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公益

母亲的酸黄菜

2017-02-20 11:12:47 来源:猛犸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朱久阳

张仁义 (作家)

过年赶回老家的时候,已是年二十八的傍晚。父母早已办好年货,万事俱备,静等过年。

按说晚饭随便装俩盘,整几个硬菜那是手到擒来,但现在生活条件好,只要你想,每天都可以当年过,所以对过去只有年节才有的肉香,并没有多少期盼。倒是对普普通通的酸黄菜面条,陡生起无限怀念。母亲拗不过我,于是厨房里开始忙活起来。

酸黄菜曾经温暖着我,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 

其实,一进家门,循着记忆中熟悉的味道,很容易我便发现了厨房墙角的一缸酸黄菜。像见到了久未谋面的老友,亲切而兴奋。脑海中对于酸黄菜的过往也顿时清晰热烈起来。

酸黄菜在好多地方都叫黄菜,像人的小名,形象、亲切、叫得广。过去,物资匮乏,科技落后,各家各户为了多打粮食,把家里的好地坡地都种得到边到沿,即便如此,粮食仍然不丰。菜园被挤占得只剩下巴掌大小的地方,能过冬的蔬菜就更少了。于是,农村家庭基本上都会腌制黄菜、咸菜,以备冬用。我家人口多,母亲会早早地把麦缸倒腾出来备在那儿。腌上两缸,吃一冬、一春,直到青菜上来,青黄相接。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黄菜可是我们这里农家饭桌上的主打,影响着锅里碗里的稀稠。

记得小时候,米把长的擀面杖,在母亲那儿像是大师兄手里的金箍棒,天长日久修炼,竟耍得炉火纯青。裹起面团,杖下呼呼生风,案板桌上“哐咚哐咚”几下,用刀切完便是整齐的面条。面条丢锅里滚上几滚,得空儿捞把黄菜,“咔嚓咔嚓”一切,汤锅里立马花花绿绿,生机盎然,汤也变得稠密起来。黄菜入口酸酸脆脆,细嚼起来还能品出些许甜味。汤锅里酸味自来,不涩不浓,清新自然,醋也省了。配上自制的辣椒酱、芝麻盐,或剥点蒜就着,就更加入味了,大人小孩都得回几碗。那时候,家家户户跟商量好了一样,每天的晚饭都是清一色的黄菜面条,温暖着农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 

母亲腌的酸黄菜,味道纯正,原来有一套“秘笈”

入冬前后,菜园里的萝卜、白菜就长到时候了。成排列队站立,雄壮挺拔,像是等待检阅的方队。父亲负责收萝卜,用手拔或用镢头刨。母亲把家中里里外外拾掇停当后,掂个箩头或荆篮,到地里搭把手。遇到周末,母亲身后会跟一群半大孩子。到地里时,拔下的萝卜已经一堆一堆了。切下的萝卜缨,剥掉的白菜帮子,就是腌制黄菜的原料。

拿回家淘洗干净,丢滚水锅里一焯,再倒进事先备好的缸中。一锅,一锅,直到填满一缸。在最上面压上一块平展石头,然后开始担水往缸里添,淹住石头,盖严缸口,待自然发酵四五天便有了扑鼻的酸味。近看,菜色也由青绿变成土黄,这便是“黄菜”了。

和超市里卖的酸菜不同,家里腌的黄菜是不放盐和佐料的,纯绿色,无公害。技术要求不高,主要是经验。要特别注意保鲜,缸口得及时盖好,不能沾上油。腌制不得门的,发生腐烂变质,整缸倒掉,也是常有的事。印象中,母亲在腌黄菜方面,深谙此道,从开始吃到底,都善始善终,色泽清新,味酸爽口,其中有无秘笈,耐人寻味。

