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社会

没上学的奶奶 却能写出7个儿女的名字

2017-06-05 05:55:24 来源:今报网 责任编辑:

     □姜连甲 日本北海道大学法学博士

  编者按:

     这是一封来自日本北海道的家书,远在异国他乡的作者讲述了他与奶奶的点点滴滴以及奶奶对他的对人生的影响。割不断的回忆,舍不掉的情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与寄托,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始终不变的是我们对亲情与血脉的联系。

     清明时节因为作者有授课安排,不能回国给奶奶扫墓,便早早地起了床,沐浴更衣后来到屋外,面朝着家乡方向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从小由奶奶带大的“熊”孩子

 

     我自小是由奶奶爷爷看大的。早上父亲上班前把我送来,下班后又把我接走。那时的我曾因喜欢小动物而无形中让奶奶爷爷操了不少的心,上了不少的火,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感愧疚:

    奶奶邻居家养的小狗我喜欢得不得了,不光是逗它玩,还常把奶奶爷爷留给我吃的灌肠悄悄拿去喂它。有一次我趴在小木屋前,伸进头去想和小狗再亲近一会儿,谁知那狗恩将仇报,张嘴就咬了我一口,疼得我赶紧退了出来。奶奶见我被狗咬得满脸是血,心疼得不得了,赶忙到街上电话亭去联系父亲领我就医处置。从医院回来后,我发现奶奶的眼里已经挂满了血丝。

    还有一次,父亲送我上奶奶家前,母亲把她做的大虾馅儿的包子塞进了我的小挎包里,让我午饭时和奶奶爷爷一块儿吃。因为急着上班,父亲把我送到了离奶奶家不远的地方就匆匆离开了。我边走边四下张望,发现前几天西街一栋被拆除的楼房下面已经挖出了一个很大的坑,有个小男孩正蹲在坑底,手拿一根小木棍逗着一只小刺猬玩。好奇心使我把去奶奶家的事忘到了脑后,就在坑底和小男孩一块儿逗起小刺猬来,不吃不喝一直玩到傍晚。那天,奶奶、爷爷担心我的安全,着急上火且不说,还惊动了姥姥、姥爷家的舅姨们,连派出所都“挂上了号”。看见父亲领着我进了家门,奶奶才长长地叹了口气,一把把我拉到怀里,声音沙哑地对我说:“可把你给找回来了!”

    这几档子让奶奶爷爷操心上火的事过后,我感觉实在对不住老人家。虽然奶奶护着我的自尊心没有训斥我,但我反而觉得比受到训斥还难受,简直无地自容,于是便开始收敛起个性锋芒,“偃旗息鼓”,做起了老实听话的孩子。

 

    奶奶为我做的九件“温暖牌”棉衣

 

     那时我虽年龄不大,但已能体会到奶奶对我的关爱。我还隐约记得奶奶给我做棉衣的情景:她老人家在炕上戴着老花镜,弯着腰,先在大报纸上按量体尺寸用铅笔画出轮廓线,然后把报纸与几层布用好几个大针别在一起,再用剪刀沿轮廓线剪掉多余的部分,把棉花一小片儿一小片儿地絮到裁好的棉布上,最后,经过好多天一针一线地缝制,我的棉衣就做好了。邻居们都夸赞奶奶做的棉衣又得体,针脚又均匀密实。奶奶从我一岁开始每年为我做一件,当然一件比一件大,一共做了九件。它们叠放在一起,不仅展现了我的成长进程,同时也承载着奶奶对我的关爱和付出。

    奶奶手巧是出了名的。记得奶奶为了增强我的食欲,让我多吃些饭,还专门针对我喜欢小动物的个性为我做些面食小动物,像红豆做眼睛的小白兔呀,绿豆做眼睛的小刺猬呀,黑豆做眼睛的小金鱼呀,等等。看着这些怪可爱的面食小动物,我嘴里吃着这个,眼睛瞅着那个,逗得奶奶直笑。

 

    点点滴滴洒向儿女都是爱

 

