诗画中去,感受诗意之美,在诗词的平仄韵律中寄托志趣情感,体会古人的生活态度,兴致勃勃过好每一天。这本书,就是《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的新作《日读古诗词》。国庆节前的9月28日,朱伟来到郑州举行新书分享会并与读者互动。□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图

    日趋干枯的心灵,更加需要美学滋养

    古诗词是人们理解古人诗意化生活方式的一把钥匙。朱伟的这本《日读古诗词》,角度独特,是他从《三联生活周刊》主编的位置上退休后,利用四五年的时间,从选诗到精读、延伸阅读、分享诵读情趣的记录。

    与其他古诗词读本不同,《日读古诗词》对应一年四季中的农历,将古人每天面对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的诗意和今天的生活对应,寻找古人在吟诵春花秋月、夏风冬雪时流露的生活态度。通过系统梳理,追踪蹑迹,使这本书成为承袭古人典雅生活、沉浸在诗情画意中享受每一天的实用生活指南。今年9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日读古诗词》,可谓有趣的语文读本。

    “选读的都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几十个诗人。”比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他选读杜甫《满目飞明镜——八月十五夜月》,源于朱伟喜欢“满目飞明镜”这一意象。

    为了让读者领略古诗词的意境之美,朱伟的日读,从画面切入,强调色彩、声音,甚至古人环佩叮当发出的声音。

    他认为,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古诗词表达得特别充分,“这也是极好的美学教育,将古人对春风、夏花、秋雨的感知力,转化到生活中,从而领略每天的自然之美。”朱伟直言,快节奏的生活,让现代人越来越钝感,日趋干枯的心灵,更加需要这种美学的滋养。

    如一叶扁舟,驶进这温风扑面的海洋

    朱伟说,他是因为无能力以古人认识天地人关系的哲学方法论解释一年四季,才想到按照一天天的日子,去寻找古人在诗词吟诵中所体现的生活态度。于是,他就如一叶扁舟,驶进这温风扑面的海洋。从萌生意向起,至今有四五年了。

    刚开始的工作,是每天利用微博这个工具,将一天天能对应的诗词找出来。365天,有些天,著名诗人留下的诗词多,选择性充裕,比如元旦、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八月半、九月九。大多时间,选择性不多,没有对应的,或即使有,质量也不高,这就需要寻找。因此,第一项工作是选择。

    从开始筛选到最后,确定还是以唐诗为主,宋词、宋诗为辅,包括个别魏晋南北朝诗。这是因为,唐诗其实是在汉魏晋南北朝诗基础上发展的巅峰。

    朱伟所选唐诗,基本集中在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李贺、杜牧、卢照邻……其中白居易、王维最多。宋诗词中,则多是苏东坡、陆游诗,姜夔词。“我一般选短诗,不选长诗。选的诗人,以婉约派为主,豪放派为辅。这都是因为我自己喜欢,个人色彩比较浓厚。”朱伟说。

    日读成为不厌其烦、磨炼心性的过程

    本书其实是朱伟日读的记录。而日读方法,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刚开始,只限于读懂选出的这一首诗。他读前人已有的笺注,但大多时间,弄清其中的字词,则靠字典、词典。日读,因此就成为不厌其烦、磨炼心性的过程。

    这样读了一年,觉得比较简略。于是,诗词中的用词,前人用过、后人用过的意境,又延展做了阅读。每天的一首诗,就包含了四五首诗的内容。

    这个日读过程,被朱伟称为“修炼”。因为,每天基本要查一二十次词典,搜索词条,以尽量弄准诗中用词。生僻的字,他都做了拼音注。每天的词条,做完后都发了微博,与朋友们一起分享,希望借此激发大家深读古诗词的兴趣,真正深入体会古人诗意之美。

    朱伟说,这不是一本讲解性的书。“我自己觉得,这本小书的实际价值一是对应一年四季中的每一天,我们可以将古人的诗意移植进自己的体会,那每天就都能在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中,在莺飞草长、蝉鸣云飘、蛩吟桂香、霰舞鹊应中,过得诗意横溢;二是较之一代代古人,我们的语文水平真的是在日益退化,那么,这本小书又可成为每天的语文课,来重补我们的语文。”

    要挣脱一叶障目,就须坚硬的阅读

    “对我来说,这本书很费劲。我的一个朋友说,这种事,也只有你这种傻人才会去做。为了这本书,我常常痛苦不堪。”尽管痛苦不堪,但朱伟还是坚持了下来,而这样做的原因,恰恰因为诗歌是他的短板。

    “著名作家张宇说,诗歌是我的短板。我认同这种说法,因为我擅长的是文学鉴赏。”朱伟说,他最先喜欢的是晚明散文,尤其喜欢归有光、张岱的散文,喜欢晚明散文之后,就一定会喜欢唐诗宋词,因为先有唐诗宋词后来才有晚明散文。所以,朱伟就开始了自己的“补课”之旅。

    人太容易一叶障目,因为人太易满足,而之所以要“知足者常乐”,是因人生太需要自我安慰,以获得抵御风霜的温暖。在这种自我构筑的温暖小巢中,人就变小了,只有变小才安全。

    “这些年一直告诫自己:最可怕是在这样温暖中的自欺欺人,因天外之天太没边际。要挣脱一叶障目,就须坚持坚硬的阅读。”朱伟说,坚硬的阅读就是费心竭力的阅读,坚硬的阅读是寻找你本不熟的领域,始终有求知的好奇心。从熟悉移位到不熟悉领域,就要靠自己去寻途径、找阶梯,这时你的智能其实最可能本能地调动起来。

    “所以,坚硬的阅读,一边可能是枯燥而难有乐趣——不是书中无趣,是你难进入它的语码,不能与它对话便体会不到它的好处;另一边可能是你因求知欲会有努力钻研进去的力,如持之以恒,将坚硬消化,就可能开一扇天窗,窥见一个全新的世界。”

    骨子里还是文人,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人民文学》时,是一流的编辑。九十年代到《三联生活周刊》时,很多作家说,我离开了很可惜。而我说,文学很小,我希望做一件更大的事儿。事实证明,我在《三联生活周刊》的20年,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让我得以讨论、认识很多东西。” 朱伟说。

    “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把我想做的事儿做了,而日读古诗词就是其中之一。”朱伟说,一门有一门的学问,和古诗词专家相比,他仍属票友。正因为如此,他才需要更加努力去补课。

    退休后的朱伟,徜徉在古诗词的海洋里,但同河南文学界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此次来郑州举行新书分享会,河南两任作协主席张宇、李佩甫上台与其互动,足见其能量之大,更关键的则是其人缘之好。

    其实,每到一个地方,朱伟最喜欢寻觅古人的遗迹。此次河南之行,朱伟还赶赴巩义,走进宋陵,体验历史的苍凉,更多了一份大宋兴衰的思考。

    此前,朱伟曾两度走进中原。第一次是1988年,他跟张宇去开封,住在大学宿舍,聊了一晚上,鸡叫时分去观斗鸡。他一直觉得张宇是一个很睿智的人,那个时代跟张宇在一起,有武林高手过招的快感。第二次来河南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张宇喊他过来,商量写剧本的事。

    从《中国青年》到《人民文学》再到《三联生活周刊》,如今退休的朱伟开始做学问。人们都说他是“资深媒体人”,而他自认为“骨子里还是文人”,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