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文体

黄氏粤钰青铜器传人黄烨儒的不灭匠心

2017-07-12 07:11:20 来源:今报网 责任编辑:

     ▶青铜器,国之大器,自古便是皇权、地位的象征。明末清初,收藏界便有“家有粤钰,不藏金玉”之言,所说的“粤钰”,是指粤钰青铜器。在古都洛阳,粤钰青铜器的制作手艺,至今还在传承,黄烨儒便是黄氏粤钰青铜器第十七代传人。今年6月19日,黄烨儒带着家族代代传下来的青铜器,登上央视《我有传家宝》栏目,再次让黄氏粤钰青铜器声名大振。但他并不看重这些,他希望的是这门手艺依然能数百年传承下去。□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程慧娟/文 张泽远/图

 

    “大师”只是普通匠人

 

    7月2日清晨6时,洛阳孟津宜苏山下,空气清凉凉的,黄烨儒此时已经起床,顾不上洗漱,便趁着清晨的凉爽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黄烨儒所在的大院子,前院是洛阳黄氏粤钰青铜器博物馆,后院是生产车间和仓库。踱步到工作台前,他搬出两个四羊方尊,拿起一把小刷子,一遍遍刷着四羊方尊的表面,所有的凸起和凹陷地方都仔细刷到。

    这两个四羊方尊,经过了塑模、烘烧、铸造、抛磨、焊接、成型等上百道工序的淬炼,耗时三四个月才有如今的样子。黄烨儒正在进行的,是表面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看似简单的只用羊毛刷子刷表面,他也不愿别人代劳。

    “这些东西都凝聚着很大心血,还是自己干踏实。”黄烨儒一边挥着刷子,一边缓缓说道。这个四羊方尊比原物稍小,之所以说它凝聚了很多心血,是因为它是黄烨儒按照原物的图片、规格仿制的,并没有立体模型作为参考。

    无数个日夜里,黄烨儒在脑海里把图片“拼凑”成立体模型,一遍遍“演练”制作工序,四羊方尊四面上装饰的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十分复杂,在制作过程中也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才有了如今和原物几乎没有差别的仿制品。实际上,他仿制的很多精品青铜器,都是仿图完成的。

    从12岁起跟着父亲学技艺,至今50多年过去,黄烨儒在青铜器制作方面成绩斐然:中国“中华传统工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铜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各种荣誉和头衔加身,他高仿的西周晚期“毛公鼎”,2009年曾在中国仿古工艺品及技术博览会上,荣获全国“金奖”。

    但眼前专注于处理四羊方尊表面的黄烨儒,一点不像大师,穿着橘黄色短袖工作服,衣服上沾染着制作中溅上去的污渍,一条牛仔裤,更像个工人,没有所谓的大师架子。

    自从6月19日央视《我有传家宝》栏目播出了他与家族青铜器制作技艺传承的故事之后,这段时间黄烨儒的电话常被打爆,微信也全是各种消息。工作时间,他把手机扔在一旁,恭维的信息一律不回,但有想来参观学习的,他却欣然答应,“他们来看看学学,青铜器才能被更多人熟悉”。

 

    50多岁时创业做青铜器

 

    央视《我有传家宝》栏目是慕名找到的黄烨儒,栏目更看重的,是他家传400余年的青铜器制作手艺和传承精神。

    黄氏粤钰青铜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黄烨儒祖上黄钰斋是位举人,曾被派到广东清远任职,由于他喜爱收藏青铜器,尤其是洛阳邙山一代出土的,就派他的子孙四处收藏并学习青铜器制作技艺,制作的器物称为黄氏粤钰青铜器。第三代传人在洛阳邙山建青铜器制作作坊,开始了大规模的青铜器仿制,黄氏粤钰青铜器一直被皇家士大夫所青睐,争相收藏。明末清初,收藏界就有“家有粤钰,不藏金玉”的佳话,一直在北邙山上传承至今。

    黄烨儒是黄氏粤钰青铜器第十七代传人,从小便受父辈们的耳濡目染,喜欢捯饬铜器。但那时适逢动荡,不允许制作青铜器,他的爷爷和父亲便做起了铜匠,给人家做个铜壶、铜盆、铜酒杯,但不管制作的器物大小,用的仍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

    黄烨儒也一直跟着父亲学手艺,也学木工,上世纪70年代末曾被招到新疆的部队当木工,回来后又在孟津的化肥厂做过几年木模具,还到山西的铜厂传授过几年铜器制作技术,直到2006年才回到洛阳,潜心制作青铜器。

    此时,黄烨儒已经50多岁,选择创业做青铜器,一方面是为了不让祖传的手艺失传,另一方面是看到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富民强,盛世才搞收藏,青铜器一定会有市场。

    黄烨儒开办了一家小型加工厂,刚开始是作坊式生产,直到2011年,他举厂搬迁到孟津县横水镇宜苏山下,建设了博物馆和加工工厂相结合的青铜器文化园。

    循着先辈们的祖训和足迹,加上黄烨儒的钻研和创新,黄氏粤钰青铜器逐渐打出名气,他仿制的多个青铜器在全国及省市各个博览会上斩获奖牌,他仿制的一个西周晚期毛公鼎,还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带着传家宝登上央视讲述传承

 

    今年4月的一天,黄烨儒接到了自称是央视《我有传家宝》栏目导演的电话,邀请他去参加节目录制。这些年冒充电视台导演约他做采访的人有很多,他也没放在心上。可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这位导演给黄烨儒打了十几通电话,详细了解了黄氏粤钰青铜器的传承故事,以及黄烨儒的现状,这才让他确定,“这回是真的”!

