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热点

河南省兰考县仪封乡脱贫致富纪实

2017-05-10 06:57:10 来源:今报网 责任编辑:

     ▶兰考脱贫了!

    ▶时间定格在了2017年3月27日。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兰考县成为河南省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的贫困县。河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这一消息。

    ▶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现在的兰考人民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又是桐花烂漫时,记者走进兰考县仪封乡。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曹东方 赵新超/文图

 

    代庄群众都相信“跟着玉建有钱赚”

 

    在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见到代玉建时,他正在村里面的温室葡萄园里忙碌着,看着满园已经挂果的葡萄,代玉建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俺们兰考已经脱贫了,以前都称穷兰考,现在俺们要加快步伐奔小康了。”代玉建很自豪地说。

    回首过去,34岁的代玉建很感慨,年少外出经商的他,只要说起老家是兰考的,都会被人问,“你们兰考现在还是不是黄沙漫天,群众还都外出要饭吗?”这让他很自卑。他决心要为家乡做点事。

    到底该为家乡做点什么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考,他要求兰考党员干部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彻底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省委书记谢伏瞻、省长陈润儿都到兰考进行调研,要求兰考努力工作,按期脱贫,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2014年5月,兰考县委、县政府作出“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庄严承诺。看到领导们的重视,2014年,代玉建放下手头的生意,毅然回到了仪封乡代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仪封乡代庄村共有501户2100人,2014年以前,全村东西长1.5公里通向外面的只有年久失修的小柏油路,党支部、村委会在三间旧房中办公,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63.5岁,党员干部严重老化,干群关系紧张,被县委组织部确定为党组织软弱涣散整治村,群众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传统种植,村集体经济为零。

    依托本村资源发展经济,是稳定脱贫奔小康的根本,2014年6月,代玉建带头创办了兰考县怡心农民合作社,合作社宗旨就是“引导群众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同时承诺将合作社20%的收入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发展村内公益事业,他带领村“两委成员”以合作社为平台,先后推出了苗圃基地建设项目,林下养鹅、日光温室、水产养殖等项目、试行农民土地经营风险担保制度、土地托管制度,以怡心为品牌,努力打造绿色有机农业。抓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实在在为群众自我发展树立了标杆。2016年2月7日,农历除夕。掌灯时分,代庄村委会议室热闹非凡。代玉建和30多名合作社社员村民代表坐在一起,算村“大账”。“大账”出来了,2015年,合作社盈利23万元,第一批入社的60户社员户均分红3800元。已经多年没有集体收入的代庄,年底实现收入6万元。

    现在的代庄村新修村内公路2500米,新增变压器6台,铺设线路2万余米,新打机井45眼,开挖清淤河道3500米,争取到上级资金35万元,完成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入户率达100%。村里养老院、小学都焕然一新。一座配套设施完善的幼儿园也已建成,代玉建说,以后合作社成员的孩子还可以免费入园。

    村民看到代玉建的合作社真能带领大家致富,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跟着玉建有钱赚”成为代庄村民的共识。村里84岁的老人耿绣真说:“现在党的政策真是好啊,就是给老百姓谋福哩,我年少的时候都是跑出去要饭,现在的生活,真是想都不敢想,我得活到奔小康的那一天。”说完,咧开嘴笑起来,幸福从满脸的皱纹里溢了出来。

    (下转AⅡ07)

    精准扶贫 “因人施策”让贫困村群众阔步奔小康

 

    记者提出想找一个贫困村了解一下,代玉建说他们挨边的毛古村原先就是一个贫困村,村里现在的大棚蘑菇发展得很好,并带领我们前去参观。在大棚里记者看到,成袋的菌种整齐地码在一起,从袋子里长出来的平菇、金针菇鲜嫩茁壮。但记者却发现正在料理这些蘑菇的人走路时双腿都略有不便。攀谈中记者了解到,他叫李江,毛古村人,原先他和妻子都在外打工,日子还算过得去,但后来李江患上了双侧股骨头坏死,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虽然病情有所好转,但却不能下地干农活,也不能外出打工挣钱了。李江觉得自己是家里的累赘,情绪十分低落,一度还有些想不开。兰考县派来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多次到家中开导他,鼓励他树立生活的信心。通过交谈,扶贫工作队了解到,李江在生病以前学过种植蘑菇的技术,就鼓励他发展蘑菇种植,得知他没有启动资金后,扶贫工作队就争取政府的“到户增收资金”5000元帮其盖起了蘑菇种植大棚,当年就收入了10000多元,工作队又为他协调小额贷款10万元,帮他扩大规模。“我一个残疾人,原想着是家里的累赘,不能干活,还得让家里人照顾,觉着活着没啥意思。现在好了,我也能挣钱了,也能为家做贡献了,啥都不说了,感谢政府!”

