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社会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2015-04-27 00:39:59 来源: 责任编辑:

     汪国真,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他去世的消息传来,不但引起了河南作家、诗人、评论家的关注,也引起了无数文艺青年、网友、粉丝的缅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方今报同汪国真先生具有很深的渊源。早在4年前,东方今报记者就曾经对他进行过专访。而去年端午节期间,汪国真先生同余光中先生一起,亲临东方今报参观,并登上中原福塔俯瞰郑州,东方今报记者还全程陪同他在开封、郑州的日子。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

    记者 毛韶华 肖萌/文 张晓冬/图

 

    业内追忆

 

    何弘:他对诗歌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从网上得知汪国真去世的消息,感到十分震惊。对于很多作家、诗人来说,这个年龄还是黄金年龄。”3月26日下午,正在云南出差的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省文学院院长何弘谈及汪国真,显得十分惋惜。

    何弘说,汪国真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抒情”、“唯美”和“便于理解”,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我个人认为,汪国真对中国诗坛最大的贡献,就是推动了中国诗歌的发展,推动了现代诗歌在广大青少年中的普及。”何弘说。

    高旭旺:他用诗歌语言唤起了时代青年的热情

    高旭旺是我省著名诗人,3月26日下午,正在成都出差的他用一句话总结汪国真的贡献:他用诗歌语言,唤起了时代青年的热情。

    “说起汪国真的诗歌,青春、热情、友谊、爱情等词眼就会浮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因为,汪国真就是以青春、生命为题材,开始走向诗坛的。”

    高旭旺说,汪国真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人,“我想通过东方今报,送给汪国真老友一句话:你已经走了,我会和诗歌一起,永远守护着你的心灵。”

    冯杰:他是一个特定时代的诗歌现象里的符号

    冯杰说,汪国真的诗和席慕蓉的诗,风格有点相似。二十年前,台湾诗人痖弦来老家南阳,谈到两岸诗坛时,他只提了两个人,即台湾的席慕蓉和内地的汪国真。冯杰回忆,说起两人的风格,痖弦形象地总结为“短短的句子,淡淡的忧伤,小小的哲理,浅浅的抒情”。

    “诗人不在了,如果能留下诗句,这也算是诗人的再生。”冯杰说,汪国真的去世让人惋惜,愿逝者安息。

   印象汪国真

 

    记者梁新慧:从不避讳诗歌界对自己的争议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记者立即从书柜里翻出来珍藏多年的两本诗集:一本是1991年出版的《汪国真诗歌字帖》(庞中华书),那时候,记者还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另一本书,则是20年后的2011年9月,当时,汪国真先生应郑州市新华书店之邀,到郑州购书中心签售最新出版的《汪国真诗集》,他签名后送给了记者。

    抚摸着这两本书,翻开发黄的书页,凝视着富有律动的诗行,记者思绪万千,仿佛回到了四年前对他专访的那一刻。

    在和他见面的前一天,主办方通知记者:汪国真先生接受东方今报的专访。

    得到这个消息,记者十分兴奋。因为早在记者还在读初中时,就是汪国真的铁杆粉丝了。那时候,汪国真诗集成为最好的课外读物,读到入迷处,甚至忘了上下课的铃声。就连同学生日互相送礼物,汪国真诗集也是最好的选择。而记者手中的 《汪国真诗歌字帖》(庞中华书),就是一位女同学相赠。

    采访前那天晚上,记者翻开这本诗集,重温那一首首经典的诗歌。随后,记者还将它塞到采访包里。

    第二天下午,我们在郑州购书中心的会议室里相见。他在沙发的那一头,我在沙发的这一端。

    当记者将珍藏20年的诗集拿出来,他显得十分惊讶。“你能保存这么长时间,让我很感动。”汪国真对记者说。随后,他在这本诗集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天,记者同汪国真先生聊了一个多小时,从他的学生时代谈到他的诗歌之路,从他对诗歌的认识谈到如何进行诗歌创作,汪国真兴致勃勃。

    同其他许多诗人、作家不同的是,汪国真先生从来不回避诗歌界对于自己诗歌的争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都知道汪国真,可以说,达到了大红大紫的程度。即便在那时,对于他的不同声音,也从来没有停止。

    当时的文坛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汪国真的诗歌“肤浅而单薄”,贴上了“格言体”和“心灵鸡汤”的标签。

    “对我的诗,各种各样的评论一直都有,说我的诗俗、肤浅、不深刻,都有。我的诗影响涉及的读者群非常广,普及这么多阶层:战士、工人、文学青年、学生、商人……当我走进读者中去时,基本上对我的诗歌是没有争议的,而不像在文坛上有那么多质疑的声音”。