    按照央视的安排,今年5月5日到6日,黄烨儒在央视进行了节目录制,带了8样先辈收藏的青铜器、前辈仿制的青铜器以及自己仿制的青铜器作品走进演播厅,讲述四百余年的家族青铜文化传承历史。

    著名文物修复和鉴定家贾文忠,一眼就看出黄烨儒带去的三足深腹圆铜鼎是春秋时期的带盖鼎,“没有被修补过,很完整,这十分难得。”黄烨儒仿制的毛公鼎,也得到了在场专家们的盛赞,现场还展示了他仿制的何尊、兽面纹方鼎,让观众大开眼界。

    两个小时的录制,黄烨儒坦言十分紧张,提前准备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了无数遍,录制时依然记不住。他并不是担心带去的青铜器不够分量,而是怕自己不能把青铜器的传承和创新精神表达充分。

    这个节目的录制,其实也让黄烨儒重新审视了家族传承400余年的手艺,回想起父祖辈们为青铜器的传承所做出的努力,更加激励了他要在有生之年将黄氏粤钰青铜器技艺发扬光大。

    父亲常对他讲,手艺、手艺,一定要在“艺”上下功夫,爷爷对他的要求就是“手艺立身,诚信为金”,黄烨儒更把此奉为家训。在黄烨儒所建的青铜器博物馆里,有一个在地下挖掘的长方形坑道,里面黄土半掩着40多件青铜器,有祖辈收藏的十几样古物,也有祖上仿制的作品,分夏商周三个时期,最上面用钢化玻璃覆盖,如发掘现场一般。黄烨儒希望,这些青铜器能以这样的方式世代保存于此,提醒后代铭记祖训,也让更多人欣赏到古人的精湛技术。

    这些青铜器中,有一些是黄烨儒父辈舍命保留下来的。包括在央视展示的蝉纹三足扁方鼎在内,原来都在黄烨儒父辈家里的地窖藏着,战乱年代,日伪军发现了这批宝贝,为了防止被他们搜剿,黄烨儒的父亲和伯父们连夜秘密转移这批青铜器,慌乱中四伯父右脚骨折,最后落得终身残疾,二伯父还被日伪军抓壮丁带走。

 

    “仿制+创作”  希望作品融入帝都洛阳的魂

 

    黄氏粤钰青铜制品,共分70个门类、490多个品种,囊括了夏、商、周三代出土的全部青铜器皿。洛阳知名学者叶鹏在为黄氏粤钰青铜器所撰的文章中,盛赞黄烨儒的作品“文化内涵厚重,造型形神逼真,更在此基础上,刻意创新,有许多全新的作品问世,堪称一绝。”

    之所以称其“一绝”,主要源于黄烨儒的创新。他仿制的古代青铜器作品,样样精致,和原物无一差别,他创作的富有现代气息的青铜器作品,如“洛阳九龙瓶”、“天子驾六”、“卢舍那大佛”、“牡丹凤瓶”等作品,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不仅体现了古都洛阳厚重的文化底蕴,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及欣赏价值。

    造型和创意耗费了黄烨儒大量精力,洛阳九龙瓶从创意到完成作品,他用了8个月的时间,一有主意闪现就立马实践,经常几天几夜不睡觉,也不觉得疲惫,甚至做梦都在想创意。作品完成后,他还在不断审视,不断挑毛病,以便今后更好地改进。

    创意作品比仿制难得多,但黄烨儒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创新,洛阳有5000多年文明史、1500余年建都史,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融入帝都的魂,把洛阳厚重的文化底蕴突显出来,这也是每个洛阳民间艺术家的责任。

    创新不仅表现在作品外形上,也体现在制作技艺中,黄烨儒探索出的青铜器表面处理“红斑绿锈”和“古铜色”两项技艺,已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黄烨儒的作品也渐渐被当做洛阳礼物送出,2014年时,洛阳组织专家学者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他制作的青铜爵被赠送给吉尔吉斯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多国领导人,收获不少好评。

 

    从不把制作青铜器当做生意来做

 

    名气渐长,不断有外省市的博物馆找到黄烨儒制作展览用的青铜器。江西吉安出土了400多件青铜器,为了配合展览,找到黄烨儒仿制了其中50多件。樟树市博物馆看到这批仿制的青铜器,也联系他希望仿制一批当地出土的器物。

