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一张14年的老照片背后 兰考一个平凡家庭的“新家底儿”

来源:东方今报 2018-01-25 06:12:21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编者按

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了一张河南兰考普通农户家庭的照片,朴实的中原农民被晒出了“家底儿”。如今14年已过,这家人的“新家底儿”怎么样了?

“不负新时代,从新看河南”,即日起,东方今报·猛犸新闻推出“晒晒河南人的新家底儿”,跟着一个个小家庭的变化,感受中原巨变。

▶在兰考,赵卫红全家从2003年收入5000元,到2016年全家收入能攒下来四五万元;从耕种和打零工生活,到如今“打工专业”;从青砖瓦房到两层半的小洋楼……14年来,这一家四口身上发生的小变化,汇聚成了兰考县的大变化。“靠自己,干出来!”这种平凡的力量,普通,又具代表性。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肖萌/文记者沈翔/图

“日子和以前比肯定是好了”

距离2018农历新年越来越近了,晚上7点,郝场村的街道已经黑透了,除了满天的星星,还有村里栋栋民房里的电灯。在豫东兰考县,如今这样夜晚依旧黑漆漆的村庄,已经不多。

固阳镇郝场村赵卫红家两层半小楼里只有一楼客厅里的灯泡亮着,赵卫红小心地从里屋一张桌子的抽屉里翻出一本相册,一张发黄的老照片不规则地夹在其中。

照片发黄了,毕竟放了14个年头。这是张全家福,赵卫红穿着橘红色的毛衣,眯着眼睛,她男人赵长胜,儿子赵云飞、女儿赵惠云,也都端庄地坐着,一条大狗卧在男人前面。背后是一栋青砖瓦房,四周是自行车、三轮车、黑白电视机、录音机、压面条机、缝纫机、面缸、棉被、几只鸡子……所有家当通通放在黄土地上,就这些,“一个家”,被定格在那一刻。

照片由河南摄影师姜健拍摄于2003年10月26日,2004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布,那期杂志的主题是“我们的家底儿”,全国不同地方的摄影师选取各地方的普通家庭,通过一张照片,来描述当时普通中国人的生存方式。赵卫红一家被“选中”了,他们被当做中原质朴农户的缩影。

当时赵卫红32岁,户主赵长胜31岁,儿子赵云飞8岁,女儿赵惠云只有6岁。孩子们还在村里上小学,两口子主要以务农和在村子周边打零工为生。

一家4口人,分了2亩地,主要种植花生、小麦。地里收入一年1000多块钱,加上打工,全家一年收入5000元左右,这样的家底儿,在那年的河南省兰考县广袤农村,算得上是中等水平。

“那房子建于1985年,花费了近6000元。日子和以前比,那肯定是好了!”赵卫红说。

“前几年我和长胜去了很多地方”

这段时间只有赵卫红一人在家。“儿子在兰州好长时间了,干装修,女儿早早地去了苏州,在一家电子厂,一个多月前长胜也去了兰州,现在和儿子在一起。”说完这话,赵卫红用微信跟儿子开启了视频聊天,视频的另一头久久才接通。

“咋了妈?这会儿正干活呢。”“还干着呢,吃了没?”“还没有,一会儿干完才去吃,先挂了啊,晚点说。”这时候已近晚上8点,母子俩简短的3句对话结束了。

赵卫红说这个点还干着活最近是常态,“打工有活儿干是好事,前一段时间活儿很少。比起来前两年,今年差了一些,前几年我和长胜去了很多地方”。

和无数农村普通百姓一样,他们曾经延续数十年乃至百年的收入主体——耕种土地,逐渐成为大家的“副业”,甚至被“抛弃”。赵卫红家的两亩地被流转了出去,一年两千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不算多,比不上赵卫红一人在外一个月打工挣的,正因为如此,村里很多土地都被流转,富余劳动力选择了外出。

从2003年开始,打工成为这家人的常态,从兰考县城,到郑州、十堰、新疆……

提起这么多年的打工经历,辛苦滋味只有奔波的人才有资格去回忆论述。赵卫红不愿过多提及,只是平淡地说,大家一起租房住,在郑州、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不起眼的一隅,有时候工地上吃饭,大多时候是简单买着吃,能怎么省就怎么省,最差的时候一天两口子只挣20块钱,那是2006年在西安。

攒钱回家过年,是全家人这一年辛苦的目的。那年,两人最终带着一万块钱回到老家,这些都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

“为啥挣点钱都投到房子里?”