    在这次专访中,汪国真不止一次地强调一个观点:人民说你是诗人,你就是诗人,不被人民承认你就什么都不是。

    了解汪国真的人都知道,他三十而立却一事无成,34岁却突然成名,但如同昙花一现,之后又归于寂静。在随后的20多年寂静中,这个人仍在坚持,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我做很多事情,都是顺其自然,不会很刻意地去追求什么。”

    “当时有些人批评我,说我只会写诗。那时候年轻,就想证明另外一件事也能做好。”从1993年起,汪国真开始临摹欧阳询的楷书、王羲之的行书以及草书。

    那次采访中,记者问了他一个问题:如何看待自己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我不考虑什么地位,自己高兴就行。”他说,其实他就没把自己当诗人,只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

    当时,他说了一句让记者记忆犹新的话:名声与非议像孪生兄弟,从来都是相伴而生。

    汪国真走了,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也一定有诗歌相伴。他的那一首首诗歌,也一定会璀璨绽放,繁花似锦,汇聚成芳香的海洋。

 

    记者肖萌:与汪国真共处的两天时光

 

    和汪老结缘是在去年端午节时,“诗人中原行”的活动将汪国真、余光中、绿蒂请到了河南,作为东方今报的记者我有幸参与全程报道。他的平实随和,宛如自家长辈,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黑色衬衣、黑色裤子、黑色皮鞋,一副金丝边眼镜,手持一把折扇,面带微笑。那天很热,但汪老衬衣的第一枚扣子是紧紧扣着的……这就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汪国真。

    “你读过我的诗?哪几首?”“我还知道您到了河南。”“你怎么知道?”“因为您写过《少年游.情人谷》,那是在河南南阳西峡。”

    几句对话后汪老笑了起来,也打开了话匣。“我来过河南很多次,十八个市地都来过,这是第三次到郑州。”

    聊天中,汪老说自己对河南很熟悉。成名后,应酬很多,不仅是签名,还常被人索要题字。而他的笔迹遍布大江南北,尤以河南、山西为盛,云台山、青天河、安阳林州,这些景区他都题过词。

    “他们为什么找我?这批人往往是我当年的读者,虽然时隔多年,他们现在在商界和政界担任要职,但这个情结还在。”汪国真说,前两天还在北京和河南的一个副省级干部写字谈天。

    我原以为汪国真的诗歌只是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人中流传,但去年6月1日到了杜甫故里后,发现90后的孩子,对他也甚是迷恋。

    这天的汪老依旧穿的是衬衣,依旧是紧扣着第一枚扣子,举手投足都透着君子之风。从进入杜甫故里的那一刻,他就被孩子们“包围”着,所有人都拿着笔和纸,他的每一步前行都有些困难。

    记得一位40多岁的初中老师说那些都是他们学校的孩子,他自己更是从高中就开始读汪国真的诗歌,而这种崇拜延续到了自己的学生当中。令我没想到的是,那些孩子每人都能背出几首汪国真的诗。

    “我知道自己的诗歌从50后横跨到80后,但没想到现在90后孩子也读我的诗。”这让汪国真很高兴,签名合影也毫不吝啬。

    受托写这篇谈不上文章的回忆随笔,再次将我拉进了去年的那两天时光。那张他赠予的名片上的电话,我从未拨打过,今后却再也打不通。

    “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一句句经久的诗句让我们心生感慨,也许他骨子里不断追求山高路远的“不安分”,正是成就他的真正原因。就连习大大在2013年APEC上也引用他的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汪国真走了,吟诵也许才是最好的悼念。

 

    ■读者眼中的汪国真

    柳先生 男 40岁

    职业:个体经营者

    向女生表白

    恶补汪国真诗歌

    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在校园内刊上看到汪国真的《热爱生命》,瞬间觉得他写出了我对未来的憧憬。

    我当时的发型是最流行的“富城头”,人却瘦得跟排骨似的,于是,为了彰显文艺气质,更为了吸引女生的青睐,便开始恶补汪国真的诗……

    时光飞逝,进入社会后的打拼,令我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读诗渐渐成为遥远的回忆。有意思的是,我再次用到汪老的诗是跟现在的妻子谈恋爱的阶段。那时每当我俩去爬山站在山顶时,我便会装模作样地指着远方对她说:“既然目标是地平线,就只顾风雨兼程吧……”为了逗她笑,我经常改诗,有时候还故意背错。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文艺小青年向中年老男人蜕变的过程。

 

    苏娜  女 36岁

    职业:公务员

    那是一辈子

    收到的最美的情书

    汪国真的年代,似乎是一个很近又很远的年代。说它很近,其实就在20多年前,那时,我们会背很多很多的诗,汪国真、席慕蓉、顾城、海子是耳熟能详的名字,金庸、古龙、琼瑶、席绢的作品是风靡课堂的读物,那时还是手写情书的年代,那些写在半页A4纸上的海与天、春天与河流,也许是一辈子收到的最美的情书。

2015-04-27 00:39:59本文来源: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