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河南

第一书记住在“箱子”里 经常“挂图会战”

2016-07-26 04:42:39 来源: 责任编辑:

 

    地点:中牟县小王庄

    时间:7月14日下午1点~7月15日下午3点

     ▶清晨,从迈出“箱子”的那一刻起,张旸和伙伴们就开启了一天的工作模式。作为省派“第一书记”的张旸,如今住在村子当中的集装箱里。“与众不同”的生活条件没有改变这位“第一书记”对小王庄的热爱,相反,之前从未有过农村工作经验的他,在驻村10个多月后,却成了半个“农业专家”。而这一切的改变,正是因为他对这个普通村子注入了感情。

    □东方今报记者 肖萌/文  邱琦/图

     7月14日  13点

     一个有些锈迹的集装箱被放置在中牟县小王庄村的一隅。7月14日下午1点,“箱子”里走出了四个男人,他们迈进有些泥泞的乡间小道,身影逐渐消失在蒙蒙细雨之中。

    四个人中打头的叫张旸,身后是他的伙伴们。这四个原本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公司工作的“干部” ,在去年8月底化身中牟县小王庄村的“村官”,2~3年的时间里,他们担负着让小王庄村蜕变的重任。

    “第一书记”是张旸如今新的身份。清晨,从迈出“箱子”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开启了“工作模式”。

    张旸去年8月底来小王庄驻村,因为村舍较小,而他也不想麻烦村民再去租房子,恰好原单位有空余的集装箱,他干脆就住在“箱子”里了……

    在集装箱内,四张钢丝床,一台空调,一个床头柜……这些简单的配置伴随着张旸在小王庄村的工作与生活。

    “黄委会是外业单位,尤其是我们勘测规划设计公司,一线员工经常去深山勘探,很多时候还住帐篷,‘箱子’这样的环境相比一线的工作环境要好很多了。”

    有着多年部队生活经历的张旸在驻村前,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甚至没有在农村长期生活过。

    “这应该是我最大的‘缺点’,对农村工作比较陌生。但通过在田间地头和村民聊天,让我对农村有所认识,乡领导知道我这个短板,也多方面引导我,帮我更快融入和熟悉这个环境。”

    虽然起步“慢”,但是进步“快”。如今的张旸已经习惯甚至热爱着在农村的日子。“感觉很舒服,相反到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当中反而不习惯了”。

     15点

     守着郑州、开封两地市区,夹在“中间”的古县——中牟,有着“三山一滩”县域不具备的地理优势。

    “2016年底要全县脱贫。作为贫困村,通过去年的工作,小王庄大多数贫困户都已经脱贫,截至现在,小王庄还有1户贫困户。”张旸说。

    在小王庄村舍的一间办公室内,一整面墙都被“图表”覆盖着。图表上记录着小王庄村所有人口的基本信息、收入、致贫原因、是否已脱贫……脱贫人口的信息最后,会被画上一面小红旗,这面墙上,如今只有一户后面还缺着红旗。

    下午3点多,张旸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村干部开始开惯例会议,这种会议有个响亮的名字——“挂图会战”。

    “以更直观的形式,把贫困户的数量、致贫原因、怎样帮扶都用图片展板挂在墙上,大家在这里开会,随时抬头都能看到这些数字和图标,这样可以形成一种氛围”。

    虽然小王庄如今看起来“贫困度”并不高,帮扶剩下的唯一的贫困户脱贫,这对于驻村工作队来说并不难。但村中返贫的几率却不得不让张旸他们时刻紧绷着神经。

    通过“挂图会战”,时刻关注每户的变化,看透每户的家庭情况,一旦村中有人因学、因病等出现返贫“苗头”,“张旸们”就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20点

     张旸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的晚饭是在集装箱门外的一个简易棚中进行的,棚中养着几只母鸡和山羊,每天伴随着牲畜们的叫声进行三餐,张旸却很习惯。

    “刘海松是今年新纳入的贫困户,一会儿还要再去看看他们,他家的那个脱贫措施还得具体点。”晚饭时,张旸安排了当晚的工作。

    作为小王庄村目前唯一的贫困户,刘海松本应是家中的重要劳动力,但因患病而身体残疾的他却无法再干农活。家中的孩子如今在县城上高中,每年的生活费和学费让这个家庭逐渐陷入贫困……

