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六两拨千斤”巩义法院特约调解员巧化矛盾与纠纷

来源:猛犸新闻 2018-07-03 16:08:06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猛犸新闻 东方今报记者李瀚  通讯员 李韶锋

巩义市地处河、洛、嵩、邙等名山名水汇聚之处,是形成河洛文化与华夏民族的核心地区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意见,巩义市人民法院结合本地“孝义”、“留余”文化成立了“三田留余”调解室,在长期的探索积累中,特约调解员王成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在调解中多次取得成功,让很多矛盾得以化解,王成功把具体经验总结为以下“六两”

一、变“两境”

对巩义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设置了“三田留余”专用调解室。室内氛围温馨,让人如居家中,使人心态放松。通过调解“环境”的改变带来当事人“心境”的改变,使他们静下心来接受调解。

二、动“两情”

热情,当事人来了送上一句好话、一杯热茶、一个座位,暖其心。

真情,将当事人看做朋友、亲戚、家人,为他们想事、说事、成事。

三、用“两心”

诚心,待人以诚,是对当事人的一种态度,当事人只有接受了你的态度,才有可能接受你的意见。

细心,调解中要细心观察当事人的言谈举止,细心揣摩当事人的心理、心态,找准切入点,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四、说“两话”

调解中,一要说“土话”,就是说家常话、说家乡话、说老百姓能听的懂的话,这样调解才有亲和力、感染力。二要说“行话”,调解中说情说理更要说法,要以法说事。千言万语都不能出法律这个圈儿。

五、能“两会”

知道了说啥,还要“会说”。说话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在调解工作中,要讲究说话的方式、方法、技巧,甚至肢体语言都要恰到好处。说好了,事半功倍,水到渠成;说砸了,费再大的力,也说不成事儿。

    还要“会写”,说的好,还要写的好,调解结果最终要制成卷宗,用语务求准确、规范、严谨、简练,做到不落毛病,不留后患。

六、得“两好”

通过诉前调解,力求达到“两好”。

一是司法效果好。2017年调解室成功调解案件1500余起,不但降低了司法成本,而且减轻了法官的压力。可以说,小小的调解室,充满了大能量。

二是社会效果好,因矛盾激化到法院打官司的人,很多当事人矛盾较深,甚至结怨成仇,但通过调解员的不懈努力和精心工作,大多时候,通过调解员的努力,把矛盾对立的双方,仇人变成了亲人,“敌人”变成了友人,曾经的一对离婚夫妇破镜重圆后给我们发了信息;“有你们,真好。”

 “三田留余”调解室学习巩义古人先贤为人处世的哲学,在以法为据的同时,也善用巩义乡风民俗,调解成功率达到48%,诉前调解案件数占所在庭室收案数的近20%,做到不开庭即能解决矛盾,减轻了老百姓的诉累,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巩义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责任编辑:孟德超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