赵卫红自己算了一笔账,从2003年那张照片拍摄的时间到现在,若只算打工的收入,一家至今有个二三十万了,前两年,全家人每年能攒下来四五万元。

攒下这些钱,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盖房子。

旧照片中的房子在2008年的时候首次有了变化。赵长胜花了8万块钱,让青砖瓦房变成了五间红砖房。2017年春节后,红砖房变成了如今的两层半小楼,带上院子,这面积足有300平方米。

“新房花了20多万啊,就这还借了点呢。”提起来这房子,赵卫红摇了摇头,这花费和她的本意不符。

在村里的街道远远看去,赵卫红家的房子很显眼,至少是周围四五户当中最高、最新的。步入院子很干净,但进入屋内却很空。“他家的房子在村里不是最好的。”郝场村支书陈玉平说,从2010年开始,村里的楼房多了起来,如今全村两层小楼有70多栋。

赵卫红提起房子直摇头。“为啥挣点钱都投到房子里?我们也不想啊,不盖这房子,几十万存款拿着,投资做买卖,给孩子,给孙子,这才是正事。可是没办法,大家都这样”。

这位农村中年妇女的无奈,源自多数农村的一个“规矩”,那就是为了下一代结婚。“不光是房,还得有车,还有提亲的订金、彩礼。遇到特别通情达理的亲家还好说,要不然更难办。”赵卫红举了个例子,前不久一位同村的孩子结婚,结果彩礼被女方要了12.8万元,房子、车、家具另算,这让她感到吃惊。

“生活是俺一家人干出来的”

丈夫和儿女要到春节才能回家,2017年的最后几个月赵卫红没有出去打工,原因是自己的老父亲身体不好,她要和几个亲姊妹轮流照顾着。

提起这14年的过往,赵卫红还有一点不甘心的事,那就是儿子和女儿辍学太早。“只上到初中,当时家里穷是一方面,还有就是孩子们不想学了,这也是俺两口当时不太注意的一点”。

“十几年了啊,日子是一点点变的,我们就是农民,普通人,这样的日子知足了。”感叹一番,赵卫红自己笑了起来,强调了一句话“人活着,靠谁都白搭,就是靠自己的双手,现在的生活就是俺一家人干出来的”!

“这张老照片14年了,再过14年你们再来拍,不知道家里又啥样呢,说不定俺孙子外孙都十几岁了。”赵云飞22岁了,他的婚姻大事成了赵卫红当下最挂念的。

“催啊,咋不催,不过催着催着也不再管了,想找啥样的找啥样的,他自己都不急,我们再着急有啥用,希望明年能把事办了,当了奶奶俺可不再出去打工了,家里有个小孩儿才算完整哩。”赵卫红哈哈笑了起来,在她看来,钱这东西永远挣不完,她和长胜该到回家带孩子的时候了。

从2003年全家一年收入5000元,到2016年全家一年收入能攒下来四五万元,从耕种和打零工生活,到如今“打工专业”,从青砖瓦房到两层半的小洋楼,十几年过去,赵卫红家亮出了“新家底儿”。这一家四口,身上发生的变化,和太多家庭一样。也正是这样一个个普通农户家庭逐步的小变化,汇聚成了兰考县的大变化。

兰考,一个当年风沙遍地,盐碱成灾的地方,成为豫东黄河九曲最后一道弯旁的明珠,这变化,赵卫红家也出了力。“靠自己,干出来!”这种平凡的力量,普通,又具代表性。

赵卫红的“老家底儿”和“新家底儿”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