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高校IP”自带流量影响深远 校地合作蜜月期过后咋办?

来源: 2019-12-04 00:57:17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高校资源将助力县区发展破解人才、技术瓶颈

    今年起,河南地方政府网站及高校网站显示,中原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或将在开封市尉氏县、信阳市罗山县、许昌市鄢陵县、许昌市建安区小召乡建分校,在县区办学似乎成为一部分河南高校的发展趋势。

    高校在县区办学,发展前景如何,得失利弊有哪些?校地合作将对双方产生哪些影响?办分校阶段,要注意处理好哪些问题,以促进双方长远发展?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王姝/文 沈翔/图

    县区:破解人才、技术瓶颈,解决经济增长乏力

    县域经济是省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但不少县域经济由于地域劣势等因素影响,高层次人才资源普遍短缺,技术创新力量也明显不足。

    “可以说,双向密切的校企合作和校地互动,是解决当前县域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举措。”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褚金勇表示,高校可以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学生群体的集聚也直接可以拉动当地的消费经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能帮助地方企业破解人才、技术瓶颈。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认为,高校在县区建分校,县区是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县区而言,首先这是一项具有综合效应的招商引资项目,是招的大商引的大资,是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领域都可以得到优化提升的优质项目,一举多得,一次引进长期受益。”宋向清表示,地方政府可以实现批量引进人才、批量扩大就业、增强创新平台、吸引相关产业入驻、激活区域内企业、提高文化品位、增量教育能效等作用。

    “对于县区来说,大学是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河南某县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学不仅能够孵化人才,还能帮助地方留住人才。

    他认为,县区往往缺少大型企业,在经济实力上也难与地市比拟,而人才需要平台支撑,大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而且,大学引进的重大项目往往是该县区的发展方向,这无疑也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所以地方更愿意公开项目进度。”他说。

    作为自带流量的大“IP”,高校落地也为县区带来了知名度。郑州商学院大三学生小琳家在咸阳,她告诉记者,上大学前只知道河南有郑州、洛阳。“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我在巩义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如果没有这所大学,这座城市应该也会失色很多吧。”她说。

    褚金勇指出,高校和地方在文化内涵方面存在众多互动,“高校在教学、科研之外,还承担着社会服务的功能。高校的文化影响力会抬升县域社会的文化层次,高校在践行服务社会职能的同时,也将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高校:可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开辟学科增长点

    高校在县区建分校,将为其本身带来哪些利好?

    褚金勇认为,地方为高校提供了“更接地气”的平台,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有反哺作用。高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建构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打造学科品牌,使得优势学科的优质学术资源增值的同时不断开辟新的学科增长点,使曾经驻守在大中城市的高校得到新的发展空间。”他说,地方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及学术研究创造更接地气的实验交流平台。高校优势知识资源与县域特色资源对接,将加速地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共享,参与校地合作的学科成员科研能力也会迅速提升。

    宋向清认为,高校在县区办分校是一个多赢的战略布局,不仅有利于高校和县区双方,还有利于均衡教育资源,增加中学生升学名额,增加社会就业机会,缓解中心城市交通压力,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对于高校来说,其利好有三:一是产学研结合将更加紧密,更具针对性,更容易出成果。二是提高办学能力,增加人才引进,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学校综合实力。三是加强校地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

    “这种校地合作是真正可以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合出合力、合出效果的紧密型合作,可以实现教育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等的均衡配置,也可以对教育不发达地区起到帮扶作用,应该大力提倡、积极推动。”宋向清说。

    建议:有的放矢 谨防“跑马圈地” 着眼长远利益 协调多方关系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在办分校阶段,县区和高校需要注意处理好哪些问题,以促进双方实现多赢,长远发展?

    “高校在县区建分校,不是跑马圈地,也不是单纯的扩建新校区,而是有的放矢,践行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能,达成强化专业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双赢效果。”褚金勇表示,高校在县区建分校,要注重与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的对接,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出发,依据各县市当地特色,建立一些特色专业分校,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升级。

    这种对接是否可能存在错位?褚金勇指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不少高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专业设置等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不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所需。

    “高校要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降低入学门槛,让高校在县区开办的成人教育大专班、本科班的学生享受优惠政策,培养更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无缝对接。”褚金勇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对科研人员的学术评价机制也会存在阻滞效应,缺少在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支撑和支持力度,将影响科研人员主动服务县域产业集群的意识。因此,高校要调整学术评价机制,引导科研人员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服务社会的热情。

    高校在县区建分校可以服务县区经济社会发展,但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褚金勇认为,县级政府要为高校做好服务,同时要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县政府相关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各自地方特色优势寻找合适的平台与高校知识资源对接,为高校联合办学提供土地、资金支持,为培养所需技术人才搭建平台;高校到县区建分校,需要地方政府大规模的财政支持,但县政府不能只为一个短期政绩过度向高校的社会服务效果提要求,不要过于计较短期政绩而吓跑了高校,从而失去高校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利益。”

    在协调内部利益关系方面,宋向清提出高校要处理好总校与分校教师分配、学生分流、课程和专业设置、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等现实问题的规划,处理好教师两地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不便,以及新校区与当地居民和环境的融入等问题。县区政府则要协调好高校与当地居民关系,妥善处理好有关利益分配,服务好高校前期建设和后期教育科研,促进高校在地方尽快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观察:高校在县区建分校,与双方发展节点一致

    高校在县区建分校的趋势不局限于河南。在北京、山东等省市,高校资源分散到县区,与校方和地域的发展节点如影随形。

    2018年9月,山东省发布《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菏泽学院筹建菏泽大学”。据菏泽学院官网显示,今年9月,菏泽学院正式进入菏泽大学筹建阶段。据悉,该工程将在单县、郓城县建立分校,项目建设要求“既服从城市发展定位又服务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地融合、资源共享”。

    据中新社、《北京日报》等媒体报道,2019年10月通州区宣布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已经明确入驻北京通州区宋庄镇,“它将发挥金融黄埔和金融哈佛的磁吸效应,给副中心带来最前沿的学术思想、监管理念和最高端的金融人才,吸引一大批各类金融企业汇聚通州”。

    据悉,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由清华大学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建,入驻通州后,学校占地面积也由原来的10亩变成300亩。专家分析,作为“含金量”较高的学院,可以期盼在校园的周边涌现出一批依托学校创新力的优质企业。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