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河南

“吃垃圾”项目亮相郑州

2016-04-23 03:23:08 来源: 责任编辑:

昨天在郑州百炉屯拆迁工地,一大型机器吞下建筑垃圾吐出了“砖瓦料”  

    走过郑州的三环、四环,拆迁的砖瓦、钢筋混凝土等是最熟悉的元素。据不完全统计,除中原区外,整个郑州市拆迁工地面积达7100多万平方米,约1万个大型标准足球场。

    而建筑垃圾呢?它们被疯狂运送到立交桥下、黄河边、荒地……正规消纳点容量不及生产总量的1/80。

    未来出路在哪里?全国城市固废循环利用产业联盟有望寻找到破解之道。□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付雨涵/文 袁晓强/图

     【现状】

    固废垃圾消解难    乱倾乱倒成常事

    4月22日是地球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发起的“全国城市固废循环利用产业联盟”在郑州正式成立,这将对城市固废循环利用发展瓶颈问题的解决、技术成果转化等形成巨大推动力。

    建筑垃圾作为固废处理难的典型问题,依然是专家、学者们热议的焦点。

    “建筑垃圾必须在指定场所处理,可现在,每天有近千余吨垃圾没地儿放。”郑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侯寨、新郑龙湖等天然沟壑的地方,是消纳点,早就已经容纳不了这么多建筑垃圾了。

    现实情况是,在利益面前,郊外交通道路旁、立交桥下、荒地、黄河边都成了倾倒点。

    据有关部门统计,郑州建筑垃圾超一亿吨,随着城市进程的发展,未来还将持续递增。

    寻找堆放点只是权宜之计,关键问题还在如何能够消解。

     【探访】

    吃下“建筑垃圾” 吐出“砖瓦骨料”

     建筑垃圾处理难,是全国的一个通病。中科院固废污控研究所所长王琪指出,每年国家产生几百亿吨固废,循环利用技术及市场推广迫在眉睫。

    昨天,东方今报记者沿着郑州市西三环化工路往西走,多处村庄因为拆迁,留下一片片狼藉的建筑垃圾。百炉屯拆迁工地上,却有3套机器在不停吃“建筑垃圾”。

    这让记者很意外。

    只见工地旁放着喷水管,这3套机器,有6名工作人员操控,机器“吃”下建筑垃圾后,能“吐”出3种不同大小的颗粒物。现场负责人任亚飞告诉记者,这3种颗粒物直径大小分三个档次,0至10毫米的是用来做砖料,10至20毫米的用来做道路垫层,20到40毫米的可做楼基垫层。

    “这边的都是要往工厂送的,做绿化地砖用。”任亚飞指着旁边的堆料说,百炉屯有近300万吨建筑垃圾,3套机器每天可消解7500吨,他们计划用3年时间将百炉屯的建筑垃圾全部消解完。

     【个例】

    高新区“握手”企业 为“变废为宝”找出路

     没有扬尘、变废为宝,百炉屯的“后拆迁”时代值得推广。

    早在2015年7月,河南就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的意见》,高新区作为郑州建筑垃圾比较多的一个区域,于当年10月份,就和郑州一公司签订了建筑垃圾处置许可协议书。

    协议书规定,公司承接郑州高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在规定处置期内,郑州市高新区范围内建设项目产生的建筑垃圾,由公司采用现场资源化处置、就地利用,实现“零排放”;对于不具备现场处置条件的,需依法运往符合规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所或者设置的资源化临时处置点,集中处置、循环利用。

    据了解,这一项目合同总值超5亿元,计划处理1500万吨城市建筑垃圾,预计将生产标砖112500块、道路用再生骨料1350万立方米,减少占地2200余亩,节约天然砂石1260万立方米,节煤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重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已在郑州落户。对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难点】

    利益挡道 推广遇阻

    但总体来讲,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率不到5%,河南更低,“变废为宝”为何“叫好不叫座”,推广很难呢?利益是其中的症结所在。

    “我们现在处于微利状态。”承接郑州高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的一公司董事长卢洪波介绍,高新区政府给与了很大的支持力度,每一立方米给与10到15元的补助,能够满足他们80%的成本需求,但“骨料”还需通过他们处置,成为新的再生建材成品。

    “譬如说用建筑垃圾制成的地砖,售价很便宜,质量过硬,但因为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解,觉得垃圾就是垃圾,环保砖的销量并不很理想。”一业内人士还向记者透露,根据目前的政策,运送一吨建筑垃圾补贴35元,远高于10到15元的消解补贴,所以建筑工地运送建筑垃圾的,更多的还是把建筑垃圾运送到消纳场。

    “我们计划在全省建设生产能力在1500万立方米的生产线。”卢洪波说,这些都需要政府在终端市场的引导、政策法规的制定、技术标准的建立上给与帮扶。

     【声音】

    光靠市场很难需经济政策鼓励

    中国环境科学院固废污控技术研究所所长、首席研究员王琪认为,未来建筑垃圾走的是深加工、精加工路线,但建筑垃圾精加工很难,光靠市场肯定不行,需要政府给与经济政策鼓励。

    “用建筑垃圾生产高档的建筑材料,成本又会增加,还有一些是利用不了的,这一点是矛盾。”王琪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即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好比建设这个楼得有基金,可用来后期拆迁的补贴等,不失为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法子。”

    而像卢洪波这样的环保产业企业家来讲,还是更期待在政策法规的制定、执法、特别是税收和财政上都能够给与支持。

    中华环保联合会秘书长张永红介绍,全国城市固废循环利用产业联盟将着力在加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应用上下功夫。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