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河南

“十八评”成全媒体新实践代表作 北大教授要把大象融媒做成课堂案例

2016-09-12 11:15:02 来源: 责任编辑:

 ▶今年7月初,我省正式打响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随后,河南广电便以全媒体之力推出了“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评论18篇,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9月10日下午,由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河南重大主题报道全媒体传播新实践研讨会在郑举行。此次研讨会也以河南广电全媒体“十八评”为例,就重大主题报道上如何利用好全媒体进行传播新实践进行了研讨。

    ▶这组报道到底有啥特别之处,咱们一起听听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都是咋说的。□东方今报记者 米方杰/文 沈翔/图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

    朱夏炎:

    媒体要在融合中涅槃重生

 

    “我们在做这个‘十八评’的时候,也有一个很大的感悟就是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想问题,走到田间地头去看问题,去找问题。”朱夏炎表示,媒体在未来发展中,要在融合中涅槃重生。

    第一,融——创新观念,河南广电推出的“十八评”,从头到尾都融合了创新的观念,不管是在语言形式上,还是媒体的结合上,是举河南广电全媒体之力。并且,在互联网形式下在探索评论语言的新语言体系上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实践。

    第二,融——创新本领。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位记者都要有互联网的思维。现在很多的传媒人之所以发展得不好,就是没有互联网思维,更没有互联网+的思维。过去我们当记者的时候就是一个笔记本,一支笔,现在不行了,融本领就是融全媒体的本领。

    第三,融——创新机构。2014年,河南广电就在进行融媒体的探索,成立了大象融媒体集团,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还要有一个先进的科技传播方法。这一次之所以“十八评”能有这么多收获,我觉得这与在互联网时代之下,我们创新了一个融媒体机构是很有关系的。有融媒体必须得有一个支撑融媒体的场所,这次能顺利完成“十八评”,多媒体融合背后靠的就是云在支持。下一步河南广电的媒体融合还将继续深入。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仁海:将创新意识贯穿整个报道始终

 

    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是主流媒体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手段,“十八评”是一次很好的创新实践,突破了电视新闻评论的传统模式,也打破了广电传统媒体的媒介边域界限,将创新意识贯穿整个报道的始终。

    我看了创作集体写的创作感想,“十八评”不是写出来的,是采访出来的,我们要进一步的深入走转改,多创造一些粘泥土,冒热气的作品。这样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省环保厅副厅长陈新贵:深入采访篇篇精彩

 

    我对这组评论总的感觉是立意高,选题准,形式活,效果好。

    我了解到,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专门组成了九人的评论组,分赴豫北、豫东、豫南多个县市进行调研,与政府负责人,环保人员,企业人士和群众代表座谈交流,找原生态素材。评论注重表达,用朴实的语言,贴近群众的方式,把道理讲实,把政策讲透,把感情拉近,可谓是篇篇精彩。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节目一处处长

    马晶:希望全国其他媒体向河南广电学习

 

    现在评论节目在电视中以及广播中都很少,可以说属于稀有产品。这18篇系列评论,给人的感觉很新,对全国广播电视宣传提供了几点启示。

    第一点是新闻媒体如何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第二点是如何把新闻评论做活。我们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关注各地的新闻联播节目,发现会议类的新闻普遍要多一点,各地的新闻联播节目形式等亟待创新。而“十八评”利用LED大屏改变了主播坐在台前播报的传统形式,并加入了动漫等,接地气老百姓也爱看。第三点是如何把融合传播做实,希望全国其他媒体也能学习河南广电的这次尝试。

 

    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

    李长虹: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这次河南打响的这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应该是河南省新一届领导班子发起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全省行动,河南广电的“十八评”是一次很好的助力。

    通过河南广电的“中央厨房”,旗下各个媒体各取所需,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进行传播,起到的效果是很明显的。这18篇评论接地气,动人心,通过评论讲了很多故事,大家愿意看,愿意听,感受到了自己利益的契合点和政府是一致的,所以也都能够接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时统宇:媒体兴衰的关键还是内容

 

    前两天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发言中都说到了环保问题,蓝天、白云、地绿、水清,是美好中国的一个愿景。我觉得河南广电的“十八评”跟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思路。

    广电媒体的兴衰关键还是要看内容,这组评论之所以好,根本上是内容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人在拼命的鼓吹平台为王、资本为王、渠道为王,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俞虹:看到了主流媒体担当的力量

 

    这组评论,不仅很有思想,而且很有章法,无论是报道形式还是专业性都做得非常好。通过这组评论也让我看到了主流媒体担当的力量,和全媒体整合的意义。

    之前在媒体融合探索上,普遍的做法都是在做叠加,在做渠道的开拓。在18篇评论成文后,河南广电旗下各媒体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点传播,各自发挥媒介属性,进行形式创新,和无死角传播。这次来河南我特意去大象融媒进行了参观,我也会带着我的博士生、硕士生来这里学习,并且会把大象融媒做成一个媒体融合的案例带进课堂。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副院长

    曾祥敏:在坚守中创新

 

    现在有一个现象,营销技术大于新闻报道。但我们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背后其实还是传统的新闻报道。从这组评论中我看到了传统的媒体一边在坚守,一边在创新,我认为创新必须是在坚守的基础上。

    在这组报道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河南在大气污染防治上有大的行动,而且在舆论宣传报道上,也是同步进行,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河南广电以评论体裁为抓手,以全媒体为整合,这体现了策划上的高度。

 

    知名评论人、财经专栏作家

    石述思:完成了对公众情绪的引领

 

    河南广电推出的“十八评”对电视评论有三点宝贵经验:主流价值观的坚守,多渠道的全媒体传播,和对公众情绪的引领。

    这组报道在引领公共价值,在引领公共情绪,实现个性化表达上都有突破。具体说有三个特征,第一是这个选题非常好,同时还是社会的热点,也是公众的痛点。第二,在操作中从点切入,点面结合,效果非常好。第三,在操作中多渠道、全媒体传播,河南广电做出了突破。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