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天天315维权
(上接A05版)
??眼冒金星
在高原拍戏,加上高原反应的“加持”,刘向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拍摄修路的场景,他们要撬石头、推石头、拉石头,这些石头不是道具,都是数百斤重的真石头。体力活不好干,一场戏下来,浑身湿透,腰酸腿疼。
该剧第一集,梅雁生在路上抓小偷。两个人你追我赶,用刘向京的话说:“我们俩各种跑,快跑、急速跑、来来回回跑,跑到最后,嘴唇发紫,把大家吓坏了。”
抓完小偷回来,梅雁生和李霞有一场戏。大家临时起意,建议刘向京以贯口的形式炫耀着讲述。
一分多钟的台词,刘向京一开口就像放鞭炮一样,一气呵成。结果,这个镜头拍完后,他双腿发软,坐在床上喘了半天。
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导演建议再拍,于是他又拍了三遍,“最后眼睛都冒金星了”!
在西藏拍摄期间,刘向京居住的房间在三楼,每次回房间时,走到二楼总要停下来喘一喘,歇一歇。这是因为,他如果一口气到三楼,心跳能狂飙至一百七八。
如果单单面对生理的挑战,也就算了,拍摄期间偏偏又赶上西藏的雨季,这给他们的拍摄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
从驻地到拍摄现场,只有一条路。遭遇雨季,经常塌方,当地政府只能调用推土机疏通道路。
“更险的是,有一天收工后,导演刘建华和饰演欧阳南的巩峥等人驱车返回,眼睁睁看着大石头从山上滚下来,真是吓人啊!”刘向京说,整个剧组有个共识,这次真的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拍戏。
??涤荡心灵
在《雪莲花盛开的地方》中,除了与饰演卓玛的曲尼次仁是首次合作外,刘向京同巩峥、赵婷婷都有过多次合作,十分默契。
刘向京用“非常好”三个字,来概括他们对角色的演绎。
拍摄现场,几个人相互帮忙,聊剧本、说人物、谈感受、比演技,甚至现场示范。总之,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加生活化,更加贴近人物,更加生动鲜活。
和所有人一样,刘向京也觉得,参与该剧的拍摄,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儿。毕竟,该剧是首部反映当代藏族同胞生活变迁的电视剧。
此前数年,也有部分影视剧选择在西藏拍摄。如电影《红河谷》,以20世纪初的西藏为背景,演绎了一段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战的英雄传奇故事。电影《驻藏大臣》,则是一部反映清朝中央政府派军抗击外敌侵略的故事。电视剧《拉萨往事》,展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西藏民俗民情以及历史。
“此前和西藏有关或者在西藏拍摄的影视剧,故事基本上都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唯有《雪莲花盛开的地方》,讲述的是当下西藏的故事,满足甚至超越了大家对西藏的所有想象。”刘向京说,该剧展现了雪域高原的美景、藏族同胞的纯朴、援藏干部的无私,为观众展示了几代援藏人为西藏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刘向京说,西藏是一个涤荡心灵的地方,如果想要了解西藏,那么,建议大家一定要先观看《雪莲花盛开的地方》。
??亲切无比
刘向京生在北京,长在西安,户口在天津,祖上是徐州,因此,每当别人问起他是哪里人时,他总是无奈一笑,“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儿的人”。
话虽如此,但刘向京心里门儿清:我是北方人。
正因为自己是北方人,所以,地处北方的河南,于他而言并不陌生。郑州、洛阳、信阳……中原大地上的不少城市,他都去过。而此次参与河南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的电视剧《雪莲花盛开的地方》,更让他对河南多了一份了解。
“拍摄期间,河南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不但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还要照顾整个剧组的衣食住行,事无巨细,非常给力。”刘向京举例说,在他初到西藏带病工作的那个月,制片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多次探望,氧气瓶、医务人员、救护车都跟着剧组,随时需要随时都在身边,后勤保障工作没的说。
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刘向京,突然切换成河南话,丝毫没有违和感。
“我们家人,都会说河南话。”谈及此,刘向京自然说起了那段历史:上世纪四十年代,河南遭遇“水旱蝗汤”四重灾害,老乡们挑着担,携家带口顺着陇海线向西逃难,来到西安之后聚集在铁道以北,由此形成了道北独有的文化。
道北的官方语言就是河南话,而从小在附近长大的刘向京,几乎天天同河南人打交道,亲切无比。
“再往前追溯,客家人都是从河南走出去,继而走向世界。因此,河南是中国的河南,河南也是世界的河南。”说起河南历史,刘向京堪比河南人。
从1996年主演第一部电影《白马飞飞》开始,刘向京已经走过了27年的演艺生涯。他演过罪犯、汉奸、奸商,还演过画家、军官、知青、村支书,亦正亦邪,每一个角色,都让人铭记。
也许,这就是一个演员应该追求的至高境界吧!
往前走,别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