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慢生活 > 健康

最后一程的温暖守护

2015-08-25 03:54:02 来源: 责任编辑:

    记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姑息(缓和)治疗中心

 

    □东方今报记者 王雁蕊

    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吗?如果是,有没有方法能够让我们在面对死亡时更平静一些?

    在我们身边,有人用实际行动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确定答案。

    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李玲所创立的姑息(缓和)治疗暨安宁疗护中心,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抚慰下,在家人的温暖陪伴下,许许多多的终末期患者放下伤痛、放下不舍,坦然面对生死,平静、有质量、有尊严地走过了人生最后一程。

    5年前描绘的蓝图

    终于一步步变成现实

    今年6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姑息治疗暨安宁疗护中心搬进了一座单独的、重新规划整修过的四层楼。

    尽管还未全部投入使用,尽管李玲说这里是“边建设边完善”,但这个经她3年多时间和心血灌溉的治疗中心,却是缘于她5年前刚从美国进修归来时就在心中绘就的蓝图。这位外表柔弱的女院长有着常人没有的韧性与爆发力,她克服重重困难、一点一点将心中蓝图变成了现实。

    一楼大厅,四块牌子格外醒目:“河南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郑州市癌症疼痛治疗中心姑息治疗暨安宁疗护病区”、“郑州市红十字会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肿瘤终末期·癌痛患者救助基金”“郑州市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姑息治疗科”。李玲介绍,参与到“肿瘤终末期·癌痛患者救助基金”的贫困患者,每人可以得到最高2000元的红会救助款。

    一楼门诊是开放区域,姑息治疗暨安宁疗护诊室已正式启用,癌症疼痛治疗诊室24小时候诊。癌症疼痛滴定单元、姑息·癌痛康复治疗单元、PICC置管单元即将向患者开放。“患者及家庭帮助·体验中心”是李玲特别设计出来的一个区域,“这里将来会很忙。”李玲解释,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心理疏导、相关培训甚至治疗方案的讨论都会在这里进行,几杯清茶、一碟糖果,大家用不那么沉重的方式谈生论死。此外,针灸推拿、水压镇痛、芳香疗法、音乐治疗、情绪治疗、癌痛放疗单元,也都会从各个方面减轻患者症状、舒缓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楼的安宁疗护与姑息治疗病房已经投入使用;三楼将是肿瘤终末期安宁疗护病房;四楼则完全是医疗、科研基地,这里将会设立国内首个姑息治疗及临终关怀研究所、癌症疼痛研究所,还会开设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站和研究生工作站,建立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首个单体最大、功能规模最完备、符合国际标准的姑息(缓和)医疗中心。

    精心设计下

    这里让人舒适与安全

    在大楼的整修过程中,李玲简直成了万能的“女超人”。大楼整修前,她是设计师,每层楼的布置、每个单元的功能划分都精心规划;整修过程中,她是“总管”,反反复复就“诊室墙壁的颜色应该是让人放松的粉色而不是让人血压升高的红色”、“卫生间的门朝外开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问题与装修单位沟通;等到布置诊室与走廊上那些针对患者的宣传语时,她又成了字斟句酌的语言学家,要确保每句话都通俗易懂,要亲切、要轻松……

    二楼病房的部分诊室上贴有绿色的小熊标志,“有些住在病房里的病人不了解自己的真实病情。我们所有的医护人员,不允许在这些病房里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李玲说“姑息医学不是血淋淋的,而是最大限度确保患者尊严与舒适的艺术”。

    除了这些细节,李玲和她带领的医护人员在面对所有人时,都将尊重与理解放在首位。她微笑着与每一名患者沟通,在进入每间病房前,她都会轻轻地敲门、轻轻地问候,即使他们是处于昏迷或半昏迷中的患者也不例外。

    “没事,我知道你郁闷。下次抽烟时把烟灰清理好。”在楼梯间,一位患者家属看到李玲后慌忙掩藏手里的烟头,李玲看在眼里却也连忙微笑着安慰这位妻子患乳腺癌末期的男子。

    记者采访时得知,这位“女超人”在一周内已经有4天住在医院没回家。她的“累”换来的是病人的安全与舒适,是3年多来姑息(缓和)治疗暨安宁疗护中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全国享有盛誉的点点进步。

    努力耕耘 

    只为帮助到更多的人

    “姑息(缓和)治疗、临终关怀是一门医学专科,不是为患者换换尿垫、拍拍背那么简单。”这些年来,每每遇到对姑息治疗不了解、误解的患者及家属,李玲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解释着。

    在姑息治疗中心,提供给患者的首先是规范的医疗服务,然后是人文关怀,先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患者舒适了再教育他们应如何面对生死。值得一提的是,中心现在与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正在联合推广“生前预嘱”,这个项目就是让人们在生前有精力的情况下享受生活、安排好最后的生活及身后事,“通过尊重个人意愿的选择,生命树叶都能尊严飘落”。

    “医学不神秘,早该走下神坛,医学就是让患者绝望时有人帮、痛苦时有人管。”在李玲眼里,她所做的努力,不是为了能收治更多的病人,而是要帮助更多的人。

    现在的新楼,共有75张床位。不过,在李玲看来,这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她认为,应该利用全社会的力量推广姑息(缓和)医疗与临终关怀理念,对肿瘤末期或其他疾病终末期患者的家庭给予更多关注。培养更多的社区医生及社工,“只有那样,才能为更多的患者和家庭提供帮助”。我们大胆猜测一下,这会不会是李玲心中早有的另一个蓝图。

 

    李玲查房时和患者聊天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