     奶奶没上过学,却能写出七个儿女的名字。记得奶奶教我写的头三个字就是父亲的名字。字写得很慢,但写得一丝不苟,看得出孩子的名字在奶奶的心目中是多么重要。

    听父亲讲过,奶奶四岁丧母,在亲戚家寄养多年,刷碗够不着锅台,踩着凳子刷,十多岁时投过河,幸被路人救起。虽然奶奶自小缺少母爱,但她却把深沉的母爱洒向每个儿女。在粮食困难的时期,爷爷、父亲和二叔休息日上山采挖山蚂蚱菜的根回来,奶奶将其洗净、煮炖、剥皮、剁烂后掺入到玉米面里做成窝窝头给孩子们吃,起到“增量”、耐饥的作用。这些后续加工的活儿基本上都是奶奶在家人上班、上学后自己独立做完的。没经历过的人不知道,那煮过山蚂蚱菜根的水就像加入了洗衣粉似的,碱性很大,非常滑腻,奶奶因经常剥皮接触到碱液,手指甲不仅变了色,还变了形——中间洼,前端上翘,见了让人心疼。

    那个时期,人不干活尚且觉得饥肠辘辘,浑身无力,何况一个小脚老人还要抡起大菜刀剁烂山蚂蚱菜根呢?奶奶家的碗柜旁曾有两块剁漏了的菜板。这两块菜板可以说是她艰辛付出的见证。当年,当菜板子的一面剁成凹洼的时候,奶奶就把菜板子翻过来,改用另一面继续剁,直到菜板子剁漏为止。

    那些年,奶奶不仅忍饥操劳,还时常自己舍不得吃,再从嘴里省下几口留给幼子。这在今天饱食无忧的人看来可能不以为然,但若退回到那个年代谈感受,确实不容易,非强烈的母爱所激励断不会如此。

 

    奶奶在家庭教育上的“至理名言”

 

     奶奶没上过学,却在家庭教育方面留下了许多的至理之语。

    屋檐滴水,点点一窝。奶奶解释说:屋檐上的一滴水落到地面上可能击不出一个窝儿,但是如果水滴不断地滴落就可能击出个窝儿。奶奶用这个生动的比喻告诫儿女们在下一代面前要注意自律,好的言行举止久而久之会对下一代产生正面影响,反之,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争之不足,让之有余。这是奶奶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最初是说给儿女们听的,后来说给孙辈们听,已经深入人心。在吃饭困难的时期,刚分配在外地工作的二姑挂记着家人,下班后就到收割后的农田里一粒一粒地捡拾散落的豆子,自己舍不得吃,都邮往家里。

    是饭就充饥,是衣就御寒。奶奶在讲这句话的时候,偶尔还附上一句:好孩子不挑吃挑穿,将来才能守家立业。重温奶奶的教导,我忽然联想起民间另有一种“富不过三代”的说法,究其原因,还不是富了就放任享乐所致!

    财从细起。这也是奶奶常说的一句话。当年全家十口人(含需要赡养的曾祖母)就靠爷爷一个人的工资收入生活,而且随着父辈们年龄的增长都陆续开始上学,单是四五个孩子同时开学缴纳的学杂费就是个不小的数目。面对着严峻的形势,奶奶是怎么化解的呢——从细微处入手,精打细算,尽量减少开支保重点。

    奶奶是中国最后一代小脚老人。她的身上折射出了老一代中国劳动妇女的所有闪光点——善良贤惠,勤俭持家,言传身教,忘我奉献。在我的宝宝诞生的日子,谨以此文告慰奶奶,我会在她老人家闪光点的映照下,将她老人家的感人品德和优良家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

 

    您是否了解祖辈父辈曾经的过往、贤德善俗?家国天下,家是基点,而厚重的中原文明,也是由这些闪烁于平凡的过往与家风,绵绵聚集而成……

    东方今报《家事家风》栏目为您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找寻长辈平凡一生中的精彩,加以记录,讲给我们的孩子,让家事家风代代传承。

    欢迎供稿或提供素材,栏目邮箱:78742815@qq.com 

    联系电话:18638572720 

    微信号:gezhi101

2017-06-05 05:55:24本文来源:今报网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