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社会

去时儿子4岁 如今即将高考 果园博士主动“留级”新疆13年

2016-05-25 03:19:37 来源: 责任编辑:

 高启明(右)给当地枣农传授种枣技术

 
    45岁却满头白发,靠染发来掩饰岁月的无情。13年,4700多个日夜,在离家5000多里之外,河南果树专家高启明博士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播撒在新疆大地。他和当地技术员一起,用5年时间,实现了哈密大枣亩产增加140%,让贫困果农收入大幅增加,让牧民学会了种葡萄、栽枣树……
 
    □东方今报特派新疆记者 夏萍/文图
    手机成了24小时热线电话 果农一有问题就找他
 
    说起援疆干部,记者从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那里听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高启明。他是咱们河南派过来的果树专家,博士文凭,大家都叫他“高博士”。
 
    5月14日一大早,记者一行就跟随高博士来到哈密市东郊草场,给当地维吾尔族果农指导枣树春季管理。
    因为这里的果农都是从天山山区搬迁下来的牧民,根本不懂种植技术,高博士就义务给他们指导,久而久之,牧民就把高博士当成“大救星”,一有问题就会打他电话咨询,哪怕是周末,他的电话也会不停地响起,简直成了24小时热线。
    对此,高博士却引以为豪,他觉得这是果农对他的信任。他告诉记者,一开始他去帮助果农种植枣树的时候,根本没人信他,甚至还没等他走到田间地头,就被阻拦,不让进地。最终,通过他苦口婆心的努力,才让果农们慢慢接受他,又对他的技术心服口服。
    “我们的工作不挣钱,但我们的工作很值钱”
 
    高博士刚到哈密时发现,哈密当地肥料市场混乱,化肥质量参差不齐。
 
    为改变这一现状,他向有关领导汇报情况后,就联合一家公司成立了哈密市测土配肥站,通过测土配肥,自己来制作适合当地土壤条件的果树专用肥。
    14日下午,高博士专门带记者去了新落成不久的配肥站。一下车,就听到有人高喊“高博士”,原来是几名工人从远处迎上来跟他握手。
    随后,记者参观了生产车间。据高博士介绍,以前果树死亡率在45%,通过果树专用肥的推广,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高博士说,哈密地区林果业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冻害,他曾为了了解果树受冻情况,经常冒着严寒到果园里测量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情况;为了了解害虫发生规律,总是在日落之后、日出之前到果园进行观察记录;甚至为了把新鲜材料及时送到乌鲁木齐,常常连夜乘车,买不上卧铺票、坐硬座,甚至站上一夜的情况都时有发生。
    高博士说:“我们的工作不挣钱,但我们的工作很值钱。”他和当地技术员一起,用5年时间,实现了哈密大枣亩产增加140%,让贫困果农收入大幅增加,让牧民学会了种葡萄、栽枣树……
    放不下果农的“枣地”  主动申请当“留级生”
 
    采访中,记者发现,年仅45岁的高博士发根处竟然都是白的,脸色也比其他人显得黝黑。他说,之前经常有朋友调侃他是不是开封人,因为他像“包黑炭”。
 
    高博士说,他在新疆已经待了13年,仅在哈密就有6年之久。
    幸好他是个喜欢果树的人,要不然这么多个漫漫长夜,该如何度过?他经常是一到果园就不想走了。总是提前一两个小时上班,从指挥部公寓出来,忙活到晚上11点多才回去,甚至到凌晨1点。经常赶不上饭点,简单吃碗泡面完事。
    除了科研工作外,高博士还发挥“传帮带”作用,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果树管理理念教给当地的技术人员及果农。
    六年来,他几乎走遍了哈密地区32万亩大小果园,足迹遍布20个乡镇、团场、开发区,共开展专题讲座15场,现场培训100余场,接听果农电话、答疑解惑800多次,接待上门咨询100多人次,培训技术员、果农1600余人次。他希望能够通过科技来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使哈密大枣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枣农收入不断增多。
    这些年他的付出,得到了当地果农的赞赏,更得到了当地林果业技术人员的认可。他们从高博士身上看到了河南人的质朴、奉献和真诚。
    谈话间,高博士笑称自己是果园的“留级生”。因为林果业与别的行业不太一样,两三年都不会有明显成效,需要很多年才能成功,所以他多次申请继续援疆。
    一待就是13年  有着一股“上山下乡”的精气神
 
    在新疆待了这么多年,他常常回想起刚来的时候。
    2003年,他告别了妻子和儿子,孤身一人踏上了西行之路。一过兰州,看到车窗外茫茫戈壁、寸草不生,一时间竟有一种充军发配的感觉。
    起初,他到了阿克苏,真切地体会到南疆气候条件的恶劣,黄沙漫天飞,沙尘一刮就是半个月,晚上回到住处,床上、地上、桌子、凳子,还有晾在衣架上的衣服,房间每一个角落里全是沙尘。有时阳光太强,白天在地里忙活一天,晚上回去就发现胳膊上、脖子里已经晒脱了皮,可以用手一片一片地撕下来。
    他不是没有想过回河南,可是一想到肩上援疆的重任,想到牧民们渴求栽培管理技术的眼神,就又决定留下来了。
    2010年,高博士作为第七批河南援疆干部又到哈密,一转眼又是6年。
    如果说来援疆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服从组织安排的话有点矫情,那么在高博士的身上,记者分明看到了上一辈支援祖国建设上山下乡的精神劲头和奉献觉悟。
 
    ■记者手记
 
    想回去陪陪83岁老母和即将高考的儿子
 
    采访当晚,记者一行在指挥部食堂吃过晚饭,受邀来到高博士家里闲聊。
 
    高博士说,他32岁到新疆,当时儿子仅有4岁,这些年,孩子只要一打电话问他在哪儿,他总是“老一套”地说“在果园”。说到这儿,他忍不住地擦拭眼睛。
    他说,“忙碌的时候还不觉得,就害怕静下来,许多时光是没办法用岁月来衡量的”。在新疆的13年,他错过了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哪怕是父亲6年前去世,他也没能来得及去看最后一眼。
    如今,他的老母亲已经83岁,眼瞅着儿子明年也要高考,他真的想回去好好陪他们了。

2016-05-25 03:19:37本文来源: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