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破解“白色污染”尬局 “限塑令”能否升级为“禁塑令”

来源:东方今报 2018-02-28 01:47:27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每年消费6000万吨塑料袋,每年快递行业和外卖行业的“白色污染”更是惊人……“限塑令”被摆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中国能否借鉴肯尼亚等国的严厉政策,将“限塑令”升级为“禁塑令”?□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李长需

触目惊心的“白色污染”

郑州市环保志愿者李刚曾看过一组数据。这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塑料袋总消费6亿吨,其中中国消费就达到了6000万吨。每年超10万只海洋动物因塑料袋缠住或误食塑料袋而死亡。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而最终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

而据有关部门测算,每生产一吨塑料,需消耗3吨的石油。塑料袋被废弃后,如果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如果掩埋地下,其降解时间要200~1000年,填埋不仅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且被占用的土地土壤受到污染,长期得不到恢复。

更让李刚忧心的是,随着快递行业及外卖行业的飞速发展,塑料袋的使用量也是在迅速增加。据统计,仅快递行业,一年就需要120亿个塑料袋、247亿米的封箱胶带。而在外卖行业,根据艾媒咨询2016年统计的中国在线订餐用户规模,达到了2.56亿份。“这意味着,如果按照每人每天订购一份外卖计算,每天将有2.56亿份外卖被送往用户手中,其中至少分别产生2.56亿个餐盒和塑料袋。”李刚估算道。

据李刚了解,目前市场上外卖餐盒材质多为PP5(聚丙烯),因其具有无毒害、耐高温、重量较轻等优势,所以被广泛使用,而其不易降解的特性却给垃圾处理带来了难题。

“关键是没有回收价值。塑料餐盒往往比较轻,废品回收站不愿意回收。”李刚说,他对此曾经做过调查,发现不少回收垃圾的清洁工,直接将塑料餐盒像超薄塑料袋一样,和其他垃圾一起运往了垃圾填埋场。“这很触目惊心。”

“限塑令”效果不佳原因何在?

这种局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在李刚看来,大概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替代品”吸引力不足。相比塑料袋,无纺布等材质的环保袋不仅价格贵,携带也不方便,不如塑料袋装完商品可以装垃圾。在尚无更方便更环保的购物袋出现前,塑料袋自然是消费者最佳的选择。

其次,便是监管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监管部门由于需要监管生产企业及销售渠道和使用场所太多,“限塑令”监管力度逐渐减弱乃至默许。

第三,政策本身也有局限性。如在线或线下购物,以及新兴的快递、外卖行业,成了不在禁止行列的灰色空间;政策本身也缺乏具体的执行细则。

第四,消费者本身环保意识并未建立起来,有偿购买塑料袋让他们使用起来更心安理得。

据记者了解,在限塑令执行过程中,郑州市相关部门也进行过严厉的执行行动,比如查处塑料袋生产企业,并在“限塑令”实行7周年等时间节点进行过相应宣传,但效果不佳。

郑州市工商局市场处相关负责人曾经道出了执法难点:因为不合格塑料袋成本低,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集贸市场上很多商户都备有合格和不合格的两套塑料袋,执法人员巡查时使用合格的,执法人员一走就使用不合格的。

除了使用者与执法人员“打游击”,违法成本低也是使用超薄塑料袋的一大“顽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但一车不合格塑料袋才几百元,即便及时查获,没收违法所得加上罚款也不过1000元,震慑作用有限。

像“保卫蓝天”那样治理“白色污染”?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战国认为,白色污染是一个老问题,危害也很大,但出台“限塑令”10年后的今天跟政策出台之初,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在污染防治中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最棘手、也最关切百姓切身利益的污染,成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地方政府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这上面。在这种形势下,需要长期治理的白色污染退而成为次要矛盾。“还是不想下功夫解决,想解决,像保卫蓝天那样雷厉风行并长期坚持,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刘战国说,要管好塑料袋,首先就要做好“堵”,从源头上加以遏制,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既然“限塑令”当初由政府推行,就不能完全依靠商家的自觉来实现。环保、质监、工商等部门必须在塑料袋生产的审批、监控、执法等环节中抓好落实,不让违规产品流入市场。

其次也得“疏”,“限塑令”应该延长监管链条,不仅要限用,也要限售、限产,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比如在监管中,要创新思维,借鉴其他国家的限塑经验,像英国采用有奖积分鼓励顾客不用塑料袋,像日本自备购物袋送积分打折等。我们可以完善塑料袋销售、使用和回收的全链条制度设计;通过塑料袋的大幅涨价,让消费者购买塑料袋时感到“肉痛”,可能效果更明显;政府也可以出台财政补贴等政策,在超市等地对使用环保袋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等。

此外,在执行中,如果迷恋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地推进,必定会独木难支,还应该调动社会、市场和消费者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塑料袋的治理过程中。

“限塑令”能否升级为“禁塑令”?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国“限塑令”即将进入“十年之痒”的2017年,全球兴起激活“禁塑令”的热潮。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肯尼亚的全球最严禁塑令了。2017年8月28日,肯尼亚出台法令,销售或者使用塑料袋的人可能被处以最高4年监禁以及最高400万肯尼亚先令(合3.8万美元)的罚款。

这消息多少让人意外。根据2016年的国际汇率,肯尼亚人均GDP只有1455美元。也就是说,肯尼亚人民一旦违反上述法律,牢狱之外,还将被罚掉自己至少26年的收入。而肯尼亚每年使用的塑料袋据估计也只有3亿个。

除了肯尼亚,法国《能源过度法案》也规定,从2017年1月1日起,蔬菜水果摊位禁止使用厚度小于50微米的超薄塑料袋,届时只允许使用塑料-淀粉混合制造的袋子、纸袋、布袋或厚型塑料袋。

国家禁止进口废塑料限塑新政有望出台

事实上,早在2015年,吉林省已正式开始施行“禁塑令”,规定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吉林省也成为中国施行“限塑令”后第一个全面“禁塑”的省份。另据媒体报道,国家有关部门也在准备研究立法,想把“禁塑令”上升到立法程序。

一个好消息是,在国家层面,去年7月份,环保部宣布将禁止进口24类固体废物,其中就包括废塑料的进口。而据估计,中国大陆每年使用塑胶材料8000万吨,其中进口废塑料占700万吨。鉴于此禁令,业内估计,国内约5%的塑料生产企业将转为本地集中回收,众多的小品牌、小企业将大面积停产。

这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