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社会

中国古籍善本藏书第一人韦力:为寻藏书腿砸断 装上假肢又上路

2017-06-12 13:48:07 来源:今报网 责任编辑:

 ▶人都有点爱好,但能把爱好做到极致很难,今年53岁的藏书家韦力,就是这样一个人。

 

    ▶作为中国民间收藏古籍善本最多的人,在他天津的别墅、北京的书库和书房中,共存有8000余部、70000余册古籍善本,其中,宋元及以前刊本、写本50余件、200余册,宋元递修和宋元明递修本近20部、300余册。

    ▶他不但藏书,还潜心钻研,相继出版了《古书收藏》、《书楼寻踪》、《芷兰斋书跋初集》、《芷兰斋书跋续集》、《古书之美》等多部著作。

    ▶6月6日,韦力来到郑州举行新书分享会。分享会开始前,韦力接受了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的采访。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袁晓强/图

 

    他的寻访

    是祭拜、纪念和礼敬

    康有为的万木草堂、梁启超的饮冰室、傅山的红叶龛、沈括的梦溪园、顾炎武的读书楼、刘鹗的抱残守缺斋、曾国藩的富厚堂、顾颉刚的宝树园……这些年,韦力踏遍全国,寻访被时光和尘埃掩埋的一座座古旧藏书楼。

    这是项繁杂而庞大的“工程”,韦力把这种自己花钱吃苦受累的事情当做一种“行为艺术”,用行动来做实证,提醒人们注意藏书楼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

    洋洋洒洒几十万文字的专著《书楼觅踪》,既是韦力先生的点滴真实经历,更是对每一位读者的邀约。

    在韦力看来,他的寻访,是对历朝历代藏书人的祭拜、纪念和礼敬。

 

    在遗迹被消灭之前

    尽量把它们拍下来

    中国到底有多少藏书楼?韦力不知道,国内也没有统计。很多藏书楼,历史上只有一个名称,而没有详细的记载。具体寻访的过程中,韦力总是先查名称,然后找负责地方志的人了解情况,再找地名办换算今天的地方,接着再托人去了解这个地方还有没有。如果确定有,他就亲自出马。

    十多年来,韦力一直在寻找的路上。“我掌握的线索有上千条,总共找到了200多个私人藏书楼,公共藏书楼也找到了200多处”。

    中国正在进行城镇化运动,虽然对民生有好处,但弊端在于,人们不重视文化遗迹的保护,有的地方甚至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破坏。就韦力所见,许多古代藏书楼就是近几十年才被毁掉的。

    “我是一个小人物,我无法、也没有能力阻挡大的社会巨变。我所能做的,就是在遗迹被消灭之前,尽量把它拍摄下来,以便有一天重新恢复的时候有迹可循。”

 

    寻访了十多年,腿断了;安装假肢后,他又上路了

 

    寻访藏书楼,当然不能撇下河南。韦力去了开封很多次,还去过安阳、新乡、焦作。河南的藏书楼全部加起来,有50处左右。

    韦力的寻访,除了藏书楼,也在寻访与历史文化名人有关的遗址遗迹。

    2013年4月24日,韦力独自到河南安阳拜谒灵泉寺,这里是玄奘去西天取经前拜访的第八个师父的所在地。

    当时,他正在寺院内察看石碑,突然,身边的一块大石碑毫无缘由地倒塌,砸中了他的左脚,流了很多血。砸中了脚面,本来问题不大,但由于医疗人员经验的欠缺,造成韦力左脚骨头坏死,不得不一次次截肢。五次大手术后,韦力左腿膝盖以下部位全部截掉了。

    为了给自己讨说法,他开始跟寺庙打官司。

    “人家都向寺庙捐钱,而我却跟寺院打官司。心里很纠结。后来明白了,我要再多钱,腿也救不回来。所以官司也不打了。”

