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红旗渠申遗”(二) 精神无国界 红旗渠应该被全世界认同

来源: 2015-04-08 05:05:07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红.jpg

蜿蜒在悬崖峭壁间的红旗渠

既然红旗渠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地被认知被认可,申遗就是目前最有效的一个途径。然而,现实中的红旗渠在申遗方面,还有哪些现实困境?而申遗的优势条件又在哪儿呢?红旗渠申遗之路还有多远呢?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李长需/文沈翔/图

现实困境

转眼间,红旗渠迎来总干渠竣工通水50周年纪念日,纪念日的一系列活动,引发了又一轮的红旗渠热。

赵河铭觉得这是好事儿,但在他的内心里,希望趁此热劲儿,将红旗渠申遗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重新审视红旗渠申遗这条路径。

“这不是小事儿,最好能上升到国家层面。”赵河铭说,当初提出申遗建议时,他就考虑到了申遗所面临的困难。

赵河铭分析,世界遗产大会《凯恩斯——苏州决议》之后,世遗申报规定,一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而在申遗热的冲击之下,中国各地在世界遗产中心备案的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自1996年以后已达60余处,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等项目。

但赵河铭后来也了解到,虽然中国有60余个申报项目,但世界遗产委员会鼓励缔约国至少每10年重新审定或递交《预备名单》,这意味着红旗渠并非要等到60年后才可进入申报程序。

申遗的条件在哪儿

事实上,赵河铭提出申遗之初,就曾遭到一些不同声音的质疑,这些质疑就包括红旗渠是否达到申遗条件等。

赵河铭对此回应说,红旗渠申遗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他认为,红旗渠工程浩大令人震撼,具有重大文物价值。红旗渠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成就的标志性工程,其规模宏大、险峻世界罕见,其共挖砌土石如果垒筑成宽2米、高3米的墙,可以纵观祖国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起来。

上个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跟国际友人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这就是对红旗渠的工程意义的评价。红旗渠已被国际人士认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并被确认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天河、最长的农田灌溉水系。

赵河铭说,红旗渠不仅观赏价值极高,同时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红旗渠作为现代也是特殊历史时期的治水工程,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人类创造的又一重要文明成果。

此外,红旗渠的人文精神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影响着世界。其在修建过程中产生的红旗渠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它不仅影响着中国人,也影响着世界人民。

世遗保护专家力挺

赵河铭承认,自己并非专业人士,关于红旗渠申遗的相关条件并不一定专业,还需要更权威、更专业的论证。

令他欣慰的是,一个重量级的声音出现了。

发出该声音的是我国著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古迹保护协会副主席吕舟教授。

赵河铭最初提出申遗建议时,红旗渠正在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红旗渠等一批建筑列为第六批“国保”之际,吕舟教授撰文指出,红旗渠项目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的类型——文化景观。

他指出,一些文化景观类型的保护单位在精神的层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对红旗渠的保护在关注物质层面遗产保护的同时,还应充分关注它精神层面遗产的保护。这是因为它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影响远远不只是创造了一个物质环境,解决了一个地区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问题,它所反映的人的英雄气概,反映的社会的进取精神,构成了中国社会特定发展时期的真实写照。

由此,吕舟认为,红旗渠不仅具备文化景观类型的文化遗产特征,而且是20世纪重要的遗产,它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具有作为世界遗产的潜在可能性。

还有多少路要走

尽管彼时已经获得专家的力挺,但多年以后,赵河铭依然保持着清醒的认识。

“应该说,红旗渠申遗的基本条件是有的,但从实际运作的角度而言,却有点不大可能。”赵河铭分析,安阳市申报殷墟遗址已经成功,短期内一个地级市申报成功两个项目的可能性不大;再说,红旗渠申遗虽然不会像殷墟申遗那样需要投入庞大的工作量及经费,但各种投入还是必需的,这并非一地力量可以支撑。

关于红旗渠申遗的进展,林州市红旗渠管理处处长助理马水清说,以前提过,但目前没有说法,“我们现在主要的精力,都用在红旗渠景区申报5A景区上了”。

“仅景区建设,我们就投资了1.5亿元,其中7500万为银行贷款,1600万为社会集资,我们职工还捐了不到20万。”马水清坦言,他们这几年的压力会很大,仅贷款利息每年就要还500多万,每年还要还数百万的本金。而景区去年收入只有2850万元,今年计划收入3500万。

马水清说,至于申遗,如果要承担,肯定不是一个单位的事儿。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今报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