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社会

上亿人在用它 网络语言为啥这么强大

2016-09-29 15:07:53 来源: 责任编辑:

 ▶有网友说:“三天不上网,就有点听不懂别人说话了。”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保守估计,使用网络语言的网民在1亿以上。那么,网络语言这么强,它又是如何一步步被大家接受的呢?

 

    □东方今报记者

    李诚 撰写

 

    网络语言被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印象中,记者所接触的最早一个网络词是“斑竹”,是记者上大一的时候,那是2001年。那时网络还不是很普及,当时大家所说的上网,其含义约等于QQ聊天。那时门户网站还很少,也没有什么搜索引擎,看新闻也不是很方便。当时很流行上论坛,比如猫扑、天涯等,是年轻人的最爱。论坛里面也有很多板块,每一个板块都有相应的负责人,这个负责人就是“版主”。记者第一次上论坛时经常发现许多网友的留言里有“斑竹”这个词,刚开始不明白啥意思,很久之后才明白“斑竹”就是“版主”,因为它们的全拼是一样的。当时输入法比较少,全拼是比较普及的一种输入法。

    另外一个记者印象比较深刻的网络词是“肿么了”。当时一个朋友和记者聊天时用到了这个词,记者特意纠正:“你怎么总是把‘怎么了’打成‘肿么了’啊?”她说:“就是肿么了啊!”后来,她在生活中和我说话时,口语也用“肿么了”。记者曾经做过多年校对工作,对文字错误有种天然的敏感,类似强迫症,发现了就想纠正。后来记者才知道,“肿么了”是“怎么了”的网络流行说法。再后来,记者也知道,“肿么了”最早出自《爱情公寓》中唐悠悠之口。

    接触得多了,很快,记者写稿、说话也不由自主地用上了网络语言。

 

    主流媒体给了网络词语包容

 

    有媒体考证,“给力”一词最早出现于2010年5月,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生上传网络的一段日本动画片。“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cucn201配音组的无心插柳,却得到了网民的热捧。其首次广泛应用,发生在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

    2010年,记者还在河南某省辖市一家党报做校对工作。当时有个记者写稿子用了“给力”一词,大家都不确定这个网络词能否见报,最后将问题汇报给了值班总编。值班总编经过一番斟酌,给出了最终意见:不宜见报。

    2010年11月10日,“给力”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标题中(《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的报纸也开始用“给力”这个词了。

    《人民日报》的“给力”被多重解读,比如大众有创新能力、官方顺应网络潮流等。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已成为公民表达意见、参与社会管理最便捷的方式。公民的网络话语权和影响力都日益趋重。官方主动亲近网络,既彰显了网络民意之强大、不容忽视,亦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不仅收录了“给力”,还收录了很多网络词汇,比如,“潜规则”“山寨”“宅”,等等。这些都彰显了主流媒体和工具书对网络词语的包容。

 

    新奇、好玩、朗朗上口 大众乐于接受

 

    网络环境相对宽松自由,对语言规范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只要能表达清楚意思即可。有些词、有些事经过网民加工,就变得新奇好玩起来,大量网友争相模仿,于是网络语言就迅速传播开了。前文说过,我国最早一批网民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慢慢地,网民群体逐渐扩大,网络用语的来源方式各种各样,其类型也多了起来。但是归结起来,这些网络用语基本都具有以下特性:新奇、好玩、呆萌、朗朗上口。而这些特性决定了网络用语易于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传播。

    但是,使用网络用语的远不止普通大众。

    比如,攀枝花街头有这样一些交通安全标语:“如果你开车加特技,汽车就会duang duang duang!”“开车不要打电话,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刘翔不好当,跨栏易受伤。”……这些标语既“萌萌哒”,又十分贴切,打破了人们心目中交警很严肃的固有形象,网友表示很有新意,纷纷点赞。

    “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这是一则招聘信息,你知道招聘单位是哪家吗?外交部!连“高大上”的外交部都卖萌,可见网络用语的吸引力。

    虽然网络用语同样也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某种思想的,但与传统用语不同的是,网络语言更加简练生动,形式也更加活泼,不像传统用语那样一板一眼,从而让我们的日常用语更加丰富。

 

    ■发展探究

 

    哪些网络语言在沉寂

    哪些前途“光明”

    网络语言伴随着网络的出现而出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网络语言渐渐被冷落,处在消失的边缘。而另外一些网络语言,由于生命力极强,一直风靡于网络间。

 

    低俗、一时好玩的

    很快被遗忘

 

     在网络刚刚流行的时候,有个网络词叫“偶”,就是“我”的意思,当时很时髦,网民争相追捧,以至于不会“好好说话”了。曾经有个很流行的网络词叫“神马”,其实它是某种方言“什么”的说法,因为俏皮、可爱,所以在网上非常流行,但是现在使用的频率锐减。

    里约奥运会期间,有个网络用语很流行,叫“洪荒之力”。它出自女子游泳运动员傅园慧之口。这个词出来之后,一时间火得一塌糊涂。但是很快,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这个词的热度也跟着锐减了。

    还有很多低俗的网络用语,由于网友的抵制,加上国家层面出台一些规章制度,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了消失的边缘。

 

    与网友产生共鸣的

    生命力强

 

    现在人生活鸭梨山大,不管是身体还是内心,人们都处在高压状态之下。人们在感叹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告诉自己必须“hold住”。“hold住”和“hold不住”都是网友面对现实的调侃和咆哮,这也是释放大鸭梨的另一种方式。

    “亲”和“么么哒”现在几乎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都市人的情感疏离是一种客观现实,现在还没有一个切实有效的解决之道。但是“亲”和“么么哒”无疑给了人们无限的亲和力。就算是第一次认识的人,我们在网络上沟通时,如果用“亲”来打招呼,用“么么哒”来表示感谢之情,心底的温暖一下就会被激起。

    还有那些符合语言习惯、具有正能量的网络用语,一定会长久存在下去。

2016-09-29 15:07:53本文来源: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