    为了书,韦力从此成了残疾人,还领取了残疾证。在家休息了一年多,安装假肢后,他又上路了。“腿都跑断了,如果以后不跑了,多冤枉”。

 

    传奇的经历为他的收藏事业打下经济基础

 

    韦力大学念的是中文系,毕业后进入中国外贸总公司。

    韦力笑言,他下海的重要动力就是买书没钱。要想有钱,就必须想办法往经济部门靠。所以,大学毕业以后,他找关系进了外贸单位,因为以前的外经贸部是最火的部门,挣钱也最多。

    后来,他又想办法进入三资企业工作,因为三资企业工资高。那是一个美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三家合资的企业,才二十六七岁的韦力,到那个公司后就当上了总经理,月薪3800美金。第一年年奖就是5万美金。这为他的收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韦力辞职。怀揣1700万元做生意,赔了。一个朋友注资1500万元,让他起死回生。今天的韦力,全心投入到收藏、寻访和研究之中。这是因为,企业的股份收入可以维持他的生活。

    回想这段堪称传奇的经历,韦力说,自己53岁了,活到这个份上,活明白了。他说,一个人过早或过晚取得成功,都不是一件好事儿,而他就是过早成功了。当一个人不具备这个实力的时候,而你成名了,这是不幸的。

 

    中韩出现“活字版之争”,他被中国印刷博物馆请去“用事实说话”

 

    直到今天,韦力也不知道自己藏书的确切数。2003年,因为“非典”出不了门,韦力发誓要把自己的书目编出来。一边编书目,一边写提要。一直做到今天,大约做完了四分之三。总数没有算出来,现在统计出来的是七万多册,估计总数会有10万册。

    韦力藏书,以“四部齐备”(中国古籍分经、史、子、集四类,称“四部”)为追求,当然也有侧重,首先就是收藏活字本。中国是活字发明国,但中国流传下来的古书,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刻本,真正的活字本只占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比例极低。目前,韦力收藏的活字本有九百多部,是国内收藏活字本最多的人。

    因为韦力在古籍收藏方面的标志性地位,中韩出现“活字版之争”的时候,他被中国印刷博物馆请去帮忙,因为他能够最有力量地“用事实说话”。

    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有3200多家,其中有古籍的图书馆800多家。韦力说,如果按照数量和质量来排名,他收藏的古籍善本应该能够排在前20名以内。“直率地说,省级的图书馆,我能超过一半”。

    中国文人收藏到一件珍贵的古籍或者字画,爱不释手,往往会在上面加盖自己的印章,韦力此前也“免不了俗套”。

    后来,受近代著名民族实业家、古籍文物收藏家周叔弢的影响,韦力觉得,书是神圣的,自己还没有资格在上面加盖私章。

 

    “我老了会把书全卖掉,极盛而散”

 

    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一批藏书大家将一辈子的藏书捐给了博物馆、图书馆。

    韦力直言,他不是敝帚自珍式的人,但也不会把藏书捐给图书馆或者博物馆。“书跟人有一种亲近感,但我们去博物馆看文物,隔着玻璃,没有亲近感”。1949年之后,大量古籍都捐入了公共图书馆,市面上流通的善本图书,少之又少。

    韦力说:“我所藏的所有这些书,都是前代藏书家流传下来的。别人的散构成了我今天的聚。前人的前人也是别人的散构成了他的聚。多少轮的聚散才到了今天。我的不散,会断掉别人的聚。它曾经在我这里过,就可以了。”

    “我老了会把书全卖掉,极盛而散。”韦力说,他把书全部卖掉,今后的藏书家就还有书可玩,可以继续与书亲近,从而让他们快乐。

    如果把书全部卖掉,无疑,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韦力希望用他的这笔钱,像诺贝尔一样设立一个基金,奖励那些藏书人、爱书人、对书籍有贡献的人。“虽然我和诺贝尔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我会做。至于能否实现,我不知道。但这是我的一个梦想。”韦力说。

2017-06-12 13:48:07本文来源:今报网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