    记者来到了毛古村村委会,在这里见到了兰考县扶贫工作队的杨静。她介绍说,毛古村原先就是贫困县的贫困村,群众以传统的农业种植为主,加上农田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仪封乡党委政府利用该村的区位优势,通过产业扶贫来实现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河南五农好食品公司落户毛古村,解决了13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同时该公司还与农户签订扶贫种植协议,更好地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村委还与多家畜牧业公司合作,免费为贫困群众进行技能培训,运用国家扶持的到户增收资金,让群众自建自营,发展了养羊户6户、养猪户1户,蘑菇大棚2座。村里还成立合作社,用县财政支持贫困村的25万元,建起了大型的养羊基地,50户农民成为合作社的股东。现在村里的贫困户由建档立卡时的143户507人减少到了现在的9户16人,下面村委会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实现毛古村的全面脱贫。

    在仪封乡政府,记者见到了乡党委书记闫登峰,谈起兰考脱贫,闫书记很振奋,他说,从中央到地方都把群众脱贫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县委书记蔡松涛常引用的一句话就是焦裕禄的一句名言“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脱贫的攻坚阶段,多次到仪封乡检查工作进度。乡里从书记乡长到一般党员干部都有各自联系的贫困村、贫困户,严格遵守“五天四夜”工作制,保证群众能够随时向政府领导反映问题,也便于发现问题后班子成员随时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方案。干部主动走近群众,找出群众的致贫原因,做到扶贫有的放矢。从原先的扶贫“输血”模式转变为扶贫“造血”模式。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一户一策”。

    闫登峰书记说,现在兰考脱贫了,但是脱贫不是最终的目标,下一步就是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群策群力,让群众过上小康生活。仪封乡也将是一个牛羊遍地、瓜果飘香、人民富足的和谐之乡。

    采访结束了,记者心中也充满了感动与欣慰,仪封乡的脱贫致富路只是兰考县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如今,度过寒冬的梧桐又是繁花满树,兰考正像一个充满朝气的青少年,向着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阔步迈进。

 

    ■记者手记

    到兰考县仪封乡去采访,我也有很多感慨。因为我本人就是仪封乡人。留在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碰到刮风下雨,小伙伴们都是头上顶着一个编织袋、踩着脚下的泥泞去上学,教室是漏雨的,老师会用脸盆接着屋顶渗进的雨滴,朗朗的读书声中夹杂着“叮咚、叮咚”伴奏。那时我们唯一的“福利”就是比现在多了一个假期,叫做“麦假”,顾名思议,就是放半个月假,在家牵着牛去地里帮家里收麦子,干完一天活,夜里父辈沉重的叹息依然清晰。

    上了大学,有南方的同学看过电影《焦裕禄》,知道我来自兰考,问了一句“你们兰考有骆驼吗”?我回答:“原先有,嫌骆驼跑得慢,现在都养鸵鸟。”聊以自嘲吧。

    这次回到了老家,我看到宽阔的公路,路边的绿化树郁郁葱葱;看到整齐的村落,三层的小楼矗立其间;我看到破旧的小学已经拆掉,配套完善的教学楼让我艳羡;我看到村边的企业一字排开,生产的场面热火朝天;我看到人们都在忙着手里的活计,时不时仰起幸福的笑脸。

    我的家乡变了,她变美了,她从瘦骨嶙峋变得丰腴。撸起袖子干吧,小康的生活并不遥远。

2017-05-10 06:57:10本文来源:今报网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