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稳得住 能致富 有尊严 卢氏开启易地搬迁2.0时代

来源: 2018-10-20 07:17:56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三山三河两流域、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国家级贫困县卢氏的真实写照。在“十三五”计划中,该县拟搬迁对象9277户33866人。2016年安置2306户9268人,2017年安置4423户16201人,2018年安置2548户8397人,提前一年完成任务。

    ?在“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下,群众不仅迎来新的居住环境,还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收获尊严感与幸福感。卢氏,正迎来易地搬迁的2.0时代。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王姝/文 李新华/图

    “私人定制”“一站式”服务 助力家门口就业

    9月30日早晨,暖阳尚未融化山中寒意,卢氏县官道口社区广场已十分热闹。段瑞霞带着6岁的儿子,在健身队伍里活动了一圈回到家中。125平方米的房子,家具齐全,通透敞亮。

    段瑞霞一家五口通过易地搬迁,去年从山里的土坯房搬到官道口社区。“搬家后离学校很近。等孩子上学了,想在服装厂或电子加工厂找个工作。”段瑞霞说。

    由于多林地少耕地,官道口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914户3141人,山中多危房,官道口村也成为重点搬迁村。通过2017年11月和2018年5月先后二次分房,目前搬迁入住贫困群众277户1022人。

    “搬得出”只是搬迁工作的第一步。离开土地的群众,生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环绕社区的山中,一个个标志牌格外显眼,那是社区的无刺花椒种植基地。村支书李海亭介绍,这里栽植花椒850亩,套种中药材500余亩,通过合作社带贫、金融扶贫贷款入股或劳务输出,带动搬迁户创收。

    随着招商引资的开展,服装加工车间与绢花加工车间先后落地,前期就解决了50余人的务工问题。

    在社区培训室,村民正分两批,接受按摩和厨艺培训。“搬迁来的居民,外出务工的占三分之一,能做零工的占三分之一,提供公益岗位的占三分之一,闲人不多。谁有工作需求,都可以来登记,我们每月组织培训,让搬迁户有稳定收益,做到稳定脱贫。”李海亭说。

    王斌是原黑牛村的贫困户,以前种玉米、烟叶,收入微薄。到新社区后,他看到不少人用上了太阳能,就考虑着创业。镇政府将除党政办公室以外的所有政府职能部门集中到搬迁社区,“一站式”办理各项业务。在这里,王斌就拿到了5万元贴息贷款,开始代理某太阳能品牌。

    在李海亭的建议下,王斌为社区居民义务修理水电。如今谁家水电坏了,都会拨打“小王”电话;有人要安装太阳能,第一个想到的,自然也是他。

    从“幸福园”到“双扶驿站”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官道口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外,一排路灯很特别:每一根路灯下挂着一面旗子,上面贴着不同的照片。这些照片,不是领导、伟人,而是社区居民。“这是我们的‘六好居民’,”李海亭骄傲地说,“他们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但能够安居乐业、敬老孝亲、团结邻里,也值得尊敬和宣扬。”

    在李海亭看来,随着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村民风貌有了巨大改变。

    2017年,官道口村第一批村民搬迁至社区,李海亭立刻感受到他们和原居民的差异:公共卫生意识不强、难以融入群体。社区开始从组织入手,提高搬迁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在官道口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张贴着党员、楼长、单元长、公益岗位、志愿者服务团队的管理信息。紧邻党群服务中心的是五新讲习所、双扶驿站、社区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等。

    在双扶驿站,有居民正拿着积分卡,兑换生活用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积分制度,贫困户在配合工作、爱护卫生、敬老爱亲等方面表现良好,可以获得相应积分,一分等值一元,每周五可兑换相应的商品。

    “我们组织一支社区工作队,由工作人员、党员、热心居民组成,加强与村民的联络,让他们尽快融入社区。”李海亭说。在爱心志愿者的档案中,有家庭调解员、红娘、理发师等。厚厚的爱心志愿者活动记录本中,记录着志愿者们服务的场景。他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这是志愿者段爱群在幸福园为老人洗衣服。”幸福园是专为深度困难的老人建的,依靠公益岗位和志愿者团队,帮助老人正常生活。

    李海亭告诉记者,2018年幸福园建成后,前三个月由其个人垫资运营,到了8月下旬,社区举办“六好家庭表彰晚会”。晚会现场,社区为幸福园筹集到十几万元的运营资金。

    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 让村民搬得有尊严

    这个“十一”,卢氏县发改委工作人员邹向前是在横涧社区度过的。“搬迁群众物品较多,我们派人、车帮助他们运送往来,‘十一’虽然是假期,对村民来说是农闲时间,集中搬迁效率更高”。

    在搬迁现场,村民正排队办理入住手续。先裕村村民宋随红拿着水电单,露出笑容:“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现在搬进了干净的楼房。”不光是宋随红这样的一家子,一些独居村民,也有了新住所。在杜荆河畔社区中,有一排一人居的搬迁房,不少人是因病致贫或者年迈致贫。

    “大部分贫困户是愿意做事的,我们要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搬得有尊严。”杜关乡党委副书记陈展介绍,通过保洁员、门卫等公益岗位,很多原本被认为“懒”的贫困户,实现了“自食其力”,变得“勤快”起来。

    和官道口社区一样,横涧社区和杜荆河畔社区内,也设有产业基地与扶贫车间。产业集聚区的建立,为横涧社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杜关镇通过招商引资,在安置社区附近配套建设的香菇生产、蔬菜种植为主的扶贫产业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致富能手+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订单农业、托管代养、劳务增收等模式,帮助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增收脱贫。此外,该镇还围绕“果、牧、烟、菌、药、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核桃、连翘两大长效产业,巩固烟叶、畜牧等传统产业,发展食用菌、反季节观赏桃、卢氏鸡等特色产业,引导发展光伏等新兴产业,突出了“搬迁”与“发展”两个重点。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