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竹林婆娑的仓房村

来源: 2016-05-07 02:22:37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乡村是无数人的精神家园。在古老的中原大地,在高山中、平原上、河流旁,雄奇壮美之处、钟灵毓秀之地,有着不少美丽的乡村。

它们不在景区之内,它们是普罗大众的生活家园,但它们汲取着自然造化之神奇,覆盖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一点儿也不亚于各种A级知名景区。

从今天起,东方今报《地理河南》栏目将带您走进这些美丽的村子,和您一起去发现和探索这些地方的美。

▶伏牛山中,一个山中小村竟建起了东北虎园。它与4A级景区重渡沟仅一山之隔,长久以来却很少为大众所知。它就是洛阳市栾川县仓房村,既有美丽的景色,又有悠远的故事。

□东方今报见习记者白刘阳/文记者李新华/图

◎竹子的天堂

年逾七十的老马已经老迈,耳朵聋了,说话含糊,头脑也不甚灵光了。但是,他做竹编的手却依旧灵活。茶杯、拐杖、竹哨子、玩具枪,一根根竹子在他的手上都变成了精致的手工艺品。这些工艺品将会在不久之后成为城里小孩子的玩意儿。

原先,仓房村的竹子是直接砍下来卖掉,上世纪90年代,重渡沟景区开发后,许多村子办起了竹编工艺厂,生产竹沙发、竹床、小竹椅、竹茶几等。一些地方还引进浙江新工艺,生产竹茶盘、水果盘、茶杯、挎包等旅游纪念品,深受游客喜爱。正因为如此,老马学会了竹编手艺。

仓房村地处北方的伏牛山脉,被认为主要生长在南方的竹子却在这里找到了天堂。丰富的水源,相对肥沃的土壤,再加上村民的大力种植,使得这里的青竹生长繁茂,分布面积广大——仅有673口人的行政村有着近千亩竹子,号称中原地区面积最大的竹林。

这数百口人分布在三个山涧中,当地人将其命名为大干涧、小干涧、小重渡。大干涧竹林绵延近两公里。从高处望去,满眼皆翠绿,宛若一条绿色的长龙,更似一块无瑕的翡翠。微风吹动,老去的竹叶悠悠落下,林中发出阵阵的婆娑声,十分灵动美丽。置身其间,竹香阵阵飘来,沁人心脾。

古人云: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诚然哉,斯然矣!

竹林之上,栎树郁郁苍苍,重重叠叠,犹如给大山戴上了一顶碧绿色的华盖。这样的景色,再配上白云和蓝天、白墙红檐的楼房,若从天空看来,仓房村就是绿洲中一朵红白相间的花儿,宛如一个“世外桃源”。

◎竹子的漂流史

现在,仓房村主要以家庭宾馆为收入来源;半个世纪前,竹子和山茱萸曾是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

上世纪50年代,为了增加经济收入,村里大力种植竹子这种经济林木。如今,宽阔的水泥路直通村庄,而那个时候仓房的对外交通却极为不便,竹子砍伐后怎么运输?山民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仓房村东北约4公里处就是伊河。白居易曾在《闲游即事》中写道,“蓦山寻浥涧,踏水渡伊河。寒食青青草,春风瑟瑟波。”此河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全长264.88公里。

村民们砍下竹子后,先将竹子系成捆从山上背下来,到达伊河渡口时,再将一捆捆的竹子放在事先扎好的竹筏上。每个竹筏选派两名“舵手”,舵手们带上锅碗和食材,顺伊河而行就能漂到洛阳。

这些舵手需要在竹筏上吃住一个多星期才能抵达。一路上水流湍急,一名舵手负责掌握竹筏的方向,另一名舵手负责看好竹子防止落水,时刻注意水流中的浅滩暗礁等。看似飘逸自在,实则难得悠闲,一趟行程是身累心乏。

老马的儿子、46岁的马更臣说,父亲年轻时就是这些舵手中的一员,虽然后来的日子里不再需要他们,但是他们曾经的勇敢却留在每一个村民的心中,而父亲,无论如何年迈,都是他心中永远如擎天柱般的英雄。

