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公益

因城施策,三四线城市如何落实政府主体责任?

2017-03-14 14:22:22 来源:猛犸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朱久阳

 

东方今报 猛犸新闻  首席评论员  李长需
关于房地产市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因城施策去库存。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依然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政府为主体提供基本保障。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因城施策”是对房地产领域的总安排
因城施策去库存,这是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年政府工作对房地产领域的总安排。
统揽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对房地产的说法具有鲜明的区别对待、分类实施、因城施策的理念。而这些理念,也并非今年首次提出:早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过“分类调控”的理念;而在2015年11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就强调,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在其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更是把“化解房地产库存”单独列项;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提到了“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今年的诸多提法可谓对之前理念的延续。
之所以继续把“因城施策,分类实施”作为政策之纲,也是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严重分化不无关系。自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库存后,各地出台了包括降低首付比例、限购放松、信贷打折等一系列措施,经去年一年实践,效果很明显。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体现出来,这些问题包括一二线城市泡沫日益明显,楼市分化日益严重等。尤其是楼市分化严重问题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一方面,一二线热点城市,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以及内地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去年因大量投机性资金的涌入而出现了大涨的现实。在去年10月持续调控之后,到目前仍有部分城市存在房价反弹性上涨压力。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隐患,并且对全国房地产市场和全国金融体系稳定都具有决定性作用,需要高度警惕和控制。另一方面,不少三四线城市仍然存在大量的库存,需要积极想办法来化解高库存带来的金融压力。
基于市场的分化,在房地产调控上,就必须实行分类指导,因城施策:热点城市的调控重点应当是控房价、防风险、防泡沫;而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的重点依然是去库存。
怎么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与一二线城市高房价总体已得到较好的调控相比,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的高库存问题,今年更需要重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商品房销售15.7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5%,这显示全国楼市整体去库存效果明显。但效果明显的背后,却有着令人担忧的分化严重现象:
一二线城市楼市库存量本来处于正常水平,并不需要去库存,但在政策刺激下,房价大涨,库存量大幅下降,一度出现了所谓的“抢房潮”;而本需要去库存的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效果并不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年底,一二线城市约占全国库存规模的20%,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去化月数分别为10个月和16个月,三四线城市则分别为20个月和51个月。也就是说,本来不需要去库存的一二线城市提前实现了去库存,而真正需要去库存的三四线城市库存量依旧比较大。
三四线城市怎么去库存?事实上,在2015年底提出楼市去库存政策时,住建部提出以政府收购商品房用于保障房的方式完成楼市去库存,彻底打通商品房与公租房的转化渠道。这样既可以减缓进城务工者的购房压力,又可以解决三四线城市的库存问题,更能够促进城镇化的进程。但由于政府收购保障房前期收购成本过高,后期出租回报过小,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存在着巨大压力,导致政策出台后“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执行的地区只有福建、辽宁、湖北等少数几个省,且执行力度也较小。
那么,对于去库存“压力山大”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而言,今年该怎么办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一个新提法,就是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以政府为主体提供基本保障”。这意味着接下来或将给地方更多决策权,让地方政府自己来因城施策。
三四线城市的地方政府怎么落实自己的主体责任?这显然是一个崭新的考题。在回答这道考题时,还必须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另一个比较新的提法,那就是“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要”。是降房价等诸多措施吸引外地居民购房?还是售转租等转换用途?还是别的高招?这都需要各地开动脑筋,寻求适合本地的善策。

2017-03-14 14:22:22本文来源:猛犸新闻客户端责任编辑:朱久阳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