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社主办网站首页加入收藏数字报

首页 > 快新闻 > 热点

从“兰考之问”到“兰考之变” 一名蹲点记者眼中的兰考脱贫路

2017-03-28 03:40:13 来源: 责任编辑:

     从“兰考之问”到“兰考之变”

    一名蹲点记者眼中的兰考脱贫路

 

    ▶3月27日,河南省政府公开宣布,兰考县脱贫摘帽。兰考告别缠绕数十年的贫困,迎来了春天。从“兰考之问”到“兰考之变”,三年时间,全国多家媒体一次次深入兰考采访,感受着兰考为脱贫而努力。从2014年到2017年,本报记者曾多次在这个豫东小县“蹲点”,虽每次选题与对象不同,但深感这里从人到事,都透露着“变化”二字。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肖萌/文 沈翔 邱琦/图

 

 

    2014年兰考发力 一场“转折”的开始

 

 

    2014年4月初持续至5月底,记者在兰考蹲点,其间连续刊发报道《兰考蹲点报告》。恰逢那年习总书记3个月内两次到兰考县调研指导,兰考一时成了全国关注的“头条”。

    那年4月11日,记者通过《一个后进村的“后劲儿”》,描述了当时兰考三义寨乡吴庄村驻村工作队的真实工作。驻村的是时任兰考县审计局副局长的杜继春,他协调资金终结了吴庄村从没有村室的历史,疏通了村民浇地用的引黄渠,搞出了食用菌农业合作社。

    而《后焦裕禄时代的双杨树“道路”》,则探访了焦裕禄时代的“四面红旗”之一的双杨树村,揭秘村支书吴清云如何带着大家发展产业。《小焦桐“协奏” 一曲鸣响堌阳镇》,探究兰考泡桐产业……

    真正的“转折”要从2014年的5月说起。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河南省兰考县,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兰考县委常委民主生活会“真刀真枪,刺刀见红”,11位县委常委做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用时超13小时。那场会议,也让兰考缔造出了一个县级民主生活会的标本。

    颇具辣味的民主生活会上,时任县委书记的王新军提出了一个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为什么守着焦裕禄精神这笔精神财富,50年后经济依然落后,还顶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10万人未能脱贫?这是闻名全国的“兰考之问”。那年初夏,兰考提出要用三年时间率先脱贫。

    记者通过“蹲点”,刊发了《县委书记的兰考之问》、《常委参加生活会 材料最多改到15稿》等文章,对话兰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揭秘这场民主生活会的背后工作。

    随后采写了《谷营乡生活会上有“辣味儿”》,实地参加场乡镇召开的民主生活会,感受了一把兰考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的过程。

 

 

    2015年 “兰考之问”后的365天 让脱贫更有底气

 

 

    2014年,兰考GDP增速列河南省直管县第一。

    2015年,时任兰考县委书记的王新军获得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荣誉,这再次将兰考推到了“风口”。《对话王新军:听优秀县委书记讲掏心窝的话》,便是记者在他从北京接受荣誉刚返回兰考时进行的独家专访。

    至今记得,王新军坦言自己常和基层干部“过招”;对干部很严厉对村民却发不起火;周末、半夜抽查驻村情况……

    这一年,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民代玉建一咬牙,撇下在郑州的生意,回到老家当了支书。“回来就一个心愿——让代庄501户百姓都致富”。

    从县直单位和乡镇选派科级干部、科级后备干部及优秀年轻干部345人,组成驻村工作队,进驻115个贫困村,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滴灌”。这是“兰考之问”发出后一年中的景象。

    一年中,兰考经济在10个省直管县中“逆势增长”。2015年的5月,本报特刊《兰考之问后的365天》问世。同习近平面对面交流的干部、职工、群众以及焦裕禄家属,回忆当时的细节,展现了他们一年来的生活变化,从一个个侧面展示兰考的365天。

    《“兰考之问”一年后 全县三成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政治大县不想当经济弱县 兰考“逆袭”有底气》、《何寨村滴灌式扶贫 提前完成计划以造血拒返贫》、《兰考民防局扶贫队“明争暗战”3个多月干了10多件实事儿》……一系列“蹲点”报道,窥探兰考一年来的作为。

    那年年底,投资56亿元的富士康科技园在兰考开工。同月,兰考与格林美签署协议……“龙头企业”入驻,让兰考脱贫更有了底气。

 

 

    2016年 关键之年 日新月异的“兰考之变”

 

 

    2016年4月19日至2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的首站调研,选在了兰考。8月25日,谢伏瞻再到兰考调研;12月7日至8日,谢伏瞻又一次来到了兰考县看望慰问贫困户和驻村工作队员。省委书记的一系列重要会见,“兰考”都成了主要话题之一。

    这一年,39岁的堌阳镇梁寨村汉子梁应峰,在兰考县堌阳镇一民族乐器厂车间里,打磨古琴板。和他一样在家门口就业,月薪4000多元人民币的“上班族”,这里还有100多位。

    省派第一书记王中伟,在三义寨乡付楼村也搞起了“工厂”。多个知名汽车品牌的汽车坐垫,竟然从这个小村子“飞”向了世界各地。《兰考驻村书记的24小时:电话不断随身带充电宝》,还原了王中伟一天的驻村生活。

    而一场跨越600多公里的视频连线,将国家最高领导人和身在河南兰考的新闻记者“串”在一起。一个“基层干部作风”的话题,将兰考干部的“表现”推至公众视野。兰考谷营镇爪营四村的程秀建家的大白馒头,也被全国关注。

    《兰考贫困户盖起小洋楼 揭秘习大大连线“背后”的故事》,发现了程秀建一家,他们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购买了馒头机,盖起了二层楼……

    《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从“兰考之问”到“兰考之变”很精彩》,这场专访,蔡松涛提出了“兰考之变”。“很多人到兰考看到我们的干部干活很拼,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我感觉到兰考已经从当年的‘兰考之问’走到了如今的‘兰考之变’。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各项工作日新月异地往前推”。

 

 

    2017年 迎接“小康”任务 将成脱贫后的新标杆

 

 

    2017年2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兰考县退出贫困县的通知》,兰考县至此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从2014年,守着焦裕禄精神为啥依然贫困的“兰考之问”,到2017年兰考县达到脱贫标准。3年时间,兰考对于“脱贫”这件事,交上了成绩单,我们从一系列“兰考动作”之中,能够看到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努力”。“三年之约”的时间结束,兰考给出的成绩让全国瞩目而满意。

    如今的兰考,已有一座高铁站,4个高速公路口,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从这里坐上高铁,30分钟就可以到达省会郑州。这些,都为下一步跨越发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但脱贫不是目标,它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当年“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任务,如今看来,兰考完成了一半,在今后的日子里,如何更快更好地打造小康,将成为兰考新的“课题”。就像3月27日这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张继敬所说的那样:兰考此次摘帽,将成为河南贫困县摘帽后,一个新的标杆。

2017-03-28 03:40:13本文来源: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网站合作:18737167215(孟先生)
图片聚焦

精选图文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联系我们

  • 24小时新闻热线
  • 0371-65830000
  • 商务合作
  • 18737167215 孟
  • 版权合作电话
  • 0371-60609112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05011107号 东方今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92 邮发代号:35-48 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微信号]jinbaoxiaomei
Copy Right ©2004-2016 www.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今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东方今报新媒体部 技术支持