如今的伊河,水流不复当初,河上又修建了水坝,竹子的漂流已成为历史的记忆。

◎未曾开发的原始森林

仓房村的美景还有许多。

穿过绵延近两公里的竹林,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奇险无比的钻天道,当地人称为“一线天”,因为抬眼望去天如一条细线。两边的山峰如刀切、似斧劈,时而如群蛇探头,时而如鳄鱼觅食,两峰之间的羊肠小道仅容一人度过。

一侧山峰上有一块大石,名曰黄臀石。据传,西汉末期,王莽篡政时攻打刘秀,刘秀在撤退的途中曾在此块石头上坐过。当地盛传,坐一坐黄臀石可转运,当然,这只是老百姓的美好愿望。

过了一线天,就是原始森林。古树盘根错节,遮天蔽日,有的树木三个人手拉手都无法抱住。由于林木茂密,林中很少能够见到阳光。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称,这里的树木都生长了几百年。

除了植物,林中也时常出没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诸如野猪、野鹿、獾子等经常可以在林中发现,以前的村民们进山时为了防身,家家户户都持有土枪。

“现在没枪了,不过,林子里的动物其实都是害怕人的,只要不去主动招惹它们,这些野兽不会去主动攻击人。”经常带户外运动爱好者进入原始森林的村民闫文建告诉东方今报记者,“林子树多,潮气大。尤其是下雨的时候,林子里都是烟雾,不熟悉的或者方向感比较差的人会迷路的。”

如今的仓房村,是许多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理想目的地。

◎村民家里的花儿

仓房村的山上到处都是宝。农历七月份的猕猴桃、山核桃,八月份的板栗,九月份的柿子。此外诸如木耳、香菇等菌类,山茱萸等中药材应有尽有,只要勤快肯干活,一年四季吃不完的山货。

一到冬天,村民们会一起到山上拾柴。死去的树木,树上的枯枝都被勤劳的山民们拾走,整整齐齐地堆放家里、门口,用于过冬取暖和做饭。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两米多高的柴火垛。

十几年前村里退耕还林,原来山坡上的耕地现在大都变成了林地。现如今,全村森林面积169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虽然如此,村子里家家户户都还种着十来盆花。据了解,每家种花,是当地政府创建花园农庄、美丽之家的其中一项要求。

对于这样的要求,村民李麦玲乐在其中。她嫁到仓房已经16年,现在经营着一家小型商店和农家宾馆。在她家的房顶上、路边的台阶上,大大小小五六十盆花都是她亲手栽培的。

金橘、杜鹃、海棠、兰花、八仙花(当地人称为绣球),山上不知名的野花,只要觉得好看,她都会把它们移栽到自家的花盆里。

这些盆花为仓房的美丽增色不少。自然之美和环境之美、人文之美交互融合,才是真正的乡村之美。

离开仓房村的时候,蓝天白云、路面整洁、房屋参差……已经成为一幅凝固的国画,将它的美丽安静祥和留存在记者心中。

■后记

我眼中的

仓房村

在去这个村子之前,我一直好奇,这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网上能找到的关于它的信息屈指可数,且大多的信息都是一样的,这里正在建一个东北虎园。

我是一个打小生活在平原的孩子,大山、森林见过的次数很少,只在大学时和同学一起去过省内几个景点,空气好、植物多是我对大山仅有的一点印象,至于山民以及他们的生活,我知之甚少。

但是,这次采访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仓房采访的三天时间里,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仓房的美景,而是仓房善良而热情的山民。

他们有着大山一般的宽阔胸怀,有着如骄阳一般的热情。每到饭点的时候,村民们会热情地招呼我和同事去家里吃饭。盛面条的碗很大,面条很多,多到像我这样饭量大的人都差点吃不完。

去竹林取景的时候,一对夫妇正在自己家的竹林内砍伐竹子。简单几句寒暄之后,他们一定要让我们俩一人拿一根竹子,说拄着竹竿上山更稳、更安全。

跟村民聊天时得知,虽然整个村子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山沟里。但是,地形的障碍并没有阻挡村民之间的感情。村里谁家有红白大事需要帮忙,哪道沟的村民都会来帮助。

在采访的第二天下午,天气突然由晴转阴,接着便是乌云密布。没过多久,豆大的雨珠就像瓢泼一样倾泻了下来。

雨中的山涧雨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一般。空气中多了水汽的味道,让人忍不住大口呼吸。雨过天晴,整个村庄更加干净而美丽。

东方今报见习记者白刘阳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