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民生

顶天立地的姥姥

2016-08-16 06:43:55 来源: 责任编辑:

    □东方今报记者 赵丹

     我的今年已经70多岁了。她和姥爷守着乡下不大的菜园,守着日渐长大的孙辈,守着渴盼后辈们平安幸福的信念。

     她是一个女强人,和姥爷白手起家,几十年过去了,家里从几间茅草屋变成楼房,拉扯大几个子女又帮子女带孩子,一辈子忙忙碌碌,唯独忘了她自己。

     姥姥对我恩情深重,影响深远,她曾照顾我十多年,给我上了人生第一堂课。我在郑州常常梦到姥姥,梦到在她的羽翼下成长的过往岁月。通过姥姥言传身教,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姥姥是村里少有的女强人。

    她出身贫寒,当年嫁到同样家里只有茅草屋的姥爷家。她和沉默寡言的姥爷白手起家,里里外外操持得顺风顺水。老家很快从茅草屋翻成了瓦房,又翻成平房,院里铺了青砖,又盖成了楼房。

    等村里普遍日子好过了,姥姥仍然总是先行一步。这些年,为了城里打拼的孩子们偶尔回家一次,她找人装了带抽水马桶的独立卫生间,率先装了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家电。

    如果说房屋的变化还不足以说明姥姥是个女强人,她的内在提升能力足以证实一切。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姥姥幼年几乎没怎么读过书,却坚持自学,因为能说会道,勤劳好学,姥姥成家后很快在乡里谋到一个职位。

    在我年少的记忆里,家里随处可见姥姥的奖状,有“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等。

    姥姥大嗓门,有时在厨房说笑,我都觉得村那头都能听见。她行事光明磊落,人乐呵呵的又热心肠,她仿佛是身边女性的主心骨,村里的女同志遇到啥难事儿,总来找姥姥讨主意。

    姥姥不仅工作成绩突出,干农活儿也不怕苦累,割麦子、砍苞谷,赶着牛车犁地种田,样样拿手。

    小时候麦收时节,麦子用镰刀收割后晒在打麦场,夜里也不能回,我会跟着姥姥一起看场子,睡在窝棚里,记得夜晚的星星眨啊眨。

    我常常遗憾地想,假如姥姥出生在一个好家庭,有经济条件供她上学,她早就走到了城市。

    等我成年以后,我常和姥姥交流,试图去进一步了解她、解析她。姥姥总是表情淡然,跟我讲她的成长,她的故事,她的感悟,她的人生哲学——过往没有后悔,以后淡然处之,不和命运强争,只为了无遗憾。

    我和姥姥的感情很深,因为在姥姥的护佑下成长到15岁。

    都知道小孩子最难照顾,我也无法想象姥姥把我从不会走路的孩子拉扯到成人,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在大人的只言片语中,能想象到给她带去的麻烦。

    我小时候,姥姥走哪,后面都会跟着我这个小尾巴。她每天一早,风风火火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傍晚时分,我在街中心边玩儿边眼巴巴地看向村东头,等到姥姥熟悉的身影出现,像个蝴蝶似的扑到姥姥身边。她多半会递给我一个纸包,打开来,有时是几根油条,有时是几块肉,香喷喷的。

    也许是因为父母在外打拼不在身边,姥姥把我这个留守儿童当成了她最小的女儿去疼、去养,以至于被宠坏了。

    小时候有阵子,我白天是个任性公主,一到夜里就蔫了,有阵子极胆小,夜里拽着姥姥的胳膊也不敢入睡。说来也怪,那段日子凌晨三点必醒,听着墙上的钟表报时,我就胆战心惊,再入睡就会梦魇。

    姥姥想尽各种办法都治不了我这毛病,无奈之下只有想到这孩子是不是被吓掉魂了?犹记得,在我夜半三更哭闹不敢入睡时,她披衣起床,拿个大扫帚在院里到处胡乱拍打,嘴里念念有词。也怪,居然敢睡了。后来说起来这事俩人都乐得前仰后合。