腌黄菜这活,劳力们基本上不染指,都是家庭主妇们的事。一到季节,经常有大嫂大婶大娘们来家讨教,肯定是一番好听话,母亲明知道有些是给自己戴的“高帽子”,但她总是知道多少就传授多少,从不背后“留一手”。母亲嘴上说没啥技术,但有时候还会被左邻右舍,连拖带拽请到现场当“指导老师”,母亲乐此不疲,像明星走穴一般风光,颇有成就感。

母亲的酸黄菜有记忆中老家特有的味道

过去,黄菜最简单的吃法是凉调。没有青菜的季节,早饭午饭,多数是红薯饭、糁子汤。吃饭时,母亲随手朝缸里捞把黄菜,胡乱一切,往小盆子或者海碗里一放,抓把盐一搅,一家老小吃得不说狼吞虎咽,起码也是津津有味。黄菜清楚自己出身卑微,所以总是“夹着尾巴做菜”,跟荤、素、米饭及各种面食都合得来。凉拌、热炒、蒸包、炖锅,无所不能。

近年,黄菜紧跟时代,被人们不断创新吃法,伙伴越来越多。即便与大鱼大肉合作,也是不卑不亢,地道本分,底气十足,“菜品”深得众人信赖。但在老家,最普遍、最家常、最传统的吃法,还是做成黄菜面条。 

厨房里氤氲着一层薄雾,顺着门头争先恐后地往外涌动,院子里渐渐地便有了酸香弥漫,一股老家特有的,记忆中那种酸酸的、香香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人顿时胃口大开。时过境迁,黄菜面条依然是家里最常见的晚饭,母亲自制的辣椒酱,蒜臼里捣好的芝麻盐,就在手边备着,配上热腾腾的黄菜面条,酸甜香辣,酣畅淋漓,无限回味。虽然晚饭少了“年味”,但无比充实。不由得想起了母亲说的一句老话:“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

在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当下,崇尚家常饭、粗布衣、结发妻可能会被认为是土老帽、傻子。但傻有傻的好处,不用为大吃大喝伤肝损胃犯愁,不用为追求时髦膜拜富足费心,不用为情人小蜜东躲西藏伤神。吃饭蛮香,身体倍棒,简单最好,这样一想,倍感踏实。

母亲给了我最重要的人生品质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城乡,一年四季每天都能吃上新鲜蔬菜,而且品种繁多,应有尽有,所以以往在冬天里腌几缸黄菜的传统,在乡村生活中逐渐淡出。

只有那个年代的过来人,不嫌麻烦的人家还会延续下去,母亲便是其中一位。每年或多或少还会腌上一些,从没间断过。街坊四邻、亲戚朋友,听说母亲腌有黄菜,总会慕名而来,捞上一兜。以前,天天黄菜,吃多了也会吃伤,吃成胃酸。但现在不同,更多的是吃个新鲜,图个追忆。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黄菜称不上佳肴美味,但它却是山村岁月长河中,曾经不可或缺的存在。酸黄菜包含着一方水土写不完的悠久历史,包含着千家万户诉不尽的苦辣酸甜。纵然“酸尽甘来”,仍然难忘酸黄菜,难忘黄菜酸。

由此,我想到了母亲,她的童年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过过苦日子,那段艰苦的岁月让她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因此,更能切身体会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不光是口头上教育我们勤俭节约,不能忘本,脚踏实地做人做事,更是身体力行给孩子们作出榜样。黄菜已经不是普普通通的酸菜了,而是母亲艰苦朴素精神的传承。母亲就像那酸黄菜一样,不事张扬,却能处处散发自己独有的光芒。

从小就目睹了母亲的为人,见证了她的勤劳、朴实与善良。我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品质,以致在后来的离家工作、生活中,能够坦荡、本分做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不致迷失自我,而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我那像酸黄菜一般家常的母亲。想到此,心头萦绕的那抹酸酸甜甜的回忆,就像眼前这碗黄菜面条,亘古绵长,挥之不去。

2017-02-20 11:12:47本文来源:猛犸新闻客户端责任编辑:朱久阳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