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河南

追忆著名作家张一弓 那个寻找人性的先生走了

2016-01-11 01:46:55 来源: 责任编辑:

    2005年,张一弓接受东方今报记者采访,讲述《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发表内幕  资料图片

     ▶1月9日,对于河南文学界来说,是悲痛的一天。下午2时59分,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河南省作协第二届主席,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名誉主席,著名作家张一弓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1岁。

    ▶记者同张一弓先生非常熟悉,而且多次采访他并成为忘年交。张一弓先生曾向记者吐露过自己的心路历程,“我一直在寻找人性”。□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袁晓强/图

     【回顾】    近一年靠呼吸机维持呼吸

    9日下午2时59分,在同疾病作了长时间的顽强斗争后,张一弓先生在省人民医院去世,平静地走完了81年的人生。

    张一弓祖籍河南新野,在开封出生成长。1950年肄业于开封高中,随后,历任《河南大众报》记者、编辑、编辑组长,《河南日报》记者、文艺组负责编辑、理论处处长、革委会副主任兼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登封县文化馆副馆长,河南省文联创作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

    从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后,他先后创作了大量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其中,《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获全国第一届中篇小说一等奖,《张铁匠的罗曼史》、《春妞儿和她的小嘎斯》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黑娃照相》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经历】    人生阅历为他提供创作素材

    张一弓自幼受文学熏陶,上小学5年级的时候就看了很多经典著作。抗战开始后,他跟着在河南大学任教的父亲开始了流亡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16岁的高中生张一弓成了记者。记者生涯使他的故事、他的思考和情感不断增添着丰富而驳杂的内容。

    1956年,张一弓的第一部小说《金宝和银宝》出版,接着,一大批作品先后问世。1959年,他的短篇小说《母亲》发表,结果惹祸上身。由于该小说被定为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大毒草”,一大批批判他的文章接踵而至,备受打击的他,一下子沉默了20年。

    1980年1月,文学杂志《收获》发表了他的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一弓轰动全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他以超人的毅力创作了长篇小说《远去的驿站》,又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的优秀作品奖。

    “在文学创作上,我是一棵错过了生长季节的老树,到了生命的夏季才拼着命抽条长个儿,而试图把原本属于夏季和秋季的果实挂上冬季的枝头。这样的生命体验感受是悲剧性的。”虽然获得了很多奖项,但张一弓却保持着独特的清醒。

     【成名】  他非常感谢巴金

    中篇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是张一弓的成名作。这篇成名作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2005年10月17日,101岁的巴金先生病逝。当天下午,记者在张一弓先生的家里,同他进行过一次长谈。

    张一弓说,他十分感谢巴金先生,如果没有巴金先生,就没有后来的张一弓。

    当时,巴金是《收获》的主编。“我看过巴金先生的很多作品,对我影响很深。因此,《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写完后,我就邮寄给《收获》。”

    按照当时的惯例,杂志要向作者所在地调查作者情况,征求意见。“有关部门不同意发表我的这篇小说,但巴金先生拍板,要发表这篇文章,后来还获得全国首届中篇小说奖。”

    张一弓回忆,直到进入新世纪后,他才得知当年的幕后故事。

    原来,在全国首届优秀中篇小说评奖期间,初评小组一致推举《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进入获奖名单,但又再次收到河南有关部门的反对意见。为此,评选委员会不得不向评委会主任巴金实情禀报。巴老不但同意该作得奖,而且力主列为一等奖打头的一个。

    “我非常感激巴金先生,他是一座大山,扶植并庇护了我这一棵小草。如果没有巴金先生,也许就没有我的今天。”张一弓先生说。

    【扼腕】 他的去世是文学界一大损失

    晚年的张一弓,一直是一个人生活。他曾对记者说,一个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随时可以写作。

    近几年生病后,儿子一直在身旁陪伴。而在最近一年,他一直在省人民医院养病。

    “张一弓是河南文学界乃至中国文学界新时期作家中的一面旗帜,他饱满的现实主义创作激情和深刻的思想,为新时期河南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他的去世是我们文学界的一大损失。”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省文学院院长何弘悲痛地说。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