    小孩子怕吃药打针,幼时感冒最怕吃“甘草片”这种药,谁哄都不行。记得当年为了让我吃“甘草片”,全家都当作一件大事。晚饭过后,电视一关,一家人盯着我,直到我肯吃下去,也是夜半了。

    我这个家伙,给姥姥添了多少烦扰啊。

    姥姥外表年轻,总被我的初中同学错认为是我的母亲。下雪天,她跑到学校去给我送棉衣,同学会喊“你妈又来看你了”,我出去就看到一个“雪人”笑眯眯地望着我,厚厚的棉衣塞到怀里,顿觉温暖。她还常常带我到乡里去喝胡辣汤,以至于我至今觉得那是河南省最好喝的胡辣汤。

    二

    时光荏苒,姥姥今年都70多岁了。

    她和姥爷拉扯大几个子女,又帮子女照顾孩子,如今,后辈们也都大了,终于可以过过清闲日子。

    姥姥姥爷闲暇时爱听收音机,他们开了块小菜园,种的萝卜白菜番茄辣椒等多得吃不完,都会想办法送到城里的孩子家中。

    我每次回去看他们二老,两人张罗一桌好菜还嫌少,跑到集上馆子里再买。至于家里,姥姥提前就会打扫,换干净被褥,有时还喷花露水,生怕住不惯。担心给他们二老添麻烦,后来我就不提前说回去,冷不丁就出现在家里,姥姥激动之余,仍会自责没提前备菜。

    在老家的日子,我陪姥姥姥爷一起给蔬菜浇水,晒太阳,听戏,听穆桂英、花木兰、包拯等戏曲,间或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句话,只觉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我在郑州,经常会梦到姥姥。仿佛是心有灵犀,每当我生活上、工作上遇到什么难事儿,姥姥总会打来电话,三言两语就把我开解释怀。她对我的挂牵体现在每句平实的话语中,诸如“对你婆婆要跟对妈妈一样好”、“不要急性子”、“按时吃饭”……

    前年,姥姥再三邀请我和爱人带着婆婆、妈妈回老家住一阵子,吃穿住行都安排得妥妥当当,那些日子的幸福感至今难忘。

    我多么希望时光停住,岁月不在姥姥姥爷的脸上增添痕迹,特别是姥姥,辛苦操劳一辈子,该享享清福了。

    说来也佩服,姥姥今年70多岁高龄,身体倍儿棒,甚至牙齿还可以用齿若编贝来形容。当然,老年人常见疾病也会有,姥姥腰腿疼,遇冷天会肿胀,特别是夜里总要疼醒几回。我所能做的就是趁她来郑时领着看看病,买些衣服药膏,叮嘱注意事项。

    姥姥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不言而喻,如果非要说姥姥有什么缺点,她个性强势爱当家爱操心,但是逢大事沉稳冷静,还真得她去顶着。比如家里小辈惹了事,姥姥得知后从不惊慌失措或埋怨,第一句话是:人好好的就好,然后给出处理建议。小辈们后来提及此事,言谈中总是充满感激和敬佩。

    姥姥在我心里就像是一座山,一棵树,顶天立地。

    通过姥姥言传身教,我很早就明白了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独立生活,“白手”不可怕,努力总会“起家”,然后要勇于对小家乃至社会大家担责,对人宽容、敢于担责、努力上进、不畏艰难、学习做人……更是一个人一辈子都要不间断进修的功课。

    姥姥,我永远记着你的好。

    您是否了解祖辈父辈曾经的过往、贤德善俗?家国天下,家是基点,而厚重的中原文明,也是由这些闪烁于平凡的过往与家风,绵绵聚集而成……

    东方今报《家事家风》栏目为您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找寻长辈平凡一生中的精彩,加以记录,讲给我们的孩子,让家事家风代代传承。

    欢迎供稿或提供素材,栏目邮箱:78742815@qq.com 

    电话联系:18638572720 

    微信号:gezhi101

2016-08-16 06:43:55本文来源: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