    黄烨儒仿制的青铜器作品,可以以假乱真,“但仿制并不是为了去骗人,不是为了变成经济效益,而是对民间艺术的提升。”他愿意花时间把东西做到极致,甚至超越原品。

    仿制毛公鼎的过程就十分不易,2007年时黄烨儒开始仿制它,难度在于毛公鼎外有纹饰、内有铭文,铭文多达490多个字,一个器物得有两套模具,制作蜡型中间要进行合成。铭文是黄烨儒一个字一个字刻上去的,前几次做出来的一样也没成,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做出较为满意的东西。

    实际上,至今黄烨儒还在改进毛公鼎的工艺,在央视上带回来的那尊毛公鼎,他又做了表面处理,调整了鼎的颜色。对于每件作品,他都会吹毛求疵,一点点做到自己满意为止。所以,出自黄烨儒之手的东西,样样都可谓精品。

    虽然开办了洛阳粤钰青铜器有限公司,但黄烨儒从不把制作青铜器当做生意来做,而是一心追逐传承和创新,他不愿青铜器沦落为烂大街的工艺品,一直遵照祖辈流传的技艺做精品。

    黄烨儒对自己的作品追求完美,曾经有一次做铭文,里面有“子孫永寶”4个字,但制作时“寶”字里面的“玉”少了一个点,铭文字体很小,虽然客户觉得无所谓,但黄烨儒不容许这一点瑕疵,硬是一点点敲打出了那个点。还曾有一个客户定了一批小青铜器,想弄点废铜制作,让价格便宜点,黄烨儒坚决不同意,坚持按紫铜、铅、锌的一定比例制作,保证青铜器的品质。

    青铜器有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四个标准,其中标准最高的、要求最严格的就是企业标准,黄烨儒参与了仿古青铜器洛阳市企业标准和河南省地方标准的起草制定,并以此严格要求企业,虽然无法避免有些企业不按标准执行,但黄烨儒觉得做好自己就行了,剩下的交给时间去验证。

 

    迈进上海打品牌,希望手艺能百年传承

 

    从开办青铜器制作企业至今,已经过去11个年头,工厂的仓库里,存放了400多件模具,有石膏的,有硅胶的,那是黄烨儒最宝贝的东西,包含了他十余年来所做所有青铜器,有它们,才有青铜器的量化生产。

    前院的青铜器博物馆里,展出了黄烨儒的数百件作品,每一件他都能讲出一段故事。黄烨儒一直在努力让粤钰青铜器走出去,他去参加国际、国内的展览会,每次都能捧回大奖,但他不满足于此,而要把根扎到北京、上海去。

    黄烨儒正在制作的四羊方尊,是打算展到上海去的。他开在上海的黄氏粤钰青铜器博物馆即将建成,面积2000余平方米,展位、灯光、文字内容都在紧锣密鼓地设计中,这里将展出他的300余件作品,挑选的都是一等一的精品。

    “黄氏粤钰青铜器要在我这一代传承下去,必须敢于走出去。”黄烨儒说,青铜器自古便是皇室御用、国之重器,必须走高端市场,进军上海就是希望借助更大的平台,打出粤钰青铜器的品牌。同时,他也正在北京找合适的地方,准备拼打出立足之地。

    所做这些,目的仍不是追求多大的经济效益。这些年来,黄烨儒经营企业可谓历尽艰辛,企业易地搬迁、资金缺乏等困难,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坚守这条路的原因,一是他发自内心的喜欢,二是想把家族传承的手艺真正发扬光大。

    这些年,黄烨儒并没有把家传的核心技术当做秘密,他始终认为青铜器制作仅靠家族传承,很难实现产业化,遗憾的是两个儿子都没有传承他的手艺,他收了20多个徒弟,也没有一个是黄氏族人。

    “粤钰青铜器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东西,不姓‘黄’,不管传给谁,把技术传下去才最重要。”黄烨儒说,把徒弟们都培养成国家的工艺美术大师,才是真正把黄氏粤钰青铜器传承下去。

    黄烨儒不希望别人称他“大师”,一直以匠人自居,工厂里的很多活,还是他亲自动手干,也不追求吃穿用度。他常说,家族收藏的东西,他仿制的东西,他所建的博物馆,未来不只是留给子孙的精神寄托,也是留给国家的东西,只期望青铜器制作这门手艺,能随着历史长河不断流淌。

 

    黄烨儒不希望别人称他“大师”,一直以匠人自居

 

    每一样青铜器无论大小,都十分耗费精力

 

    黄烨儒(左)登上央视《我有传家宝》栏目

 

    黄烨儒所建的青铜器博物馆里,展出了他制作的和家族传承下来的数百件作品

 

    黄烨儒计划着,让粤钰青铜器走向更大平台

 

    黄烨儒希望作品能融入帝都的魂,把洛阳厚重的文化底蕴突显出来

2017-07-12 07:11:20本文来源:今报网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