    张旸说,自己通过和贫困户交谈,认为致富的瓶颈归根结底就是缺乏劳动力。没有劳动能力怎么脱贫?张旸在刚到小王庄村时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驻村工作队给刘海松想到的脱贫方法是种莲藕。

    “中牟的土质是沙土地,不保水。我上网查找看种啥能挣钱,于是发现了‘旱地种藕’。”张旸说。

    “莲藕去年价格是1斤卖5块多钱,春节前能卖到7块多钱。一亩旱地能产3000多斤莲藕,老百姓能有10000多元的毛收入。第一年基本是5000块钱左右的投入,需要藕种,需要专门的种植膜,需要化肥……但第二年再种就会省很多钱了。”原本丝毫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张旸如今好像变成了“农业专家”,说起来头头是道。

    在小王庄村,原来有两户“旱地种藕”的农户,但种植面积一直很小。“我去万邦蔬菜交易市场了解了莲藕的价格,感觉莲藕种植节约时间,节省劳力,这个方法可以在我们全村推广”。

    张旸介绍,通过在地上挖掘30~40厘米深的池子,然后敷上莲藕种植用膜,开始灌水,每15天补一次水,莲藕发芽后进行施肥,到收获的时候,再用潜水泵加高压水枪冲击水池,莲藕就自动漂浮起来,直接捡出就可以了。

    从今年4月过完清明节开始,村里种了50亩,由于大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今年还是处于试点状态。

 

    7月15日  10点

     “合作社”如今成了很多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在小王庄村,这条途径同样适用。莲藕合作社就是这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的保障。

    “很多农户刚刚脱贫,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经不起农作物市场的波动,我们要壮大他们,家底厚了,才能抗击风险,降低返贫概率。”张旸说出了成立合作社的初衷。

    对于合作社的发展,张旸很有信心,他早已经为发展和销路做好了准备。

    “我们单位已经表态,等莲藕出来了,单位的十几个职工食堂全部采购这里的莲藕。农民单打独斗很难抗击市场风险,有了合作社我们从藕池开挖,到种子选择,再到后期销售,都可以统一。而莲藕本来就是无公害的,非常健康,我们可以用合作社形式,用自己的网站、自己的公众号,加上结对帮扶的单位,统一口径宣传,扩大影响力。”

    除了普通的种植莲藕,张旸还独具创新精神,让莲藕长在了大棚里。

    “为了让我们的莲藕能卖个好价钱,打时间差,我就想能不能在莲藕池上面加个棚,通过保温,让莲藕生长更加迅速一些。”

    说出这种想法的张旸看起来十分专业,丝毫看不出“没有经验”,而大棚种植的想法也得到了农业专家的认可,如今试点已经开始,大棚里的莲藕生长更快,杆茎更大,这也成了张旸下一步打算大力推广的新模式。

     15点

     “我地里有茄子,有辣椒,你拿走吃吧。”说完这话,村民就拿着新鲜的蔬菜硬往张旸手里塞。对于张旸来说,这样的“热情”每天都有。

    “村民很热情,在村里做饭吃,他们总会采摘蔬菜给我们送过来,我给他们钱,他们也不要,后来我们就送给他们牛奶、米面油。”这样的“置换”无疑显示着张旸和村民之间那种“亲密”。而这种“亲密”的形成离不开他将实事办到了村民心坎里。

    “除了种莲藕,还修了路、弄来了健身器材,还有文化广场……农村人都是这样,看到你的好,自然而然会对你更好,俺们就是看到了他投入的感情。”刘海松说。

    不仅是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张旸为小王庄未来的发展做足了考虑。“我们制定了小王庄村的发展规划。这里距离郑州62公里左右,未来将以莲藕、草莓等经济作物种植为龙头,带动农家乐、荷花观赏、草莓采摘、休闲垂钓,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体系,为城里人提供周末休闲的去处”。

    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曾在调研时强调:“驻村干部要带着感情扶贫。”对于这句话,张旸有着自己的理解。

    “就像农民种地一样,他如果不爱这块土地,他的农作物就不会长得好。我们这些‘第一书记’,如果对村子没有感情,扶贫工作也一样搞不好。我对这个村很有感情,村里的群众都把我当成‘村民’了,我很愿意当这个‘村民’。”张旸说。

     张旸在小王庄拿莲藕做起了大文章

     张旸和他的小伙伴就住在这间集装箱里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